黃平
摘要:在廣播電視制作中,剪輯技術和攝影技術是最關鍵的技術,技術使用質量直接影響著廣播節目的制作效果,影響到觀眾的視覺體驗?;诖耍疚姆謩e研究了剪輯技術和攝影技術的創新,通過不同方向的技術創新幫助提高節目制作效果。
關鍵詞:廣播電視制作;剪輯技術;攝影技術
中圖分類號:J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2-0129-01
一、引言
對廣播電視節目的剪輯和攝影是為了更好的迎合人們獲取信息的需要,表現形式會隨著時代發展和變化。隨著人們對于節目的要求越來越高,各類節目也必須要從剪輯技術和攝影技術角度進行提高和創新,從而能提升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質量。
二、剪輯技術創新
1.保持一致的畫面節奏。在廣播電視制作的過程中,所有畫面延續時間都要收放自如。依照節目內容和展現形式,要保持畫面節奏一致性。在處理移動鏡頭的時候,也要對畫面正確取舍。例如:在推拉搖移鏡頭的時候,需要從觀眾觀看體驗角度去選擇畫面,不能出于藝術性的片面要求完全忽視了觀眾的觀感。
2.鏡頭組接層次性。在對廣播電視節目展開剪輯的時候,鏡頭組接在內容表達上有著重要的意義。組接是通過調整鏡頭主次形式進行呈現。例如:在新聞節目中,報道鏡頭組接需要根據報道任務重要程度、新聞事件緊急程度等串聯起來,從而能夠讓新聞節目畫面能夠更好的呈現出新聞的主題,對觀眾進行引導,從而讓新聞信息更容易被接受。
3.組合固定和運動鏡頭。在剪輯過程中,需要有機結合固定和運動鏡頭,要保持節目整體的一致性和協調性。在畫面剪輯的時候,若不是為了達到特定目的,無論是固定鏡頭、還是運動鏡頭,都不能當做是單一鏡頭進行重復的使用。若單一重復使用固定鏡頭或是運動鏡頭,都將給觀眾帶來不良的視覺體驗。因此,如果沒有起伏或者落幅的運動鏡頭,可以使用1秒左右的特效展開銜接和過渡。例如:在一些表演類節目中,根據節目表演的情況對鏡頭的比例進行設定。
4.保持統一的剪輯方向。對于剪輯人員來講,方向感十分關鍵,需要剪輯人員能夠對軸線原則進行了解,電視節目剪輯才能保持統一的方向,以保證不會混亂觀眾思維和理解,要讓電視節目能夠完整的表達。例如:在畫面剪輯的工作中,任務需要從左側鏡頭入境,那么在后面的畫面中這個人重新出現,需要從右面的鏡頭進入。若仍然讓該人物從左側接上鏡頭,在兩個鏡頭中間還需要使用角色轉換的鏡頭完成過渡。
三、攝影技術創新
1.鏡頭構圖。在拍攝節目的時候,除了一些特定藝術表現手法以外,鏡頭必須要保證畫面能夠保持穩定。為了讓鏡頭保持穩定,在拍攝過程中要求攝影師時刻關注畫面的平穩性,利用特定手法展開拍攝的時候,尤其需要在推拉、搖移鏡頭的時候保持畫面穩定,避免在移動過程中出現畫面晃動的情況①。從而能夠讓電視節目的畫面保持清晰,讓觀眾可以獲得更加的視覺體驗。
從畫面構圖的角度來講,攝影師需要在滿足畫面內容表達的基礎上,要增加畫面藝術美感。一般情況下,廣播電視節目需要滿足三個構圖要求:(1)清晰的立意。就是需要攝影師在畫面拍攝之前能夠充分了解節目內容,要保證內容和畫面的高度統一。同時需要對拍攝主客體以及環境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處理,使得表現內容和手法可以有機結合。(2)畫面重點突出。例如:使用畫面中心法、切割法以及黃金分割法保證畫面的美感,讓畫面中心突出。(3)畫面動靜關系的處理。只有讓畫面動靜關系得到良好的設置,才能讓畫面構圖的靈活性得到呈現。
2.曝光和景別。拍攝過程中,攝影設備需要使用手動和自動兩種調整方法調整光圈大小,根據環境和對象選擇拍攝手法。手動調整需要根據環境明暗和影調對曝光進行調整,通過按壓對焦按鈕完成對焦的操作,讓光圈能夠設定在預定數值上②。自動調整是攝影設備根據光影條件作出的自動調整,適合在變化環境中應用。
景別包括小景別、中景別和大景別三種。攝影師必須要具備景別意識,可以靈活的選擇布景,在選擇景別和人物上能夠利用變化景別讓畫面重點突出。小景別需要設置景深讓背景得到虛化處理,避免受到雜亂環境的干擾,讓畫面重點得以突出。中景別要關注人物動作和對話,讓人物關系和情緒得到呈現。大景別則要綜合調節色調、光線以及線條,從而構建出獨特的意境。
3.凸顯趣味性。隨著人們審美標準的變化,廣播電視節目在準確表達內容的同時,更要關注畫面趣味性。例如:攝影師通過變化拍攝角度,設置藝術性鏡頭,讓拍攝畫面可以實現多種不同的藝術表達效果,從而在傳遞信息的基礎上給觀眾留出一定的想象空間,讓觀眾能夠深入思考。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先是研究了剪輯技術的創新,需要保持一致的畫面節奏,保持鏡頭組接層次性,合理組合固定和運動鏡頭,也要保持統一的剪輯方向。在攝影技術上的創新需要通過鏡頭構圖、曝光和景別保證畫面的協調性和靈活性,還要使用藝術性鏡頭凸顯趣味性,通過使用創新性剪輯技術和攝影技術,從而提升節目制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