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李天華
摘要:蒙古族刺繡是最能代表蒙古族民間藝術的品種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它依附于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蒙古族刺繡圖案更是繼承了北方游牧民族幾千年來的文明傳統,極具鮮明的藝術特色和草原文化氣息使各地區的蒙古族刺繡圖案備受學術界關注。位于內蒙古東北部的興安盟地區也在蒙古族文化與他民族文化的長期融合發展過程中,以獨特的藝術形式使本地區的傳統手工刺繡圖案呈現出與眾不同的風格。
關鍵詞:興安盟;蒙古族;刺繡;圖案
中圖分類號:J5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2-0132-01
一、蒙古族刺繡圖案的產生
蒙古族是一個擁有著獨特民族審美意味的古老民族,在蒙古族的文化中,圖案藝術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勤勞、聰慧的草原兒女智慧的結晶,是蒙古族人民思想感情、理想信念、審美意識的獨特表現。蒙古族人民把生活中的物象、素材經過高度的概括和提煉,使之成為一種兼具實用性與審美性的藝術形式。他們將一些美好的寓意賦予給特定的形象,例如蒙古人認為變化多樣的盤長紋、卷草紋代表著吉祥、幸福、團結;犄紋代表五畜興旺;魚紋象征自由;蝙蝠寓意福壽吉祥;石榴意味多子多福……慢慢的便把這一系列飽含深刻寓意的幸福圖案以刺繡(蒙古語為“哈塔戈瑪拉”)的方式呈現在了服飾鞋帽上,逐漸成為了蒙古族民間女性最喜歡的手工藝形式。
二、興安盟地區蒙古族刺繡圖案
(一)興安盟地區蒙古族刺繡圖案的材料選擇
早在新石器時代,興安盟的沃土上就居住著科爾沁蒙古族的祖先。他們勤勞、勇敢、善于探索,長期游牧生活中,由于受到獨特生活方式的制約,原生能夠刺繡的材料少之又少,在這樣的狀況下她們開始探尋就地取材,廢料利用。起初以動物皮毛居多,在漫長的歲月中受滿、漢文化影響,在繡線的使用上逐漸開始加入絲線、棉線、金銀線、駝絨等材料;布料選擇上根據不同用途將一幅幅精美的刺繡圖案呈現在柔軟的綢布上、毛氈上、皮料上,更加凸顯樸素的藝術和高超的技藝,展現動人的才能。
(二)興安盟地區蒙古族刺繡圖案的分類
興安盟地區蒙古族刺繡圖案的造型千變萬化,但內容和形式上依舊保持著傳統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顯露質樸、簡潔、率真的民族地區審美,體現著蒙古族人民追求真、善、美的藝術本質。
1.由點、線、三角形、多角形組成的幾何圖形。它們相互交叉、組合,象征著興安盟地區人民團結、幸福、堅毅的民族性格。
2.由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五畜”為主體形象的動物圖案。
3.由草原上奇特美麗的花草植物為樣式的植物圖案。
4.由山川、河流、云朵、日月為主題的自然圖案。
5.由源于原始社會的薩滿教為題材的宗教圖案。
(三)興安盟地區蒙古族刺繡圖案的構成形式
興安盟地區的蒙古族人民憑借著對生活的獨特見解與細心觀察,在圖案的構成設計中往往注入更多的主觀性,她們依據刺繡面的大小與形狀,在繁與簡之間巧妙變化。多運用軸對稱式構圖方法以及二方連續構圖方法,追求統一中帶有少許變化,使得畫面生動又均衡。
除此之外,蒙古族人民還經常采用適合圖案的構成方法,將想要表達的主體物置于繡面中間,常利用卷草紋、纏枝紋合理的填充剩余空間,達到畫面的平衡、飽滿,突出所繡圖案的主要特征,使布局更為生動,表現更為和諧,展示出蒙古族人民刺繡技藝的高超與嫻熟。
(四)興安盟地區蒙古族刺繡圖案的色彩運用
“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幻想的反映……在歷史的初期,首先是自然力獲得了這樣的反映”“恩格斯的這個論述正符合原始薩滿教形成的歷史條件”。
蒙古族信奉薩滿教,相信萬物有靈,興安盟地區的薩滿文化也在蒙古族刺繡圖案藝術中留下了歷史的痕跡。在薩滿教的影響下,興安盟地區的蒙古族喜歡黑色,認為黑色是各色之母最為尊貴,具有凝重、神秘、威嚴的氣質;他們也喜歡白色,認為白色最為神圣、圣潔。
在刺繡過程中底色大都采用黑色,再配以代表靈魂和財富之源的白色、代表太陽與火焰的紅色、代表天界和強盛的藍色、代表草原的綠色、代表佛法的黃色共同形成一幅幅艷麗的刺繡圖案,給人以醒目振奮的感覺,對比十分強烈。
三、興安盟地區蒙古族刺繡圖案的藝術特色
興安盟地區擁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在蒙元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以及科爾沁文化的相互交織影響下,興安盟地區蒙古族刺繡圖案更是充滿了想象,圖案造型不照搬自然,多為經過大膽夸張、取舍后突出重點,省略細節所產生。在圖案表現形式上根據自己的審美習慣,加強或減弱圖案形式,創造出理想的、具有濃郁地域性的刺繡圖案,體現多元和個性共存的特性,在內蒙古境內形成獨樹一幟的刺繡風格。
四、興安盟地區蒙古族刺繡圖案的藝術價值
蒙古族刺繡不同于江南刺繡的柔美秀麗、清新雅致,但它在北方的草原上擁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
興安盟地區的蒙古族刺繡圖案大氣磅礴中兼顧精美細膩,艷麗的色彩、華美的風格、質樸的式樣、吉祥的寓意充分體現著地方民俗特征,飽含著游牧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是流傳在民間百姓中的藝術形式,代表著人民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又滿足百姓的藝術需求。同時,它也是特定時期能夠最好的記錄蒙古族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產物,成為一種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
如今,興安盟境內經由各位蒙古族刺繡傳承人的帶領下,己開設了各類刺繡培訓組織,她們正在為傳承蒙古族刺繡工作砥礪前行,同時也希望更多的年輕人重視本地區蒙古族刺繡工藝,保護和傳承本民族的傳統文化。那么,我們力所能及的最好的保護方式就是將它學起來、穿起來、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