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非遺文化的活態保護與傳承問題越來越突出。有些非遺文化即使有人傳承,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呈現“半死不活”的狀態。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文結合基層工作實際,以支塘滾燈為實例,積極探索非遺項目在保護中求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非遺傳承;活態保護;支塘滾燈;薪火相傳
中圖分類號:J72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2-0146-01
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文化自覺意識也慢慢蘇醒。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傳承與發展是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目前,被列入各級非遺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大部分受到了關注與重視,生存環境生存狀態趨好。但也有一些非遺項目仍面臨難以存續的問題,任重而道遠。
一、非遺保護面臨問題的主要原因分析
主要原因有三點:(1)現代工業化生產的沖擊。隨著科技的發展,機械化自動化生產幾乎取代了傳統手工制作生產,不僅減輕了人類的勞動強度,還極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也大大壓縮了很多非遺項目的生存空間。(2)生活方式的改變。農業社會,生活節奏緩慢?,F代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明顯加快。有些適應慢節奏生活的非遺項目,比如一些地方劇種,舞臺上拖拖拉拉,開場就唱半天,節奏明顯與現代生活嚴重脫節?,F代觀眾大多數一看就皺眉。失去了觀眾的支撐,舞臺類的非遺項目就等于失去了市場,就慢慢被淘汰被人遺忘。(3)無利可圖,傳承斷代。許多非遺項目,在舊時都是一種養家糊口的技藝?,F在市場不景氣,收入微薄,難以維持生活。年輕一代見沒有“錢”途,就無人愿學。某些項目就陷入了“人走藝亡”的困局。
二、具體的應對措施
在當前新形勢下,一些被專家譽為“中華民族精神之DNA”的非遺文化項目,正在隨著時間的飛逝而隱沒消亡。如何破解這些非遺項目“難以存續”的難題,己成為當務之急。第一是要建立完善的保護機制。目前,從國家到地方,都認識到了非遺保護的重要性,紛紛成立了相關機構。常熟市支塘鎮在非遺保護工作方面做得比較到位。不僅成立了領導小組,還在鎮文化站設立了非遺辦,由文化站站長兼任非遺辦主任,從制度上保證了非遺保護工作能夠得到有效落實。比如在省級非遺項目支塘滾燈保護方面,2009年就成立了支塘滾燈民間藝術團,并有專項經費支持。第二是要堅持“以人為本”這個核心,著眼點放在對“人”的保護與傳承上,對各個非遺項目的傳承人進行認定與定級,督促他們履行責任,開展收徒傳藝活動,使得非遺文化薪火相傳。支塘滾燈民間藝術團在這方面就做得不錯。在藝術團負責人郁新的穿針引線下,張青蓮小學青年教師顧衛強與蘇州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顧自新結對。通過上門請教,顧衛強學會了耍弄滾燈的技巧,迅速成長為藝術團的核心骨干。他主演的支塘滾燈舞多次獲得表彰。2015年,在支塘鎮文化站的大力推動下,支塘滾燈民間藝術團又吸收了18名大學生村官、社會文藝骨干,并將滾燈文化“種”進了張青蓮小學等學校,讓當地小朋友從小就接觸滾燈,對滾燈這個特色非遺項目產生興趣。從而為支塘滾燈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三是要創造各種機會與表演平臺,讓非遺傳承人可以將獨特的技藝展示給世人,讓更多的人來了解非遺關心非遺,激醒文化自覺。只要有機會,支塘鎮文化站就會在各種場合大力推薦支塘滾燈。支塘滾燈因此多次參加了市內外的各類重大活動。不僅參加了七屆支塘鎮民間文藝大巡游,還參加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蘇州市群眾文藝大會演、“蘇州市特色民俗文化、特色農副產品、特色文明成果‘三進城現場展示活動”、常熟市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等。第四是在傳承過程中有創新,同時要杜絕過度開發。當前的傳承保護,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老祖宗的東西不能改”,甚至說100前啥樣現在還應該是啥樣。這怎么可能?在“拷貝”未發明之前,只要是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不可能是一模一樣的。非遺的傳承是一種活態保護,非遺項目本身就具有流變性,不可能干百年來一直”原封不動”。應該既保留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又富有時代氣息,這才是一些非遺的出路。舊時的許多非遺項目,之所以歷經千年而不衰,也是因為變革才延續下來的。作為活態文化的非遺項目,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變化,這也是正常的。但這種變化是自然流變而成,而非“硬裝斧頭柄似的生搬硬套。在自然流變上,支塘滾燈做得可圈可點,既保持了原有的一些技巧與動作,又根據新時代審美需求,編排了舞臺效果極佳的女子滾燈舞、少兒滾燈舞,在保護探索中有了新的發展,深受當地干部群眾喜愛。
三、結語
實踐證明,非遺項目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主要來自民間。只有群眾認可了喜歡了,才有市場才有生命力。當前的非遺項目,要想傳承與發展,必須要在保持原有韻味的基礎上,學會主動適應,適應當代人的審美情趣與生活節奏。我們要有良知,要增強文化責任感與使命感,將非遺項目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只有這樣,非遺項目才能在傳承保護中不斷創新,不斷進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