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臣
摘要:搞好文化下鄉的這一社會化工程,就要從完善整個工程的內部運行機制入手,以便形成社會各方面的有序組合,建立健全社會服務體系。這就需要政府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因素,靠社會力量完成這項社會化工作,必須在人力、物力、財力、智力上聯手為營、聯點成面,為文化下鄉創造源源不絕的社會推動力。
關鍵詞:文化下鄉;惠民服務;形式
中圖分類號:G24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2-0216-01
一、前言
在這個社會化工程建設的框架中,為確保文化下鄉的順利推進,政府必須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力,體現領導職能,制定文化下鄉的大政方針,做好長中短期綜合規劃,建立一套科學嚴密的保障機制、保證措施。文化部門是這一工程的主要承擔者和具體操作者。應嚴格按照中央和當地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精心組織、周密策劃、任務明確、責任到位。
文化部門要在挖掘內部業務工作的潛力上狠下工夫,全力推進具有牽動性、社會效果好、影響大的系列送文化下鄉活動。同時,在推進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文化自身特有的專業及人才優勢,找準精神食糧的制作與解決農村現實問題的結合點,保證工作的實效性。
二、開拓思路支持文化下鄉的順利進行
社會其他力量是這一工程的支持者與參與者。我們應從廣開工作思路,努力拓寬工作參與面,廣泛吸納社會各方面參與力量入手,尤其在當今市場經濟中,運用好經濟杠桿,調控好經濟與文化的融合,走出一條經濟和文化聯姻的全新路子來。只有借助社會各方面的參與力量,才能做足做好經濟和文化這篇文章,為文化下鄉的社會化工程建設提供外力支持和經濟保障。
既然文化下鄉已納入文化部門的工作范疇,我們的工作就應緊緊以面向農村、服務農民為主題,以高質量的工作來求得良好社會效益為目的,全力做好文化下鄉各項工作。文化工作者作為文化產品的生產者、精神產品的傳播者,能否生產出合乎時代要求,農村群眾歡迎認可的文化產品和精神產品,是衡量文化下鄉工作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它關系到文化下鄉工作的成敗,更關系到社會化工程建設的成敗。
三、集中精力確保文化下鄉的工作質量
第一,文化部門要以文化下鄉為總出發點,以強化整體服務意識為立腳點,以文化為農民服務為著力點,因地制宜,科學全面地安排好工作。
第二,文化工作者要增強責任心,增加緊迫感,自覺地把文化下鄉同加強自身思想政治建設、業務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三,文化部門應以文化下鄉為工作觸角,主動接近農村,采取靈活多樣的工作方式,不斷增強文化的輔射功能,把文化送到農村最需要的地方去,要主動送戲上門、送電影到村、送圖書到戶。力求大型綜合活動規模宏大、影響深遠;小型專業活動注重實效、貫穿全年。
只有把以上工作密切結合起來,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文化下鄉的工作質量,進而使文化工程的建設建立在高質量基礎上,使我們的工作立于不敗之地。
文化下鄉工作是一項動態活動。我們必須與之相適應加強政府行為的調控及行政業務的管理,用科學的思維、科學的手段引導這項工作實在有效。要保證文化下鄉能夠“長流水,不斷線”,就要全力做好文化下鄉成果轉化工作,注重培養工作轉化能力,增強工作的實際效果,以此保證文化工程、社會化工程建設發展的良好態勢。
為逐步提高文化下鄉質量,使之常送常新,不走形式而求實效,以下幾點足以引起我們重視。
一是堅持送與學的結合。
文化工作者在送文化下鄉的同時,應主動向農民學習,通過實地采風,吸收民間文化的精髓,創作出貼近農村生活的好作品來。
二是堅持送與用的結合。
在文化下鄉過程中,我們應主動把城市文化的輔射作用變成一種推動力,利用文化的延伸和傳遞,激發農民主動學習文化、科技知識,提高他們的素質修養和文化生活質量。
三是堅持送與教的結合。
文化下鄉應堅決避免單純的輸血式服務方式,要在加強農村自身文化建設的造血功能上下功夫。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工作形式,組織以農村文化骨干為對象的各種文化培訓,實現變文化下鄉為常下鄉,達到為農村建立一支不走的文化隊伍的目的,并在日常活動中發揮他們的作用。
四是堅持送與建的結合。
我們應把文化下鄉的工作重心放在農村文化基礎建設上,集中力量投入,以文化下鄉為載體,逐步興建和完善各種文化設施,擴展農村的文化陣地,不斷向農村小康文化目標邁進。
四、結語
總之,文化下鄉活動從形式到內容,不斷豐富,不斷深化,讓廣大農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了優秀文化的熏陶,滿足了廣大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的需要,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文化下鄉活動,切實滿足了當前我們農村農民朋友的文化需求,豐富了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當前農村有相當一部分留守的老年人,文化生活非常匱乏,我們文化站要多角度,多層次為他們提供文化娛樂活動,關心他們的精神生活,尤其重要。文化站以后將繼續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下鄉演出活動,尋找群眾喜歡的文化內容,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真正讓文化深入民心,惠民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