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民
摘要:街道文化站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體現和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載體,是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標志,街道文化站是街道辦事處編制序列中的職能科室,也是區政府文化職能部門在街道設立的對應工作機構。因此,適應形勢要求,把文化站建設列入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政府派出機構內部科室設置序列,明確目標、地位、作用。
關鍵詞:文化站;建設;建議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2-0218-01
一、前言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意義。
二、明確標準,因地制宜,完善設施保障。
加強圖書館、文化館、社區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建設,從資金、設施、場地、機構、人員等方面,保障文化設施的完善和運轉。要貼近接到文化站文化建設的實際,按照上級文化站建設的標準要求,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形成以街道文化站建設為龍頭,建立健全以公益性文化設施為主體,各類民辦文化設施為補充的基層文化設施網絡。樹立大文化理念,多措并舉,整合文化資源,加大文化站活動經費投入,營造多方面、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社會辦文化的格局,確保街道文化站在文藝宣傳、圖書閱覽、體育科普和教育培訓方面功能作用。使街道文化站真正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中心,業務培訓的基地,群眾文化活動的陣地平臺,充分發揮文化站在街道轄區的文化帶動和輻射功能。
三、抓好文化機構設置,完善運行機制
掛牌子、建隊伍,抓培訓,打造一支思想好、素質高、作風實的基層文化工作隊伍。
一是加強領導。人事、文化行政部門和街道黨工委對街道文化人員統一選配、統一考核、統一指導、統一監督,提高街道文化工作者的整體素質;二是統一編制。在編制落實難的情況下,確保街道文化站設2-3個職位(可兼職)。克服街道普遍存在的文化站無牌子、無設施、無經費、無人員的現象。確保文化工作定崗、定位、定職、定責;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采取各種措施吸引各類優秀人才加入到公共文化服務的隊伍中來,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基層從事文化服務工作。注重發揮基層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文化名人的積極作用。加強文化服務人員的培訓,實施從業資格制度,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的素質和能力;四是加強培訓。完善培訓機制,制定中長期培訓規劃,依托區文化館,加強對他們的業務技能、文化素養、敬業精神、策劃調研能力系統培訓;五是統一考核,堅持平時與年終考核相結合,對德、能、勤、績進行統一考評,做到獎優罰劣,優勝劣汰,充分調動和發揮基層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
四、發揮文化站的載體平臺作用,打造基層文化活動品牌
一是抓好組織載體創新。堅持以文化站為平臺,以活動為牽引,抓好街道文化員隊伍建設。文化站業務上接受文化部門的領導,平時在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做好社區文化宣傳工作,遇有重大文化活動,由區宣傳文化部門統一調配使用,確保文化骨干隊伍的生力軍作用。培育基層特色文化隊伍,指導社區精神文明宣講團、社區小劇團、社區小報社、書畫社、戲迷票友社等群眾文藝團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堅持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確保先進文化方向和功能的發揮。二是開展好文化主題實踐活動。精選文化活動主題,開展具有民俗傳統和時代特色的文化主題活動,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先進文化,提高居民的誠信意識、守法意識和良好的文明道德素質。三是打造強勢文化品牌。堅持以人為本、以先進文化為導向,著力打造好廣場文化品牌,文化社區、文化樓院等文化品牌。通過品牌建設提高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輻射力,增強社區文化的感召力、向心力。
要把文化站建設作為一項硬任務、硬指標納入年度黨委政府對街道的考核。一是職能部門要加強對街道文化工作的指導。在政策、資金、器材搞好保障,幫助街道抓好文化工作落實。二是完善考評機制。細化考評體系;明確考核指標,增加考核比值、權重。把街道文化站建設、文化活動的載體創新、文化活動數量、群眾文化活動隊伍數量、文化活動的隊伍建設與管理、轄區居民對文化工作的滿意度作為年度政府綜合考核內容。三是抓好示范樣板,弘揚典型。要及時推廣街道文化工作好的典型經驗,加強輿論引導,獎優罰劣,確保街道文化工作的落實。
總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核心是服務,是踏踏實實地為群眾服務,這就要求我們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過程中始終要把群眾的文化權益放在第一位,要把如何為群眾服務放在第一位。如北京西城區文化館,每年初,他們都會把一張張調查表發到各個街道和社區,了解當地居民的文化需求。然后,根據群眾的文化需求安排一年的工作,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服務。二是創新服務方式。加快應用高新科技,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信息化、網絡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