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不好出次品,品德不好出危險品。”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開展;豐富多彩;德育活動
在新課改不斷加深的今天,除了重視文化知識教學外,還要重視對學生健康完整人格的培養(yǎng)和學生個性的充分發(fā)展,對青少年開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他們將來成為合格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礎。品德課程是學校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它的實施對于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就小學生而言,由于年齡特點,他們特別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他們喜歡各種形式的活動,在活動中學習既適合他們的身心發(fā)展狀況,又能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fā)興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所以說,德育活動形式多樣化能發(fā)揮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一、 認清形勢,統(tǒng)一認識,確保德育的首要位置
我國的教育目標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德育的領先地位不容置疑。在新形勢下,我們必須改變以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方式,要意識到“學習不好出次品,品德不好出危險品。”的嚴重后果。同時,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堅決扭轉重智育輕德育,“一手硬、一手軟”的不良傾向。教育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還要掌握學習的方法,更要學會做人、學會生活。我們要明確“德育無小事,事事都育人”的深刻道理。
二、 以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
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如果只是單純的說教,其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要根據(jù)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另一個課堂,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載體之一。如開展系列班隊活動;組織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各類競賽活動;開展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培養(yǎng)自信心和榮譽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專欄;充分發(fā)揮國旗下的演講和校園廣播站的宣傳作用等。通過在活動中以積極的態(tài)度克服遇到的困難,處理個人與個人及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來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互助的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另外,通過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如組織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開展“遠離毒品,珍惜生命”的宣傳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良好行為習慣,并樹立珍愛生命的觀念。總之,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鍛煉、啟發(fā)、鼓舞與教育,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三、 促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互協(xié)調與配合
(一)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力軍,缺一不可
在農村,家庭教育往往被輕視,為了促進家校合作,首先要做好家長與學校之間的聯(lián)系工作。家庭是另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全面、深刻而久遠的。老師在家長與學校的聯(lián)系中起橋梁作用,老師要爭取家長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老師要主動給家長打電話或家訪以了解學生的校外情況,并且告知家長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以《告家長書》形式向家長宣傳學校的教育教學方案及對學生的具體要求,讓他們明確教育的意義,了解一些正確的教育方法和思想。
(二) 開展法制教育,提高法制觀念
學校邀請學校法制副校長定期做法制報告,組織學生學習有關法律法規(guī);還可利用校園廣播、網(wǎng)絡、電視等媒體,宣傳法律知識;或看一些普法欄目劇,通過展示反面教材,達到普及法律知識、強化法律意識的目的。總之學校要多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有效提高學生的法制觀念。
(三) 組織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
教學成績的考核壓力使得老師只能不斷向學生施壓,學生一天到晚沉浸在課業(yè)堆里,失去了與伙伴游戲的歡樂,失去了原本活潑好動的天性,也失去了培養(yǎng)社交能力的機會。所以應當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每一顆渴望自由的心靈飛出去,讓他們充分體驗外面的世界,感受社會的和諧文明,感受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從而樹立服務社會的意識。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它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始終和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由于小學生年齡小,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他們一味地進行說教收效甚微,而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建立健全農村小學德育工作的管理機制
為了保證德育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必須建立健全農村小學德育工作的管理機制。首先,建立健全以校長為核心的德育工作體制,組建校領導、黨員、少隊輔導員、德育辦公室主任、心理健康老師、骨干教師、班主任代表等參與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校長全面負責,德育主任安排具體的工作并貫徹落實。其次,學校德育辦公室要發(fā)揮品德教育的核心和監(jiān)督作用。另外要充分發(fā)揮心理健康室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要對部分學生進行耐心的心理疏導,使其能夠沿著健康的軌道快樂地成長。班級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陣地,班主任要創(chuàng)建良好的班級氛圍,組織多種活動,開展德育教育。與此同時,加強和完善教育管理機構對學校德育工作的督導評估制度。建議學校教務處協(xié)同德育管理部門對學校班集體思想道德建設進行過程性評價,并對德育活動的開展情況給予科學全面的終結性評價,加強和改進對學生的品德評價。學校要定期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做出綜合評價,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性教育,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始終和學生日常行為的各個方面,它與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五育并舉,德育為首,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保證人才培養(yǎng)的正確導向起著主要作用。總之,在培養(yǎng)和造就社會主義合格公民上,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不容置疑,農村小學同樣須高度重視。
作者簡介:
劉梅,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新添堡鄉(xiāng)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