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當今社會需要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型人才為背景,探究了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概述了創新能力對個人發展的影響,簡述了物理學科作為主要研究方向的優勢,闡明了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創新能力的依據,討論了教學過程中培養創新能力與方法的策略與方法,總結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意義,最后對學生的個人發展提出自己的展望。
關鍵詞:物理教學;創新;能力
一、 物理實驗培養創新能力可行性分析
首先,教育部門加大了對物理實驗技能掌握的重視,物理實驗成為中考必考的考查內容之一,唯有考查通過,才有資格參加筆試。因此物理實驗的地位得到提升,課時量得到增加,學生有機會去接觸物理實驗,動手實驗。
其次,青少年階段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最好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思維廣泛,對新鮮事物有足夠的好奇心,對新技術、新儀器的掌握也更快,同時知識貯備也開始增加,可以支撐起學生的創新研究。
二、 物理實驗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與策略
創新能力對學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物理實驗在培養學生創造力方面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創造力的培養并不是一個簡單、直接的過程,那我們應該如何在基礎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呢?我認為,應該教師、學生、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教師轉變教學策略;學生自身提高自己的自律、自主能力;家庭、學校、社會營造創新教育,創新改變生活的氛圍。在多方努力下,創新教育,創造力的培養也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一) 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
在當今依舊是應試教育的大背景,我們教師更多關注的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通過分數的高低來判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同時,物理的課程數量,受重視程度也不如語數英三門學科,因此,我們的教師在課程安排上也多以理論課,習題講解課為主,實驗探究課少之又少。
教師作為教育階段對學生影響較大的人,我們自身的觀念、行為決定了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發展,我們自身就要樹立創新的教育觀念。我們自身都是老一套的要求,從何談起學生的創新呢?
教師應當樹立因材施教的教育觀念,了解個人的發展是存在差異性的,在學習方面也是如此。在教育評價上,改變單純以分數高低判斷學生能力的做法,改為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其次,在實驗操作方面,雖然物理實驗要求科學嚴謹,但對于學生提出的不成熟的想法,也不應予以扼殺,而應該鼓勵學生去嘗試,從失敗中找到正確的方法,一味地否定,只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若是如此,直接用演示實驗豈不更便捷?
(二) 學生更自律,自主參與
學生在實驗課上應當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全身心投入實驗操作。在實習期間,旁聽了必修一中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這一實驗課,整體感覺就是整節課上亂糟糟的,和指導老師交流以后,得知這也是實驗課普遍存在的現象。學生盡管對實驗課充滿興趣,但缺乏對自我的管理能力,一見到實驗儀器就迫不及待想動手嘗試,可課前又未預習,課上應只顧自己操作又沒有認真聽講,同時老師在總結時,部分學生還在進行實驗,被打點計時器聲音所影響,導致結果不理想。
針對這個現象,我認為要做出以下幾點改變:
學生在課前應自主預習,了解實驗流程,實驗原理,實驗器具,并從生活中找到類似的儀器或利用這個實驗原理的儀器,不至于到自己動手實驗時無從下手。
課中應聽從教師的安排,預習過后在聽老師講解和自己的理解相對比,發現不足,這些不足也是實驗中容易出現的錯誤操作,更應避免。實驗時要注意觀察、小組交流、數據分析,從中得出實驗結論,并對實驗現象進行準確的描述。
課后利用實驗原理和實驗中的感受,分析生活中類似的器具的設計原理和目的,并根據實際可操作性自制實驗器具。
這些都離不開學生的自律和自主學習,學生只有在充分掌握知識、了解原理以后,才能根據實驗原理得出自己的理解,并對此做出自己的創新。
(三) 結合生活,學生自制物理實驗器具
學生在感受到實驗的魅力后,肯定想要自己也有這樣的儀器去嘗試,去驗證自己的猜想。我們遠沒有必要去買實驗儀器,完全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去做,在做的過程中,既鞏固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學習彈力時,學生了解了測量力的工具——彈簧測力計,學生完全有能力利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彈簧來自制。根據物體的質量計算得出物體的重力,然后利用彈簧來拉物體,根據彈簧的伸長長度來簡略的畫出分度值。學生在自制過程中,不僅對所學的胡克定律加深理解,同時也對前面所學的重力進行了復習,一舉多得。
在學習恒定電流時,可以自制小手電筒。其實沒有學習相關內容之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做過類似的嘗試,組裝賽車、遙控汽車,了解原理以后,學生可以利用賽車的馬達創新的造出小電風扇。在學習電磁感應以后,可以利用小燈泡、磁體、導線做出證明磁生電的實驗儀器。
物理源于生活,結合生活現象,自制實驗器具,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是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
三、 結論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主要從創新能力如何培養、物理實驗的作用、物理實驗培養創新能力的具體方案三個方面進行討論,從而得出有效結論:若要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首先要知道學生階段的創新能力是什么,是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的發展,對實驗有自己的理解和創新;其次,開展好課堂教學活動,在實驗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自主探究為基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最后,回歸生活,構建一個利于學生創新發展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創新,了解物理實驗,愛上物理,積極在生活中動手培養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利巍.李賢麗.羅偉.康云.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探索與研究[J].大學物理實驗,2014(27):120-122.
[2]Adzliana Mohd Daud,Jizah Omar,Punia Turiman,Kamisah Osman.Creativity in Science Education[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59):467-474.
[3]郭漢明.隋國榮.關于學生創新激勵策略的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12(16):188-189.
[4]周維新.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D].蘇州大學,2008:2-3.
[5]楊長生.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教師),2010(10):53-54.
[6]劉翠航.美國托馬斯·杰弗遜科技高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基礎教育參考,2010(9):28-31.
作者簡介:
李麗影,黑龍江省綏化市,綏化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