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銀行公司治理經歷了“三次飛躍”。第一次飛躍是從多級法人體制到一級法人治理。成立之初,把90家分散獨立的信用社整合在一起,實現平穩轉軌過渡。第二次飛躍是從中資商業銀行到中外資本融合。2003年,時任北京市市長王岐山對北京銀行提出“更名、引資、改制、上市”的重要指示,掀開了北京銀行創新突破的篇章。第三次飛躍是從傳統金融企業到公眾持股銀行,2007年登陸資本市場,初步建立起現代公司治理架構和機制。成立22年來,北京銀行董事會不斷根據形勢的變化調整戰略部署、創新發展,積極探索中小銀行的發展路徑,引導北京銀行實現了從基礎薄弱瀕臨破產的小銀行到國際現代中型上市銀行的華麗轉身。資本使用效率和風險抵御能力進一步提升。
北京銀行整個股權結構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特點。持股在0.1%以上的股東數量和持股比例均非常穩定,并長期持有。2017年,在銀監會、北京銀監局大力支持下,完成206億元定向增發,ING集團、北京市國資公司、北京能源集團和北京聯東投資集團4家持有了北京銀行十余年的老股東繼續參與,繼續主動增持,合計出資近百億元參加定增。2018年,根據《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將股東股權管理等內容寫八公司章程,同時對董事會議事規則進行修訂完善。
ING作為北京銀行第一大股東,派駐外籍董事進八董事會,促進治理機制更加高效。外籍董事加盟并進入專門委員會,為北京銀行帶來了國際先進經營管理理念,促進中西方管理文化的交流和碰撞,進一步提升了董事會決策的科學性、嚴謹性和規范性:參照國際先進治理理念與監管標準與自身實際,董事會在戰略制定、發展目標、經營措施、重大會議等方面不斷完善,最大限度提升了公司治理的效能。
北京銀行充分發揮董事會在法人治理體系中的戰略決策作用,董事會下設戰略、審計、風險管理、提名、薪酬、關聯交易六個專門委員會,協助董事會處理相關方面工作,且關聯交易、薪酬、審計、提名四個委員會由公司獨立董事擔任主任委員,確保專門委員會的獨立性與客觀性。董事會共有董事16名,其中獨立董事6名,外籍董事3名,職工董事1名,整體構成科學合理,充分代表了各方股東、中小投資者和全體職工各方面利益。
除了監管要求的必選動作,北京銀行還根據公司治理分權、制衡、問責、透明等基本理念和核心原則,積極拓展自選動作。
北京銀行董事會通過制定《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議事規則》《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提名與選舉辦法》等相關制度,明確董事提名、董事候選人審核、選舉等程序,從制度層面保證董事選舉合法合規。也豐富了選任方式,確保選任高質高效。其中,明確規定對于董監事的提名,原則上應由股東完成,股東提名不足時,才能由董監事會提名。實施中,整個提名選舉過程掛網公告,做到公開透明,從制度的源頭杜絕了內部人控制董監事會的可能。
北京銀行為每名董監事都建立了一份履職檔案,完整記錄董監事參加會議的次數、獨立發表的意見、建議以及參加調研的情況等,動態跟蹤董監事誠信盡職情況,并定期(每半年)以信息報告的形式通報各位董監事履職情況;建立董監事自評互評評價機制,每年組織各位董監事進行自評互評,同時根據履職檔案對每名董事、監事和高管人員的年度履職情況進行評價,并形成報告,反饋給監管部門、董事會。其中,董監高履職評價細化落地,實現背靠背打分和差異化評價,用制度的形式規定出履職優良中差四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