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筆者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經驗出發,提出一系列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希望能夠為其他初中語文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微課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陣地,是師生互動的主要場所,然而有限的課堂時間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教學策略的優化安排,能夠有效實現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并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一、 教學目標:目標明確,統領課堂
教學目標對教學具有指導性的作用,有效的教學目標設計能夠統領整節課程的教學,從而幫助教師做出教學策略的安排,提高教學的效果。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非常明確所教課文的三維目標,并且能在一堂課中突出某一教學目標,從而做到一課一得,讓45分鐘的課堂學生有所收獲。例如,在教授《藤野先生》一課之前,教師先確定好文章的三維目標。
(一) 知識目標
1. 積累“緋紅、標致、落第、詰責、油光可鑒、深惡痛疾、抑揚頓挫”等詞語。
2. 檢索資料,掌握散文集《朝花夕拾》的寫作背景。
(二) 能力目標
1. 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畫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2. 理清文脈,把握本文的敘述線索。
(三) 情感目標
1. 學習藤野先生嚴謹認真、熱誠正直的高尚品質。
2. 感受字里行間透出的愛國情感。在上述的教學目標中不僅在字詞及背景等方面做出了要求,也對學生的預習習慣、閱讀能力、愛國意識等方面做出了要求。教師在以上述教學目標為指導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突出圍繞“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畫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這一目標,從而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學會抓住主要特征刻畫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提高《藤野先生》這節課的教學效果。不難看出,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教學目標明確的設計,能夠為教學做好指導,統領整節課的教學,從而實現高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二、 教學活動:優化設計,互幫互助
教學活動是促進教學效果實現的有力途徑,在高效課堂的理念下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對語文閱讀知識的掌握程度展開活動的優化設計,從而提高活動應用的效果,實現初中語文閱讀的高效教學。
例如,在教師使用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展開《故鄉》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魯迅先生的了解情況進行組員分配模式的優化,從而促進學生之間有效的交流和互動,實現合作學習教學活動應用的意義。具體而言,首先,教師根據學生對魯迅先生的了解程度進行調查和情況的匯總;其次,教師根據了解到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層級的劃分,分別是“對魯迅先生有深入了解的學生”“對魯迅先生具有一定程度了解的學生”“沒有了解過魯迅先生的學生”等三個層級;最后,教師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組員的分配,使得每個小組當中既有對魯迅先生深入了解過的學生,也有對魯迅先生一知半解的學生,從而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夠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量更好地開展《故鄉》這節課的合作與討論,在實現合作學習教學活動的意義的基礎上,提高《故鄉》這節課的教學的效果。顯而易見,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對教學活動進行優化設計,能夠有效提高教學的效果,實現初中語文閱讀高效課堂的構建。
三、 教學手段:微課設計,促進理解
微課是“微視頻”在教育教學當中的稱呼,是伴隨人們碎片化的生活方式而產生的。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微課也因其短小精悍的特點,備受初中語文教師的喜愛,教師常常應用微課的形式進行初中語文閱讀中重點知識的講解,從而促進學生理解,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進行《秋天的懷念》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應該微課的教學手段進行重點知識教學的優化,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根據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大綱中的要求,“概括母親關心‘我的具體事例”是《秋天的懷念》這節課當中的重點教學內容,教師根據該教學重點進行時長為15分鐘左右的微課視頻制作,使其時間與初中生對語文閱讀知識的注意力維持時間相契合。之后,教師將制作好的“母親關心‘我的具體事例”微課視頻投放在酷學網等互聯網公共空間當中,引導學生在課下通過檢索“秋天的懷念”等關鍵詞的形式找到教師所制作的微課視頻,并進行自主觀看,從而使學生在正式學習《秋天的懷念》這節課之前,就對其中母親關心“我”的具體事例有所了解。在教師開展《秋天的懷念》這節課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由于已經對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有所了解,能夠有效提高《秋天的懷念》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高效構建。不難看出,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運用微課的形式進行教學模式的優化,促進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從而實現高效初中語文課堂的構建。
四、 教學情境:問題設計,自主探究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是新課程教學理念對當前課堂教學的要求。在高效課堂的視角下開展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教師也可以應用問題進行教學情境的構建,促進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語文課文的自主探究,從而在發展學生探究能力的同時,實現高效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構建。
例如,在進行《濟南的冬天》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問題情境的構建,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濟南的冬天》這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在文章當中的應用”“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在文章中的體現”以及“作者對濟南景色的喜愛之情”等,因此,教師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向學生提出“文章中大量應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你是否能找出應用這些修辭手法的語句?”“在《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中,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呢?”“《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中,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情感的?”等問題,引導學生在上述問題的思考中,能夠主動進行《濟南的冬天》這節課的探究,實現學習的自主性,同時促進《濟南的冬天》這節課的高效教學。顯然,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應用問題進行教學情境的構建,那么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閱讀內容的同時,也能實現高效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構建。
五、 教學拓展:群文設計,提升素養
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標準當中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將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應用在課堂中,促進學生在閱讀具有同一屬性的文章中,實現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春》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學根據本節課的作者是朱自清,制訂本次群文閱讀的主題“閱讀朱自清先生的寫景散文”,之后,教師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文章引入《春》這節課當中,引導學生在上述文章的閱讀中,探究朱自清寫作的風格和特點,并在其文章的解讀中,進一步了解有關朱自清的文學常識。顯然,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群文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多文本閱讀,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提升文學素養,逐步實現初中語文閱讀高效課堂的構建。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閱讀高效課堂的構建并非一日之功,一線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應用多樣的教學策略,促進教學模式的優化改革,從而逐步實現高效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韓麗.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102,115.
[2]蘇集成.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增強初中語文教學效果[J].傳播力研究,2018,2(27):207.
[3]吳勝全.開展有效教學 發展創新思維——淺析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37):48,50.
作者簡介:
彭碧金,福建省建甌市,建甌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