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學娣 曹萬福
摘 要:“導學-探究-訓練”課堂教學方法是一種新的嘗試,尤其是對于農村學校來說,更是一種新型的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語的學習中,需要一定的靈活性,如果僅是一味地讓學生吸收教師傳輸的知識,不利于英語教學的展開,因此在新型的教學模式中需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主探究意識,同時也是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和關鍵因素。因此開展“導學—探究—訓練”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農村初中學生對英語的學習。
關鍵詞:課堂教學;學案設計;學案導學
一、 吃透教材,設計學案是“導學—探究—訓練”的首要環節
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指導策略非常重要,會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產生影響,對于“導學—探究—訓練”這種新型的模式來說,導學是第一步,同時也是最為關鍵的部分,對導學學案的制定和策劃是教師進行新課改的真正體現,由于農村學校發展還不夠充分,技術也相對落后,很多教師還沒有轉變教學觀念,還是利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但是對于目前初中的英語教學來說,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再適用于目前的教學,因此農村的英語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善于利用“導學—探究—訓練”這種模式進行探索,學會導學方案進行設置,才能真正地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在導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了解,對新教材的編排進行理解。目前,新編的初中英語教材注重的是圖文并茂,在色彩和內容上足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在結構的安排上也更加合理,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在學案的設計上是農村英語教學需要面臨的一大問題,首先要確定教學的思路,樹立“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理念,在學案的設置上要體現出以“學”為主的教學目的,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學習。目的是解決學生“學什么”“如何學”等問題。對于學案的編排應當遵從導學、誘思、針對性以及創新等原則。同時還要對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解,認識到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和實際教學目標之間的差距,對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充分實現互動性,將學生當作教學的主體,而教師只是知識的引導者。
二、 加強學生的“探究”課堂中的“導學”是關鍵環節
課堂中的導學以及探究部分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進行英語的學習,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互動討論的形式進行,幫助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解答。在課堂導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以下幾點進行教學:
(一) 講中外文化差異
在初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和教材進行結合,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對節日方面的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對有關的資料進行查找,也可以讓學生主動搜集國外節日的資料,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在課堂中進行交流,在課堂中進行引入,為學生講解西方節日的宗教色彩,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
(二) 提線索,引聯想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溫故而知新,對于課堂中的新知識和已學過的知識需要建立密切的聯系,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回憶起之前學過的知識,讓學生產生聯想,對舊的知識進行探究,產生知識的遷移。
(三) 創情境,提問題
想要提高農村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能力,首先就要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農村學生對英語的了解不夠深刻,因此需要在課堂中對相關內容進行導入,在課堂中先對與課題有關的問題進行提問,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好奇心,例如在學生掌握了課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讓學生自主將文中的對話改成小短文。讓學生在對課文進行探究的同時,加強對課文的理解。
三、 加強訓練是“導學—探究—訓練”不可缺少的環節
在“導學—探究—訓練”教學模式中最后一個部分就是訓練,這也是整個教學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訓練可以包括課堂訓練和課后訓練兩種形式,學生需要在課堂學習之后及時進行訓練,才能對知識進行鞏固,不斷地進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能得以提升。教師也可以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
(一) 當堂練習
課堂的測驗是一種非常好的訓練方式,可以讓學生及時對課堂學習的情況進行反饋,教師需要在學案的制定中設計測試的內容在課堂的最后進行。例如教師可以在每個單元的第一課讓學生對重點的單詞以及詞組進行聽寫訓練。在進行完單元的課程后,在課堂中進行測驗,為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
(二) 課后訓練
課后訓練也是練習的一種方式,雖然訓練的結果可能不如課堂訓練具有真實性,但也可以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例如在進行課堂學習之后,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教師根據不同的課文主題,擬出作文題目,讓學生根據課堂中學習的內容進行作文的練習,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加強實踐性,同時也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擴充,幫助農村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掌握英語,達到教學的目的。
四、 總結
總而言之,農村初中英語“導學—探究—訓練”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很好的探索,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還可以讓學生突破條件的限制,提高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導學—探究—訓練”這種教學方法是從導學、探究以及訓練這三個方面進行,對于教師的指導能力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都有促進作用,可以真正幫助農村學生提高對英語的學習能力,提高農村初中英語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裴亞男.學案導學模式研究綜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7(4):51-53.
[2]范增民.“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03.
[3]高變英.“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
[4]劉大莉.運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促進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姚學娣,曹萬福,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永靖縣劉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