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藝卉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2-149-02
摘 要 本文以南京市浦口區圖書館為例,通過南京市浦口區圖書館在實行互聯網+立體閱讀推廣的應用來表述本文所提出的基于互聯網+下區縣級公共圖書館對于立體閱讀推廣的發展研究。其中包括在互聯網+下立體閱讀的推廣服務新變化,以及南京市浦口區圖書館對于立體閱讀與互聯網+的結合運用。互聯網+與立體閱讀模式的結合,便會為推廣效果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給推廣過程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關鍵詞 互聯網+ 公共圖書館 立體閱讀 發展研究
2017年,在第四屆全球互聯網大會中,馬云在發表演講時說道,在過去的20年時間里,互聯網經歷了無中生有的階段,而在未來的30年里,互聯網又將經歷從有到無的過程,馬云所說的從有到無并不是指互聯網會因此而消失,而是馬云覺得互聯網將會無處不在。早在2015年的時候,李克強總理就提出了互聯網+的計劃方針,而互聯網+圖書館的組合嘗試也因此展開,經過幾年的發展,互聯網+已然跟圖書館的發展息息相關,南京市浦口區圖書館便是在互聯網+圖書館的探索中逐漸成長的優質圖書館,南京市浦口區圖書館將服務方式與內容向著智能化且數字化的方式轉變,深刻的洞察到互聯網+環境下對于讀者的閱讀心理與行為的轉變,將互聯網思維積極運用起來,以多元化、貼近化、趣味化為目標進行立體閱讀的推廣,讓讀者了解閱讀、喜歡閱讀、愛上閱讀。
立體閱讀主要指圖書館運用自身的條件優勢。將設施與人才綜合性運用,將實物陳列、圖書圖畫展覽、閱讀講座、閱讀演出、組織讀書會等種種方式在圖書館中進行,與讀者互動起來,多個方面的宣傳推廣某一系列或某以主題的圖書,是當前圖書館進行閱讀推廣的有效方式,目前普遍被大多數圖書館所使用。而互聯網+與立體閱讀模式的結合,便會為推廣效果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給推廣過程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本文將以南京市浦口區圖書館為例,通過南京市浦口區圖書館對于互聯網+立體閱讀推廣的應用,來詳細說明互聯網+下區縣級公共圖書館對于立體閱讀推廣的發展研究。
一、互聯網+下區縣級公共圖書館立體閱讀推廣服務的新變化
南京市浦口區圖書館在進行互聯網+立體閱讀推廣時,首先分析了推廣服務模式的變化,總結出:閱讀模式的探索式發展,轉變了現有模式,提升了閱讀效能,實現閱讀均等化轉變。
(一)對于區縣級圖書館立體閱讀推廣渠道的發展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愈發成熟,對于立體閱讀的推廣渠道提升很大,使用先進的媒介技術將信息的呈現和擴散程度放大數倍。在互聯網+技術的輔助下,信息傳播的方式增加,信息傳播的成本卻下降了,對于南京市浦口區圖書館來說,自身擁有豐富的文獻圖書信息資源便是最為堅實的基礎,公共圖書館的功能大多源自圖書館的參考咨詢服務、決策咨詢服務,也有源自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數字建設服務部門。近年來,國家和政府持續加大對公共圖書館的投入,各個省級圖書館著力打造全省信息共享平臺,公共圖書館積極為政府部門建言獻策,提供最新情報資料、輿情預報、黨政機關信息傳遞等服務。
(二)閱讀模式的改變
互聯網技術發展和應用速度超出人們的想象,它使人們的閱讀方式隨之改變,緊接而來的閱讀模式、習慣也開始轉變。在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綜合閱讀率(75.3%)、數字媒介閱讀率(62.1%)、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50.0%)、報紙閱讀率(41.5%)、期刊閱讀率(40.9%),至2018年綜合閱讀率(79.6%)、數字媒介閱讀率(64.0%)、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55.9%)、報紙閱讀率(32.1%)、期刊閱讀率(35.2%)。從這些數據得出,紙質圖書、雜志、報刊的閱讀欲望有所降低。
這一方面說明了針對新媒介的加入,人們可以隨意的通過手機等電子設備進行閱讀文學、圖書等等各式各樣的文字。數字化的閱讀平臺可以讓我們實現這種方式,也加速了閱讀方式的改變。因此南京市浦口區圖書館推出了“嘉圖借書”小程序,人們可以使用手機下載支付寶,便可在小程序入口進入“嘉圖借書”小程序,實現不去圖書館便可借書等操作。
(三)閱讀均等化的提升
在推進人民開展全民閱讀的過程中,閱讀權益的均等化是最最基礎的評價方式,人們閱讀的機會均等是共享文化發展的成果首要目標。但是從現階段的閱讀情況講,由于部分地區有一些文化、經濟等不同因素,使得閱讀質量、范圍存在明顯差別,但是互聯網不存在這種局限,現如今的電子設備可以全天候、無限制地提供閱讀方式,使得偏僻的地區閱讀資源缺乏的情況得到改變,實現觸手可及的閱讀。同時,電子圖書都可以在手機移動端免費下載閱讀,閱讀成本得到降低,少數收費的資源,價格也遠遠低于紙質圖書,人們用更少的花費獲得更多的閱讀資源。
二、互聯網+下推廣區縣級公共圖書館閱讀模型特點分析
全媒體的意義是指綜合運用信息表達方式,如采用文字、聲音等方式,全方位展示傳播內容,通過廣播、電視等不同途徑來擴散內容,用戶可以通過移動設備接收信息。全媒體環境的影響,使得圖書館的資源更加豐富,圖書館館藏資源既有文字、圖片等傳統紙質資源,又有音視頻、數據庫等數字化資源,傳播途徑更加廣泛,讀者不用親自到館,通過網絡、手機等設備也可獲取圖書館的資源。
南京市浦口區圖書館除了舉辦公益性講座“雨山講堂”、展覽、讀書分享會之外,還搭建了社會平臺提供給市民,并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例如“閱讀儲蓄 智慧人生”金豬認養計劃、主題征文攝影大賽、電影放映、夏令營、暑期公益培訓課程等。該圖書館還在實施閱讀推廣“走出去戰略”,通過流動服務車開進街道、社區、景區,在學校、社區、醫院等設立流通服務點,建立24小時自助圖書館等地來擴大圖書館的閱讀服務范圍。
閱讀推廣工作的新機遇要歸功于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和數字圖書館的發展。圖書館向讀者推介圖書及相關活動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傳播范圍廣、影響力大并且可以交流互動的特點。讀者只需要訂閱浦口區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就可以通過手機直接獲取文獻數據庫,包括圖書檢索、圖書續借功能等。此外,讀者還可以參與各種不同的互動活動。
三、互聯網+下公共圖書館立體閱讀推廣服務模式的構建
(一)重建資源,完善推廣圖書館閱讀的平臺
南京市浦口區圖書館的立體閱讀與互聯網+推廣工作已經開展了數年,隨著互聯網的進步,推廣方式越來越多樣比如南京市浦口區圖書館參與了全國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推廣工程,目前我國的數字圖書館工程不斷推進,所有的紙質閱讀資源都會進行數字化查詢,用戶只要直接通過互聯網就可以檢索資源,方便快捷,這一方面反映出人們大量需求數字閱讀的資源化,而當前的數字資源不能滿足人們的閱讀需要。為了向他們提供優質的、高效的且特色的閱讀精品,“互聯網+”來臨,圖書館走向特色化、互動性、智能化的機會也隨之來臨,只需要需要手機、PAD、電子閱讀器等移動終端,當代讀者不同的閱讀需求及閱讀愿望便可以得到滿足。
隨著時代的發展產生了越來越多的低頭族,以手機終端閱讀為主流的智能化閱讀慢慢取代了紙質書籍的地位,浦口區圖書館微信公眾號下的“博看微書屋”,讀者通過掃碼即可在閑暇時間進行閱讀。
今年發展迅速的5G也被南京市浦口區圖書館運用于立體閱讀的應用中,使用5G性能的計算機來對整個圖書館的圖書、文獻、雜志進行分類與計算,大大節省了人工成本與時間成本。與此同時,南京市浦口區圖書館計劃購入智能機器人來對實物圖書進行歸類放置,極大的節省了人工成本,并且使得圖書混亂的情況降到最低,提升了讀者的閱讀體驗。
個性化閱讀服務的核心就是根據讀者的愛好、習慣等提供閱讀資料。“互聯網+”下,年齡、學歷、工作等影響閱讀習慣的因素更加容易分析,通過大數據分析、數據推薦等技術,讀者的行為習慣更加易于掌握。將相關信息進行提取分析是為了了解讀者的喜好、關注的熱點。將閱讀資源依據不同讀者的不同群體進行推廣,將其分出層次、更為精準的為讀者推送閱讀信息和服務。我們還可以將在一段時間內的哪些利用率高、受讀者喜愛,哪些是閑置的進行觀察,進而預測出需求變化的趨勢,并進行資源的整合和優化,從而進行不同點的公共圖書館閱讀的推廣。
(二)多元融合,閱讀無處不在
互聯網擁有集聚融合的能力,南京市浦口區圖書館利用這個能力進行平臺推廣和宣傳,從而使資源的優化整合和聚變。比如在圖書館聯合電子書商城、流動量大的車站、 購物中心、文化廣場、社區等人員密集、人流量大等地放置電子圖書閱讀機,這時,讀者只需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再進行下載安裝,用安裝好的平臺掃一掃電子圖書閱讀機上的二維碼,幾秒鐘之內,整本圖書的內容便輕松的出現在了手機里,使用者便可以在任何自己想要的時間里進行閱讀。再比如圖書館與咖啡館跨界合作,圖書館將人流多客戶多的咖啡館的公共空間打造成一個個小型圖書館,再通過APP,讀者便可以快速查詢到身邊的咖啡館以及該咖啡館的藏書信息,如此,讀者便可以在閑暇時間進行輕松的閱讀。
四、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轉型跨越式發展,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文化相互碰撞,互通有無,正與“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民心相通所印證,多元的政治、經濟、文化彼此影響,在世界轉型變化的活躍時期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開展互聯網+與立體閱讀的結合推廣,是我國公共圖書館必不可少的一步,南京市浦口區圖書館充分發揮了自身的信息資源豐富和文獻信息服務專業的優勢,主動深化信息服務,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成功從傳統圖書館立體閱讀推廣模式轉變為先進的基于互聯網+的立體閱讀服務推廣,為社會經濟建設服務。這樣既有利于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又通過對政府部門決策的影響、對社會生活的作用,有效拓展了自身的社會影響力,達到了“雙贏”的服務效果。圖書館須不斷深挖自身潛力,面向黨政機關、政府部門開展立法決策服務、動態信息服務、專題資料整合服務、輿情直報服務等,增強信息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努力成為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科學決策的好參謀,從而形成高端信息參考咨詢服務品牌。
參考文獻:
[1]秦宗和.“互聯網+”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創新路徑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8,275(2):69-72.
[2]姚雪梅."互聯網+"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保障機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7(4):71-74.
[3]劉京.新業態下公共圖書館立體閱讀推廣的有效模式探索[J].當代圖書館,2018,134(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