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高雄市長韓國瑜23日發表“五點聲明”,被解讀為國民黨正式進入韓郭兩爭局面,而民進黨的蔡賴之爭,白熱化程度也有過之而無不及。藍綠初選僵局如何解套,島內正拭目以待。
韓國瑜23日發表的聲明雖然表示“此時此刻無法參加現行制度的初選”,但他愿意負起責任,改變臺灣。國民黨在24日中常會上通過中常委姚江臨等人的提案,針對2020年“總統”人選,以全民調決定最后的候選人,不會有登記領表的正式初選程序,并且將主動、被動擬參選人——包括不能表態的韓國瑜以及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前新北市長朱立倫、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等——都納入,以勝出超過5%的人作為2020年人選。臺灣聯合新聞網解讀稱,“韓國瑜確定被納入國民黨總統初選機制”。國民黨發言人歐陽龍轉述稱,黨主席吳敦義在會上表示,國民黨2020年最重要以勝選為目標,同時強調在日程方面不急,與各個參選人會面之后才會通過實施選舉辦法,可能在5月初或5月中旬。
針對“全民調方式”,韓國瑜回應稱,“一切都尊重”。前臺北縣長周錫瑋表示,全民調可以找出真正最強棒,避免冗長程序,也避免大家產生誤會及爭執。朱立倫以臺灣俗語“起厝動千工,拆厝一陣風”呼吁黨內要團結,強調國民黨真的沒有任何內耗本錢,希望大家以大局為重。王金平強調自己的原則是不要因人設事,但尊重黨中央,并透露有自信能在初選中勝出。
民進黨的“蔡賴之爭”同樣陷于僵局。臺《中國時報》23日稱,隨著黨內初選逼近,“找人吵架”儼然成為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選戰新武器。賴清德則被臺《聯合晚報》稱為在“走功德系選戰打法”,除簽書會外,就是談環保、城市改造,網絡聲量沒什么起色。有網絡專家稱,蔡英文慣用網絡攻擊,對于一些不針對自己的發言,都拿來當作攻擊主軸,以此升高對立、制造沖突,但打久了會沒效果。
23日,蔡英文又打起“政績牌”,大談任命蘇貞昌“組閣”的99天里“政績斐然”賣菠蘿、賣香蕉、賣水產等,被揣測是在借機諷刺賴清德。臺灣東森新聞網稱,民進黨內“總統”初選延至5月22日后進行,外傳黨主席卓榮泰會因壓力過大而請辭,中執會將派一個代理主席,以連任者優先為由提名蔡英文結束初選。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24日稱,“總統”初選時程不能再變,不然無法向支持者交代,接下來有任何人提改變游戲規則,“提的人就負責,對歷史負責”。他強調目前幕僚單位會把選舉日程表,在5月1日送交中常會通過。
這樣的僵局利于誰,一些分析指向臺北市長柯文哲。據中時電子報24日報道,3月才從美國出訪返臺的柯文哲,傳出5月到日本參加“臺日觀光論壇”。臺北市政府幕僚還透露,今年臺北-上海“雙城論壇”初步排定6月舉辦,屆時柯文哲沒意外也將到大陸參加。短時間內先后訪問美、日和大陸,加上2月到以色列參加全球市長會議,也令外界好奇柯是否在積極布局2020。聯合新聞網提及,柯文哲訪日是應謝長廷之邀,也讓白綠關系備受矚目。
臺《聯合報》24日援引相關人士的分析稱,“韓國瑜的參選增加柯參選的正當性,也會增加柯對民進黨的威脅性”。綠營人士推演:如果國民黨真的走入全民調,郭韓現階段都贏過蔡賴,國民黨最后怎么比輸贏會是一大難題。此外,明年“大選”極有可能出線三組或更多組合,柯文哲顯然是最以逸待勞的角色;而以綠營選票結構來說,賴的主力支持者是“老綠男”,和多屬年輕人的柯粉性質差異大,蔡英文的選票結構則與柯重疊。因此民進黨由誰代表出馬,將影響柯文哲的參選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