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玉
自第八次基礎教育改革推行以來,課程統整在課程結構優化、提高學生學習效能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目前的基礎教育課程設置過程中,也存在著設置不合理、設計不靈活、學段與學科課程銜接不充分等現象,對學生學習效能的提升產生了一定影響。所以,學校必須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培養目標,不斷優化課程設置,進行課程統整,以課程統整提升學習效能。
一、課程統整的內涵及主要內容
在進行課程統整時,應充分考慮學校、教師與學生的發展特點,從知識統整、經驗統整、社會統整、課程設計四個維度進行。這需要打破學科邊界,以教科書為主要課程資源,做好學科與學段的銜接,將學習材料與學生發展需求相結合,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
實踐證明,切實有效的課程統整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但課程統整必須以知識統整為基礎和前提,包括對不同學科知識的統整、同一學科知識的統整和學段間知識的統整。在課程知識統整過程中,教師基本可以掌握學科內外和學段內外的統整教學。但在進行教學目標的統整時,還有所欠缺。課程統整是為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同時強調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并非為了單純追逐更高的考試分數,而是將學生的社會化發展也提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學習效能的內涵及主要內容
學習效能是指學生在學完一定的課程后,所表現出來的學習狀況,及獲得的學習效果。主要包括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學習能力包括基礎知識、學習策略、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四個方面;綜合素養包括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個方面。
在學習能力方面,學生要能夠靈活運用學習策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態度方面,學生要清楚地知道學習的意義,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具有較強的學習動機,遇到問題時能積極克服并解決。在綜合素質方面,學生應具有人文底蘊,具備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具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三、課程統整的基本原則
一是立足知識統整,實現多方面知識的教學。知識的統整包括不同學科間知識的統整、同一學科間知識的統整、不同學段間知識的統整和教學目標的統整。這就要求學校和教師要有意識打破學科界限,同時又能以本學科為基礎,向學生傳授更為全面的知識。在講授學科間的知識時,教師要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整合教學內容;在統整不同學段間的知識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兼顧不同學段,考慮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做好知識的拓展延伸。
二是落實經驗的統整,引導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經驗統整主要表現為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將已有的經驗運用于新知識的學習,并不斷積累新的經驗,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問題或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社會化經驗的學習與掌握,引導學生社會性發展;同時,要重點關注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幫助學生在社會責任、學會學習、創新實踐等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與提升。
三是關注課程設計,遵循科學的統整原則。課程設計是課程實施的重要參考,對教學起著提綱挈領的重要作用。課程設計主要包含課程結構、課程標準、教科書等各種與課程有關的文本與文件。教師要充分做好課程設計的統整,即在編制課程標準、課程結構、教科書等內容時要堅持貫徹統整思想;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要積極思考、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尊重學生的需求與意見。同時,要加強師生互動,開展合作式教學,暢通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助關系;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始終以學生的需求開展教學活動。只有積極關注課程設計的統整,科學合理地實施課程設計,才能實現課程的統整。
四、推進課程統整,提升學生學習效能
一是開展相關輔導,提高教師的課程統整水平。教師是實施課程統整的重要群體,課程統整效果和學生學習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能力和水平。很多教師在課程統整的過程中,過多地關注知識與經驗的統整,而缺乏對社會統整的關注,這對課程統整效果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這說明,教師對課程統整內涵的認識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因此,開展相關輔導是深化教師課程統整認識的有效途徑。首先,邀請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或老專家來做培訓,通過結對幫扶的方式,幫助教師深化對課程統整的認識;其次,在輔導過程中,不僅要對接受輔導的教師進行全程關注,還要采取多種靈活有效的輔導方式,使教師的課程統整水平不斷提高;最后,還要強化教師的課程統整意識,增強教師的跨學科意識,引導教師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和需要,使課程統整更加有效。
二是優化課程統整的教學設計,完善課程統整資源庫。事實上,在前期課程統整的過程中,學校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在課程統整的實施中,形式往往大于內容,很難做到真正科學有效。因此,學校要注重課程統整的頂層設計,才能保證課程統整的順利實施。首先,要優化課程統整的系統設計,包括學科之間、學段之間的設計,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發展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其次,要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資源,建立完善的課程統整資源庫,為課程統整提供便利;最后,要根據社會發展、學生發展的需要,對資源庫進行不斷更新與優化,以保持資源庫的時效性。
三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課程統整實施的有效性。在知識統整方面,要求做到跨學科、跨學段,將知識融會貫通,穩固學生的知識體系。學校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采用主題化的課程設計,將知識集中起來,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首先,要以主題的形式將學生的社會生活經驗和學科知識聯系起來,構建與學生發展更為緊密的知識體系;其次,要在新的知識體系中,根據不同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確定不同的主題,并在不同主題內進行課程統整設計。
四是重視課程統整的實效,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學校在進行課程統整時,要重視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首先,利用已有資源,充分展示課程統整的效果,不斷提升教師的成就感;其次,要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工作環境,在堅持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給教師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提高教師的自我效能感。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