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浪潮中,網絡文化內容良莠不齊,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低俗的網絡文化則是社會毒瘤。網絡流行語是一種互聯網發展形勢下的產物。本文主要將網絡流行語中的暴力語言分類,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以及導致的后果,以期采取措施防治和嚴厲打擊網絡語言暴力,還網絡一片凈土。
關鍵詞:網絡文化 語言暴力 應對方法
網絡流行語言是新興的一種語言形式,與傳統的語言表達方式不同,很大程度上是隨著網絡的傳播、發展而形成的。這些語言往往內容風趣幽默,備受網民喜愛,傳播速度極快。內容時而時尚,時而個性十足,這些語言一經誕生就會快速傳播并得到網友認同。但我們不難發現,其中不免出現暴力語言,這些語言的傳播者自詡正義的審判者,把鍵盤語言當作兇器,躲在暗處給無辜者安上莫須有的罪名,擅長在悲劇來臨之后將責任推卸給網絡暴力,其實真正的語言暴力就是這些語言本身的傳播者。
一、網絡暴力語言分類
網絡語言其形成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源自于一些新聞事件,因事件本身或主人公語言的演化,其詞義或擴大或轉移,或變化其情感色彩。如“豬堅強”“范跑跑”,均源自汶川地震后的有關人物和事件。二是由網絡人群新創或約定俗成,已基本失去詞匯原本意義。網絡流行語自然有其流行的道理,這些詞語形象生動,新奇特異,讓人眼前一亮,過目難忘,更容易從信息泛濫、平凡無奇的一些詞匯中脫穎而出,吸引眾人的眼球。
網絡暴力語言在內容上可分為:一,以語言文字形式的表達來達到網絡暴力的目的;二,以圖畫信息形式來達到網絡暴力的目的。在形式上分為:一,網民對特定的人或物進行的非理性、非正義的人肉搜索;二,在網絡上不斷地、持續地發布謠言。作用方式上分為:一,直接對人造成人身攻擊;二,間接對他人造成人身攻擊。
二、產生語言暴力的原因
有人認為簡單的一句話只是開了個玩笑,但一旦有人因此被毀了生活,就不是玩笑了。玩笑、眾謀、謠言,每一項都足以摧毀一個人的一生。正如影片中的網絡暴力受害者在網上留下遺言:“謝謝所有理解我的朋友,但我真的無法忍受了。”造成悲劇的正是一些認為不用為自己的言行買單的人,包括在網絡上肆意妄言的人,甚至不加思考就跟著輿論走的人。網絡世界紛繁復雜是非難辨,但有時候多一點善意去信任,總比懷著惡意去揣測來得好一些。在一場聲勢浩大的網絡暴力之中,我們看到的是持續的謠言、盲目的跟風、無情的嘲諷、無良的營銷、顛倒的黑白、人性的惡毒;甚至有時無法忍受一個殘酷的事實:加害者搖旗吶喊,受害者不能發聲。
三、網絡暴力產生的危害
人們都說,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任。可是,很少有人去在意自己的語言對他人的影響。事實上,網絡暴力語言產生的根源來自于人們對自己話語的不負責。當人們說出那些你無法想象究竟有多傷人的話后,無論再怎么懊悔自責,已經造成的傷害都無法挽回了。
有人舉例電影主人公說過的惡毒的話語,那些話語就像埋藏在腦海里的暗器,偶爾就會冒出來再讓主人公疼幾下。但電影中的主人公沒有抑郁,反而表現得十分堅強,覺得正因為如此,就要更加努力地去生活,使自己變得更加幸福去彌補那些不幸。可是,不是所有受過語言暴力傷害的人都會這么堅強。
四、面對網絡暴力的做法
既然我們意識到了網絡暴力對人的危害,那么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從現在開始更加謹言慎行,絕對不能讓自己說出的話成為傷害別人的利器。不要辯解說自己不是故意的,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造成的后果都是一樣的。我們希望大家清醒一點,善良一點,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語言可能對他人產生的影響。如果我們曾經也用言語隨意攻擊過別人,就要主動向他人說一聲抱歉。只有當人類和網絡暴力說再見的時候,才會感受生活的快樂,感受真正的幸福。
五、結語
我們一方面在嚴厲譴責網絡語言暴力,另一方面又感覺除了譴責網絡語言暴力外無法真正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應有的懲罰。每次出現大規模的網絡暴力、網絡輿情事件,我們應該譴責的不僅僅是事件的本身,更應該反思的是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法律漏洞。所謂法律制度,保障的不應僅是受害人的權益,也應該保證加害人在法律制度的框架內受到應有的懲罰;這種懲罰不應該用網絡語言暴力的道德審判來代替,而需要用更加完善的相關法律法規來支持。
參考文獻:
[1]談微姣.從網絡語言研究角度探討語言學的研究方法——評《語言學概論》[J].中國教育學刊,2018(02).
(作者簡介:劉茹瑜,女,成都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網絡文化)(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