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廣告的需求日益增加,廣告已經進入了我們的生活。“我認為我有自由意志。但總有一天你會認出超市貨架上的廣告產品,然后買下它們。”本文將主要介紹新媒體動態廣告現狀,并對新媒體動態廣告的發展營銷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媒體動態廣告 新媒體 動態廣告發展
一、引言
與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利用現代化移動互聯網等現代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推廣的運營工具。從信息傳播方式來看,新媒體應該屬于一個時代的范疇,因此,新媒體不是媒體的一種形式。隨著新媒體的出現,新媒體動態廣告的普遍應用得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同時,新媒體的出現也為廣告傳播和營銷帶來了一定的發展機遇。新媒體動態廣告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展現出更多樣化的形式,保證動態廣告內容的上靈活和多樣。
二、新媒體動態廣告發展的現狀
(一)新媒體動態廣告的定位不準確
企業和產品推廣的網站,它是動態廣告的主要發布平臺,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和廣告主,三者集合成一個群體。網絡連接著各種信息,人們可隨意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使用個人的力量可以成為網絡廣告的“出版商”,所以現代新媒體動態廣告需要在廣告的前提下給出定位。
(二)新媒體動態廣告網絡的自主性
網絡只會朝著兩個方向發展,一種是積極發展,網絡將包含更多的信息,人們可查找的信息更多,更準確;第二種是消極發展,網絡自主性導致各種網站、各種信息干擾的出現,如在新媒體動態廣告中除主題外,另外彈出其他小廣告,這類小廣告具有一定的干擾性。所以,一些計算機軟件開發人員開發出網絡廣告彈出程序防止垃圾廣告釋放,同時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來規范網絡廣告運營商。
(三)新媒體動態廣告中存在的虛假和欺詐現象
根據調查顯示,用戶對網絡廣告的評價表明新媒體動態廣告最大的缺點是可信度低,這使得人們普遍不信任網絡廣告。這是當前網絡廣告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線廣告、虛假或欺騙性的信息動態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針對新媒體的相關法律和制度并未健全,因此,相關部門也需要加強新媒體廣告的法律法規建設,如果發現虛假或欺騙性的信息,可以快速找到信息來源,按照相關規定嚴厲打擊,有效杜絕這種虛假信息的傳播。
(四)新媒體動態廣告中不正當競爭現象普遍
新媒體動態廣告領域存在著廣泛的不公平競爭現象。例如部分廣告代理商利用框架內的鏈接劃分網頁的窗口,并在自己的網站上顯示他人的網站內容。訪問者點擊該鏈接時,其他網站內容將被顯示出來,導致瀏覽者的個人信息泄露。另外,一些廣告代理商將網站復制成其他網站的內容和版面,混淆訪客的視線,這都是典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三、新媒體動態廣告的營銷策略
(一)敘事營銷策略
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與多媒體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但傳統媒體的敘事模式仍有可應用的空間和效率。由于微膠片廣告通過手機和電腦在網上播放,打破了觀眾在時間和地理位置等因素上的阻礙,所以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以在網上播放。
例如央視曾播放過這樣一則廣告:老人在家做了一桌子的菜,結果孩子打電話說不回家過年了,孫子孫女也是匆忙地說了“新年快樂”就掛了電話。視頻中老人盯著掛了的電話,說著“忙,忙,都忙,忙點兒好啊”。廣告的結尾是老人孤獨的背影消失在畫面中。該廣告觸動了眾多網友的內心,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空巢老人”在這部廣告的影響下,慢慢地為大眾所關注。根據這種感情共鳴的敘事方式,新媒體的動態廣告從一般的認知記憶轉移到各自的心理記憶。信息互動與整合可以滿足大眾一般的心理需求,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心理溝通,并能更好地達到營銷目的。
(二)饑餓營銷策略
饑餓營銷策略主要用于商品和服務的促銷。它是指產品供應商利用低收入、有目的的供需調整,從而產生商品銷售供應短缺的情況。饑餓營銷應用產品和服務需要基于產品本身,它必須確保產品或服務能夠吸引足夠的消費者,然后通過饑餓營銷,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提高其公眾形象,刺激購買欲,為未來的產品銷售奠定基礎。以小米手機為例,通過促進手機的售后打下了足夠好的基礎。同時,通過官方網站、BBS、微博等強化普及,以優惠的價格及良好的效果培育忠實的“粉絲”,然后進行有限的銷售,提高商品需求的熱度。
四、結語
總之,新媒體廣告處于更多樣化的時代。與此同時,廣告的傳播速度和傳播渠道同傳統的媒體廣告相比,也具有強有力的優勢,但如果這些優勢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則只會成為新媒體發展道路上的缺點。新媒體的發展作用于現代動態廣告的發展,動態廣告的發展也影響著新媒體的發展。所以,新媒體必須重視廣告傳播方式和營銷的改良,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牛青瑞.新媒體下微電影廣告營銷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6(17).
[2]邊微,房雪.新媒體時代社會化營銷策略的創新應用[J].黑龍江科學,2016(13).
[3]孫熠.新媒體時代品牌營銷的傳播策略[J].新媒體研究,2017(03).
[4]楊顯,謝明榮.新媒體時代網絡廣告整合營銷策略研究[J].中國報業,2017(02).
(作者簡介:文梅,女,四川輕化工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