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在初中階段,歷史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歷史的教學內容存在很強的社會性、思想性以及真實性。學生在學習歷史這門學科時,需要對歷史的實質有所掌握,并能夠在生活中進行良好的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注重歷史教材的講授,更要把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當作重要的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歷史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發展。
一、對核心素養的介紹
核心素養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養成相應的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并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核心素養主要從理論、情感、觀念等幾個方面體現。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在教學中不但要讓學生學會和理解基本的理論知識,與此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將來成為實用型人才。
歷史學科中的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在空間、史料記載、歷史理解、歷史觀念等方面。空間主要是指將歷史內容放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進行探究和理解。史料記載主要是通過理性分析和認證史料內容,盡可能地表現出真實性。歷史理解是對所學的歷史內容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且能明確歷史的含義。歷史觀念則是要求學生能夠對歷史事件作出正確的評價,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從而能夠在核心素養的提升中磨煉自己。
二、立足核心素養優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利用分層教學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師在歷史的教學中學會應用分層教學法,可以使教學效果得到很大的改善,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對于當代的初中生而言,他們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以及學習能力等都存在很多的差異,這也導致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再像傳統教學那樣進行單一枯燥的教學。這時可以選擇應用分層教學法進行教學。首先,教師要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所了解,觀察學生對歷史內容的理解情況。然后把學生按照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進行分層,在教學中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在持續一段時間之后,對學生做一個歷史學習情況的評估,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對分層情況進行及時的調整。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同,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方向有些偏離,因此,只要教師應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就能夠有效地幫助到學生。
例如,在進行分層教學時,教師可以把學生按照三個層次進行劃分,首先把學習優秀的學生分在第一層次,把學習能力比較普通的學生分在第二個層次,最后把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分在第三個層次。其中以對第三個層次的學生教學為例,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來說,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較低,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熱情,提升他們的主動性。例如,在學習“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這一板塊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先去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如《漢武大帝》等。對于他們而言,這種方式會很容易被接受,在學生觀看視頻過后,教師要求他們對比歷史內容談談和影視劇之間存在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可以讓學生主動去學習歷史內容。
(二)應用空間教學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歷史發展中,出現的所有時間都具備固定的背景和場所。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讓學生注重對歷史事件的發生背景進行了解,從橫向與縱向兩個方面進行認真探究。從橫向的角度去探索時,就是要學生對在同一時期發生過的歷史事件都能有所了解。從縱向的角度探索時,學生要能夠明確各個歷史事件的發生都在什么時期,并了解它們的先后情況。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會在腦海中形成有規律的知識網,從而更有利于學習。
例如,在講到隋唐時期的歷史發展時,需要學生掌握隋朝滅亡、貞觀之治、安史之亂等重要事件的具體時間,把所有發生的歷史事件按照時間進行排序,與此同時,讓學生掌握在某一發展時間段發生的事及對后續發展產生的影響。總而言之,空間教學法會涉及很多的歷史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民族風俗、氣候特點等,需要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和分析。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對歷史產生更全面的認識。
(三)利用歷史事件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用理性的思維去評價歷史中發生的事件。可以加入部分自己的看法,但是要確保不能失去公允性。歷史事件可以通過很多不同的方式體現出來,比如影視資料、書籍等,這些都會對學生對歷史的判斷產生影響。在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對相關的歷史事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表達自己的看法。例如,在學習《三大改造》這個章節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道三大改造的含義。對于我國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改革。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在三大改造過程中出現的不足,在改造工作進行的后期,出現了很多急于求成、工作過程粗糙、不注意發展現狀、過于追求速度等問題。學生在分析這個階段的歷史事件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提升核心素養,對歷史知識有一個全面的理解。
綜上所述,立足核心素養去優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是一個需要長期發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耐心地去幫助學生不斷完善自己。作為一名歷史教師,要善于利用分層教學法、空間教學法等并借助相關的歷史事件進行探索,去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