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亞麗
【摘 要】兒童階段是其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相較于成人在生理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兒科用藥與成人存在很大差異,稍有不慎便會引發藥物的副作用與不良反應。同時,兒童用藥過程中,獨立的包裝與劑型相對較少,很多藥品缺少兒童用藥的詳盡說明,多是根據成人用藥量進行折算,這無疑給兒童的用藥安全構成很大隱患。為此,結合實踐對兒科藥代動力學特點及合理用藥進行深入剖析,旨在減少和避免兒科不合理用藥現象的發生。
【關鍵詞】兒科;用藥特點;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R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6-0-01
當前,兒科臨床實踐過程中不合理用藥問題普遍存在,而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兒童生理特點與成人存在很大的不同。兒童各臟器功能、中樞系統、免疫系統以及身體各種酶系統,還尚未發育完全成熟,與成人相比,在藥物代謝以及排泄上,還存在很大的差異,用藥過程中更容易發生不良反應[1]。因此,掌握兒科用藥特點,對確保兒科臨床合理用藥,提升治療效果,減少和避免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保證兒童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下文結合實踐對兒科用藥特點與合理用藥展開深入剖析。
1 小兒的生理特點及對藥代動力學的影響
對于小兒而言主要包括新生兒、幼兒與兒童等,與成人相比,小兒身體中的體液含量要比成人大的多,但是脂肪含量卻比成人要低很多。而且隨著小兒的不斷生長,其身體各時期的臟器發育情況以及身體變化等存在很大不同,這就造成小兒的藥物代謝動力學方面和成人相比的差異性非常明顯。
1.1 藥物的吸收
藥物服用后會在胃內存留一段時間,但小腸是進行藥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幼兒由于身體功能特點所決定,胃酸濃度較低,藥物在胃內停留時間長,同時幼兒的腸蠕動還不是很規則,這給藥物的吸收造成很大影響。如成人服用青霉素類抗生素后,很快便可通過胃酸進行分解。然而新生兒則能快速的吸收青霉素。同時兒童的肌肉含量相較于成人較少,末梢神經還不是很健全,通過肌肉注射的方式進行給藥,不利用藥物的吸收。并且在體表面積與體重之比上,相較于成人,幼兒要大其兩倍之多,同時幼兒皮膚具有很好的通透性,皮膚用藥很容易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2]。
1.2 藥物的分布
新生兒身體約有75%的水占比,自其生長到6個月時,幼兒體內的水分才會迅速的下降,并逐漸的與成人值相接近。因此,小兒用藥,藥物多分布在細胞外液。和成人相比,遠大于成人細胞外液的藥物分布。但在血漿蛋白結合率上,嬰幼兒較低,藥物分布多為游離性,同時幼兒體內內源性蛋白結合物較多,如膽紅素等。磺胺類藥物以及苯妥英類藥物和血漿蛋白有著很強的結合力,這就造成游離型膽紅素含量急劇增加,引發高膽紅素血癥,更甚者引發核黃疸。并且嬰幼兒血腦屏障還不是很健全,很多藥物都能通過血腦屏障,導致毒性增加。
1.3 藥物的代謝
肝臟是藥物代謝的重要臟器。幼兒在生長過程中,肝臟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重量也在不斷增加,同時一些代謝酶的發育也越來越完善。微體氧化酶在新生兒期比較發育,但氧化作用不強,藥物代謝常常受到葡萄糖醛酸的影響。氯霉素使用過程中就是和葡糖糖醛酸進行有效結合,并進行體外排除。因此大量的應用此類藥物,會導致中毒情況的發生,引發灰嬰綜合癥。
1.4 藥物的排泄
腎臟作為重要的排泄器官,在年齡不斷變化中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特別是腎血流量,新生兒階段腎血流量僅為是成人的20-40%,隨著年齡生長至兩年后便于成人腎血流量相近。同時腎小球濾過率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變化。所以,小兒用藥,應當充分考慮腎機能及藥物蓄積問題。小兒發育比較快,在臨床藥物使用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率也普遍較高,因此必須要注意合理用藥。
2 兒科合理用藥
2.1 嚴格掌握適應證,選擇合適藥物
兒童用藥時,應當對其用藥特點進行充分考慮,科學合理的選擇藥物,對兒童適應癥進行嚴格掌握,選擇治療效果好,不良反應少,給藥途徑方便的藥物品種。特別要注意兒童用藥的肝腎損害及中樞神經損害,通常不選此類藥物進行治療。醫務工作者要對藥物的特征及特性進行全面掌握,科學的選擇藥物,避免兒科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
2.2 根據兒童特點,選擇給藥途徑
在兒科用藥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患兒疾病病情,結合患兒年齡以及藥物性質等因素進行充分考慮,選擇合適的給藥途徑,這樣不僅能夠確保兒童用藥的療效,同時還能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如果兒童具備口服條件以及鼻飼條件,應當采用腸胃給藥方式;新生兒應當不選擇皮下給藥的方式,因為這種給藥途徑,不僅吸收不好而且還會對周圍組織造成傷害,所以應當避免使用;相較于成人兒童皮膚與其存在很大差異,皮膚用藥能夠很快被吸收,大量用藥會導致中毒情況的發生,因此必須要注意皮膚用藥。總之,兒科用藥,給藥途徑應當口服給藥為先,并且嚴格控制給藥的種類與次數,避免對患兒的休息造成不良影響。并且注意不可將藥物發于兒童,讓其自己服用,絕對禁止誤服情況的出現。
2.3 選擇合適劑型
目前國內在兒科用藥劑型上和國外相比還存在很大不足。兒科用藥的劑型與規格較少,給兒科疾病的治療造成很大影響,難以合理的控制度兒科用藥量,還會引發中毒事件的發生。同時兒科用藥劑型的缺乏,給兒童服藥造成很大影響,有些藥物,兒童不宜服用,常常在服藥過程中,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引發患兒服藥的抵抗情緒,影響治療效果。為了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應當加強兒科用藥劑型的開發,盡量開發一些口服類的藥物,減少注射藥物的使用,同時在生產兒科用藥的過程中,應當注意水果和糖果類的口感,吸引患兒服用藥物。如果藥物的半衰期較長,可以有效的降低藥物的服用次數與服用周期;針對臨床用量大的兒科藥品,受年齡因素影響較為突出的藥品,應當適當的增加藥品的規格,為臨床使用提供便利。
2.4 合理的配伍
藥物的配伍對其療效的發揮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是避免不良反應的主要因素。某些藥物因理化特性的不同,聯合用藥過程中,會出現中和、分解、沉淀等反應,使藥物的治療效果增加。但是配伍的不合理會增加藥物的毒性,希刻勞和林可霉素進行配伍,會發生拮抗作用,影響療效,增加副作用,所以必須要避免配伍。
結語
總之,醫務人員要重視兒科用藥的常見問題,堅持合理用藥原則,減少患兒治療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從而保障患兒健康與安全。
參考文獻
侯文英.兒科用藥問題分析及合理用藥[M].醫藥衛生.2016,(08).
李麗云.兒童用藥問題及對策[J].2016.12(2):119
譚志強.兒科用藥常見問題及對策[J].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