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泉 劉蓮 李龍
【摘 要】目的:觀察分析腦卒中偏癱痙攣應用電針拮抗肌腧穴聯合康復訓練治療的臨床效
果。方法: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腦卒中偏癱痙攣患者60例隨機分組,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和康復訓練,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電針拮抗肌腧穴聯合康復訓練。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運動功能和ADL指數評價結果。結果治療結束后觀察組患者運動功能評分及ADL指數評價結果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組間差異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電針拮抗肌腧穴與康復訓練聯合治療腦卒中偏癱痙攣能有效改善患者運動功能、提高ADL指數,具有一定優勢。
【關鍵詞】腦卒中偏癱痙攣;電針;拮抗肌腧穴;康復訓練
【中圖分類號】R458.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6-0-01
數據調查顯示,約有 90%腦卒中患者發病 3 周后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偏癱痙攣,而我國腦卒中患者約 80%伴有偏癱后遺癥[1]。受病變影響,腦卒中偏癱痙攣患者隨意運動能力受到限制,從而加重了運動模式異常,對運動功能和 ADL 指數的恢復都造成嚴重阻礙,患者生理活動和心理健康都承受著巨大的負擔。解除痙攣狀態、輔助患者進行運動功能鍛煉對偏癱的治療尤為重要。本文采用了電針拮抗肌腧穴與康復訓練聯合方式治療腦卒中偏癱痙攣,效果較為理想,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60 例腦卒中偏癱痙攣患者來源于我院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8 月住院部,隨機進行分組,對照組 30 例、觀察組 30例。分析臨床資料,對照組男 17 例、女 13 例,平均年齡(53.85±14.25)歲,平均病程(39.45±13.12)d,發病類型:腦出血 16 例、腦梗塞14 例;觀察組男 18 例、女 12 例,平均年齡(54.15±14.56)歲,平均病程(38.95±13.45)d,發病類型:腦出血 13 例、腦梗塞 17 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發病類型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滿足比較條件。所有患者家屬均對研究知情同意;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許可研究進行。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規內科治療,如控壓控糖、調節血脂、補液平衡電解質、營養支持等。對照組采用一般康復訓練,對患者進行康復指導和常規護理。觀察組則應用電針拮抗肌腧穴聯合康復訓練,具體操作如下:首先,結合患者偏癱痙攣模式選擇施針穴位,上肢取臑會、消濼、曲池、清冷淵、手三里、三陽絡和外關穴,下肢取殷門、委中、承山、懸鐘和陽陵泉穴;后指導患者健側臥位,常規消毒(75%酒精)處理穴位,根據患者體型和施針部位選擇合適的一次性針灸針,垂直進針,手法采用平補平瀉;患者有酸、麻、脹感后對部分穴位接通電針儀(青島鑫升G6805-Ⅱ型),頻率、電波以拮抗肌發生節律性收縮為佳;治療留針 30min,1 次/d,持續 30d。康復訓練根據患者耐受程度訓練坐站體位、關節活動、平衡功能、下肢負重和行走等內容,每天 30-45min,持續 30d。
1.3 療效評價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運動功能評分及 ADL 指數,滿分均為 100 分,評分越高說明結果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通過 SPSS 20.0 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 t 檢驗。p<0.05則研究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運動功能評分
兩組患者治療后運動功能較治療前均有所提高,觀察組評分為(75.23±9.35)分,對照組評分為(62.27±6.98)分,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t=6.084、p=0.000)。
2.2 比較兩組 L ADL 指數治療 30d后,觀察組 ADL 指數顯著提高,為(69.85±9.52)分,對照組治療后為(60.13±4.57)分,比較差異有明顯統計學意義(t=5.042、p=0.000)。
3 討論
腦卒中偏癱主要是由于肢體肌肉群張力加大形成肌痙攣導致,因此緩解痙攣狀態是臨床治療的關鍵內容。中醫認為該病病位在腦,而累及經脈,氣血和陰陽失調導致經筋失養[2]。
通過弛緩、改善痙攣、調節反應、運動鍛煉可逐步恢復患者運動功能。拮抗上肢屈肌與下肢伸肌張力過高是接觸痙攣的重點,針刺拮抗肌腧穴強化肌群共同運動,依據神經解剖學,取拮抗肌周圍諸穴共同施針,有良好的通氣血、舒經脈之功效,能平衡陰陽。加以電針的斷續波作用,對拮抗肌產生刺激,可提高神經興奮,有效發生收縮和松弛,最終平衡肌張力、解除痙攣。配合各部位康復運動,能調節聯合反應和協同運動,從而幫助患者恢復運動功能。
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運動功能和 ADL 指數改善顯著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常規治療腦卒中偏癱痙攣的基礎上應用電針拮抗肌腧穴并配合康復訓練能有效改善患者運動功能,提高 ADL指數,積極促進康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孫陶,鄒兆華. 電針拮抗肌腧穴聯合 Bobath 技術治療腦卒中后下肢痙攣的臨床觀察[J]. 中醫臨床研究, 2016, 8(29):35-36.
胡德宇, 趙明, 栗雪梅. 電針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偏癱痙攣狀態的臨床研究[J]. 針灸臨床雜志, 2017, 33(7):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