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燕鵬
【摘 要】目的:分析對失眠癥患者實施中醫推拿方法的效果。方法:選取78名失眠癥患者入組研究,分為中醫推拿組和舒樂安定組,分別實施藥物治療方法和中醫推拿方法。結果:中醫推拿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于舒樂安定組,無并發癥產生。結論:針對失眠癥的治療,應充分發揮中醫推拿方法的價值,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
【關鍵詞】中醫推拿;失眠癥;治療有效率
【中圖分類號】R2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6-0-01
前言:伴隨著人們工作壓力的增大,失眠癥患者人數也隨之增加。失眠癥屬于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患者睡眠較淺,容易被輕微的聲音吵醒,且難以再次入睡。若患者長期失眠,容易導致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以往通過將鎮靜類西藥作為治療干預失眠癥的方法,雖然有助于增加患者的睡眠時間,但患者容易對藥物產生依賴性。中醫推拿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有助于實現對個體陰陽的調和,對優化睡眠質量大有裨益。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對失眠癥患者實施中醫推拿治療的價值,現總結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78名失眠癥患者入組研究,分為中醫推拿組和舒樂安定組,中醫推拿組39例,男/女=20/19,年齡:23-78歲,平均年齡:46.96±1.73歲,對比組男/女=17/22,年齡:25-79歲,平均年齡:47.33±1.15歲。
1.2 方法 舒樂安定組:每日睡前口服舒樂安定,1-2片/次,1次/d。
中醫推拿組:實施中醫推拿方法:(1)引導患者取仰臥位,促使患者充分放松,醫者采用雙手按揉頭面部和后枕部,以點揉的方式對安眠穴進行推拿,隨后拿揉后頸部,對四肢進行揉捏,由上而下推拿三陰經,由下而上推拿三陽經,實現對患者全身氣血的調和,每個動作3-5遍。(2)使患者調整為俯臥位,采用手掌對患者的背部進行揉按,拿揉雙下肢,采用單掌由大椎穴位至長強穴推督脈,由肩部向足底方向推膀胱經,對腎俞穴和心俞穴進行按揉。(3)患者取坐位,采用拇指按摩患者的安眠穴,采用單掌對患者的背部進行推摩。(4)在中醫推拿的過程中,還可采取辯證推拿的方法,將患者失眠癥的虛實作為參考依據,合理選擇推拿方法:針對心陰虧損型患者,應在明確其是否存在失眠多夢、盜汗癥狀的基礎上,采用拇指對關元穴進行揉按,采用中指點揉神門穴。針對心脾兩虛型患者,應以食指點揉三陰交和太白穴,采用拇指對關元穴、章門穴和足三里進行按揉。針對心腎不交型患者,應采用拇指對腎俞穴以及京門穴進行按揉。兩組患者均以28d為治療周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觀察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
2 1 結果
2.1 療效 舒樂安定組治愈15例(38.46%)、緩解9例(23.08%)、無效15例(38.46%),對照組則為24例(61.54%)、9例(23.08%)、6例(15.38%)。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舒樂安定組患者相比,中醫推拿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好(p<0.05)。
2.2 并發癥 舒樂安定組并發神經衰弱2例、潮熱盜汗2例、食欲不振2例,合計發生率15.38%,中醫推拿組未見并發癥。
3 討論
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提升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同時,也造成了社會民眾精神壓力的增加,與此同時,受飲食調整和生活方式變革的影響,導致失眠癥人群的數量正急劇擴大。一旦罹患失眠癥,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現階段,通常將舒樂安定等鎮靜類藥物作為失眠癥的主治藥物,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但基于長遠發展的眼光來看,容易對患者的臟器功能造成損傷,且容易造成失眠癥反復發作[1]。
祖國醫學理論強調,飲食結構不合理、患者自身免疫機能不足和心理狀態不佳容易對患者的心腎功能造成損傷,導致機體陰陽失調,進而產生失眠癥狀。因此,應將以上理論作為詢證依據,將均衡陰陽作為治療失眠癥始終遵循的原則,結合患者的失眠嚴重程度和類型,實施辯證推拿方案。中醫推拿理論認為,受推拿方法差異性的影響,會對人體的穴位產生不同的影響,促進機體氣血的疏通,提升臟腑的平衡性,促進失眠癥狀的緩解[2]。與西醫方法相比,采用中醫推拿方法不會對機體產生刺激,效果較為溫和,不會誘導并發癥的發生,對患者的治療安全性起到了一定保障。
失眠癥主要以倦怠無力、精神萎靡、失眠多夢為主要特征,伴有一定的心悸、胸悶和不安癥狀。因此,在中醫推拿的過程中,應合理選擇推拿的手法和力度,對穴位進行合理配伍,以此來強化治療的整體效果。現代醫學已經將大腦皮質層平衡缺失歸為失眠癥的主要發病機制,因此,應將抑制大腦皮質層的興奮程度作為治療的參考依據。有學者在動物實驗中長期對動物實施某種條件刺激,使神經產生疲乏感,進而引起睡眠障礙。基于這一層面進行審視,中醫推拿手法的實施則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在中醫推拿的過程中,醫者應始終堅持辯證推拿理念的指導,結合患者的具體癥狀,選取不同的穴位進行推拿。例如,針對頭暈心悸和多夢易醒的患者,可將其判定為心脾兩虛型,采用拇指對三陰交和足三里進行按揉,針對耳鳴、健忘和不安的患者,可判斷為陰虛火旺型,著重推拿涌泉穴。
本研究分別對兩組失眠癥患者實施了西藥治療和中醫推拿方法,結果顯示,中醫推拿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84.62%,明顯高于舒樂安定組患者的61.54%,這也表明了中醫推拿方法對改善睡眠質量的重要作用,值得在臨床治療失眠癥的過程中推廣使用。
結論:綜上所述,在臨床治療失眠癥的過程中,應著重采用中醫推拿方法進行干預,確保患者氣血調和,形成患者治療效果的保證。
參考文獻
周衛星,衡墩前,張國亞.中醫推拿聯合酸棗仁湯治療失眠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7,26(24):82-84.
劉愛華.中醫推拿治療失眠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6(0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