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兆頤
摘 要:當今我國教育技術正進入現代教育技術階段,該階段重視學習的方法和過程。實驗教學是中學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學生驗證所學的知識,了解知識的發生過程,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利用信息技術與生物實驗的結合,可以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中的障礙,使教學更加生動,讓師生交流更加順暢,有利于學生進行個性化自主學習;同時可以在教師間共享信息資源庫,使實驗教學資料達到共享的目的。因地制宜,優化實驗,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和效率,增強學生的實驗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生物;實驗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對學生的培養不再僅僅著重于學生所取得的成績,而是著眼于學生的操作動手、思考問題等學習能力的提高。對于初中生物教學,老師應當注重實驗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實驗的操作可以使學生將所學習到的理論、原理等知識運用于現實中,充分體現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進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等,進而樹立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作風,逐漸將學生培養為社會可用之才。在現代教學中,實驗教學環節在實施過程中逐漸與信息技術聯系在一起,本文就簡單探討兩者相互滲透教學的有關問題。
一、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相滲透的意義
1.使實驗過程具體、形象化
生物實驗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中,而在課堂上讓每個學生接觸實驗儀器、操作是不太現實的,因此學生要通過觀察、理解、思考來學習實驗。多媒體可以將實驗過程動起來,讓學生不再以書本上有限的文字和圖片與老師枯燥的講解為本,而是通過觀察實驗錄像等多媒體內容來切身體會實驗過程,從而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2.使實驗現象可視化
有些生物實驗從過程到現象都是需要時間的,老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拍攝實驗準備、過程、現象的視頻,并在課堂上有所展示,這樣就會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實驗過程時間縮短,并有效地呈現出來。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也會提高學生分工合作、動手拍攝、剪輯視頻等能力。通過展示,學生可以很好地表現自己,觀摩他組的成果并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并調動學生積極的實驗興趣。
3.豐富實驗內容
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單憑一本書、一張嘴,對于老師的教學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課堂容量是可想而知的。而信息技術的融入,可以將課堂豐富起來,將生物實驗的教學多樣化,進而豐富學生的認知,發現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二、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相滲透的措施
1.創設情境,調動學生操作興趣
觀察現象是生物實驗的主要內容,其中,教師合理地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實驗環境是激發學生生物興趣的重要手段。多媒體具有直觀性、豐富性、多樣性等特點,可以將抽象的以及過程性的實驗展現出來,更利于學生理解,從而在理解的基礎上與課堂所學知識相結合并主動地探究生物原理,而且,當學生遇到自己有困惑的地方時,他們會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追求問題的正確答案,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開拓和發散,既有利于課程的開展,更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突出實驗重難點,引發學生積極思考
學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不可能讓學生掌握所有的知識,有必要在實驗教學中著重突出重難點,有目的性地開展教學。學生有目的性地進行學習,帶著問題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習,這樣的學習效果是更高的。為了讓學生不失去對生物實驗的興趣,就要在實驗開展方式上下功夫,利用簡單易懂、通俗大眾的方式開展,其中,將信息技術與生物實驗相結合是一個高效而且容易操作的方法。例如,教師可以在備課中搜集一些與生物實驗過程相關的資料,在實驗前向學生講清楚,而且要重點向學生介紹和講解實驗課程的重點難點,再者,網絡資源是老師可以充分利用的資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網絡資源都可以起到有益的效果,可能會存在誤導學生認知的地方,老師在實驗前就要認真斟酌,采取有利的部分,排除不利的部分,這也要求生物學科教師要注重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增強教育教學能力??傊W絡資源是當今一個很有價值的來源,但是教師也應該充分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篩選,讓它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在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相滲透的教學中,老師要充分認識到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一把雙刃劍,有利必然也有弊,例如,信息的豐富可能會造成課堂沒有重點,進而出現不條理教學的現象,讓學生學習不知從何下手;老師一貫推崇多媒體演示實驗教學,而忽視了學生切身動手操作、觀察分析、總結歸納的過程。因此老師要正確對待其利弊,并不斷加強自己的教學水平,充實自己的專業能力,樹立新時代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及時、有效地引導學生在正確的道路上實現高效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徐永梅,徐鳳蓮.淺談中學生科學創新精神和探究實踐能力的培養[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5(10).
[2]錢偉.新課改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狀及對策探索[J].考試周刊,2018(5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