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霞
【摘 要】本文主要探討了在醫院兒科護理工作中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的應用的相關問題。文章首先對于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進行簡單的闡述;然后從以家庭為中心護理制度的建設、人員的配備和職責的分解以及護理人員隊伍的培訓與教育三個方面探討了以家庭為中心兒科護理模式的構建。
【關鍵詞】家庭為中心;兒科;護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6--02
前言
在醫院的工作中,兒科護理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兒科的護理工作對于兒童的康復和健康成長具有直接的影響。但是傳統的兒科護理方法在某些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對于醫院兒科護理工作水平的提升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因此,在當前,我們必須針對兒科護理工作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轉變護理工作理念,采取更加有效的護理措施,給患兒提供更加有效的護理服務,幫助患兒在最短的時間內從疾病中恢復過來。其中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是進一步提高兒科護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的概述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有四個核心的概念,即尊重、合作、參與以及信息分享,他是一種依托于患者、醫護人員以及家庭三者之間的互利合作的醫療護理方法。在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中,四個核心概念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邏輯關系。在護理工作中,醫護工作人員必須尊重患者家庭成員的權利以及價值觀,并將其當成醫護工作中醫療團隊的合作對象,這樣醫護人員才可能給他們分享真實而全面的醫護信息。同時鼓勵他們深度參與患者的醫療護理當中。
相關的文獻和研究結果表明,在兒科護理當中,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的應用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并且在國外的兒科護理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基于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構建兒科護理的新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家長、患兒、醫護人員的滿意度,對于緩解家長和患兒在護理中的焦慮有很大的幫助。在應用了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后,三者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在兒科護理工作中形成了一個互相支持的護理工作氛圍,大大改善了護理工作的環境。同時也使醫療護理資源得到更加高效地運用,大大縮短了患兒住院的時間,節省了醫療護理開支。最終更好地避免了醫患沖突,對于緩解了醫患之間的緊張氛圍,推動了和諧醫患關系的重塑。
二、以家庭為中心兒科護理模式的構建
以家庭為中心,構建兒科護理模式需要在制度的建設、人員的配置等多個方面進行統籌規劃。以家庭為中心兒科護理模式的構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以家庭為中心護理制度的建設
在以家庭為中的兒科護理模式構建中,相關的制度建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只有在完善的制度的保障下,相關的護理工作才能有序地開展下去,效果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以家庭為中心護理制度的建設應該涵蓋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醫務護理人員排班及配備制度。在人員的搭配上必須保障其合理性,同時也要確保班次的安排的科學性,一邊更好地應對護理工作中的突發事件。二是建立崗位責任制。根據護理工作的具體情況劃分協助治療、溝通協調、專業照顧以及健康指導等崗位,并對不同崗位的職責進行劃分,以確保權責分明、責任清晰。三是建立評價制度。通過科學的評價制度對于護理人員的工作表現以及護理制度的效果進行評價。通過以家庭為中心護理量表讓家長根據表上的條目進行測評,并將其結果作為改善護理工作的參考指標。同時還要構建評價標準,將患兒安全、患兒和家長滿意度、醫護人員工作的完成情況以及投訴情況等因素構建完善的評價標準體系。
(二)人員的配備和職責的分解
在構建以家庭為中心兒科護理模式的過程中,必須確保護理人員的充足,人員的配備具體如下:每一個病房都應該配有一名總責護士,由于其需要承擔更重的責任,所以在學歷上應該有更高的要求,應該確保是本科或以上學歷,具有相關專業背景,擁有護師以上職稱。同時還應配備四到五名責任護士和一到兩名助理護士,確保患兒和護士的比例在1:6到1:8這個區間。其中總責及責任護士上自班,中班和夜班要保障有兩名護士上班。在職責劃分上,總責護士具體負責指導、增效和減壓。如果發現風險和矛盾應該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范和排解;負責護理團隊的協調,使其工作效率最大化以為患兒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跟蹤并了解患兒當前的診療計劃,同時建立與家長、責任護士的溝通,提供醫療護理信息;指導、觀察和評估高危患兒的護理,監督和指導低年資護士護理工作的開展;指導高難度護理工作的開展等。責任護士主要負責家長參與到患兒護理中的護理能力和意愿的評估工作,同時對開展合作性照護項目的必要性進行正確的評估;鼓勵家長參與對于患兒的合作性照護;對于家長參與患兒的照護進行指導和協助;對于合作性照護項目的實施效果進行評價;進行護理服務內容、護理服務內容的告知;向家長提供專科健康指導;對健康指導的效果進行評價等。
(三)護理人員隊伍的培訓與教育
在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護理模式構建的過程中,一支專業的護理人員隊伍的作用至關重要。因此,必須通過建立完善的培訓和教育制度來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讓其樹立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護理理念,掌握相關的護理方法,培養更加優秀的職業品質。在建立培訓和教育機制的時候要科學的制定培訓課程的目標,保障課程內容的全面性,并完成培訓手冊的編寫工作。在課程結束后還必須對培訓人員進行測試和評估,以確保培訓和教育的有效性。培訓的課程內容應該包含以家庭為中心護理的相關概、定義、方法和優勢等,聘請業內專業擔任任課老師。培訓的對象應該包括所有臨床護士,同時新職工的崗前培訓也要納入其中。開展的方式可以采用分批次,滾動式培訓。測試應該分兩次,首先在培訓前進行一次測試,在培訓后再進行一次,通過前后兩次測試結果的對照來評價培訓的效果。
結語
總之,在兒科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該深入了解家長和患兒的護理需求,并結合醫護環境采取可行的護理方案,從而在護理工作中減輕家長的擔憂,緩解患兒的恐懼。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對于這一目標的實現由很大的幫助,是兒科護理中的一個效果顯著的模式,值得醫院在兒科護理工作中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戎艷鳴,樓建華,徐紅;以家庭為中兒科護理模式創建與評價[J];中國護理管理;2012年5期
閆妍;以家庭為中心兒科護理模式創建與評價[J];飲食保健;2018年25期
何曉霞,林少霞,莫少芳,石碧蘭;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