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美蘭
【摘 要】目的:研究在初產婦中使用母嬰護理門診對分娩結局的影響作用。方法:本文計算對象即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間收入的70例初產婦,選擇隨機法將樣本分為兩組,每組35例,參照組開展常規(guī)產前門診,試驗組開展母嬰護理門診,計算兩組門診干預情況。結果:與參照組比較,試驗組初產婦純母乳喂養(yǎng)率、分娩方式、新生兒出生體重、初產婦產前體重、滿意度評分優(yōu)勢更顯著,P<0.05,數據指標之間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使用母嬰護理門診在初產婦中有助于改善分娩結局。
【關鍵詞】母嬰護理門診;初產婦;分娩結局
【中圖分類號】R47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6--02
母嬰護理專科門診屬于全新的一種工作模式,有利于開展科學化、專業(yè)化、系統化的護理指導[1]。本文闡明在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間收入的70例初產婦使用母嬰護理門診的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本文選擇隨機法將本院從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間收入的70例初產婦區(qū)分為參照組(n=35例)和試驗組(n=35例)。參照組收入樣本最大年齡44歲,最小年齡20歲,中位年齡(32.32±3.33)歲,最長孕周38周,最短孕周28周,中位孕周(32.21±1.21)周;試驗組收入樣本最大年齡45歲,最小年齡21歲,中位年齡(32.98±3.02)歲,最長孕周39周,最短孕周29周,中位孕周(32.87±1.55)周。納入標準:孕周超過28周的有陰道分娩意向的單胎妊娠初孕婦,產婦和家屬均表示了解此次調查內容,研究方案提交醫(yī)學倫理會被批準。
排除標準:存在明顯的恥骨聯合分離疼痛、雙胎妊娠、溝通障礙、溝通障礙。
1.2 方法 將常規(guī)產前門診用于參照組,將在參照組基礎使用母嬰產前門診用于試驗組,(1)健康教育:初產婦每次產檢后醫(yī)護人員予以正確健康教育,告知其分娩基礎知識、母乳喂養(yǎng)和自然分娩的好處,予以初產婦更多鼓勵,針對不存在手術指征初產婦讓其盡可能進行自然分娩。(2)心理指導干預。產婦不良心理狀態(tài)會對母嬰安全帶來影響,此時需要醫(yī)護人員全面了解不良情緒發(fā)生原因予以其針對性心理疏導。(3)營養(yǎng)干預和運動指導。每次孕婦運動干預的時候需要同時開展飲食干預,依據基線情況選擇不同運動膳食計劃進行處理。(4)醫(yī)護人員正確指導初產婦明確分娩過程、分娩注意事項,降低產婦分娩痛苦,確保讓產婦心中有數,讓產婦理智應對分娩,提升母乳喂養(yǎng)率和自然分娩率,跟蹤隨訪產婦到分娩之后觀察產婦產后情況。
1.3 觀察指標 統計觀察參照組和試驗組初產婦純母乳喂養(yǎng)率、分娩方式、新生兒出生體重、初產婦產前體重、滿意度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70例初產婦的統計數據均輸入至SPSS19.0 for windows 分析軟件處理,用率(%)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純母乳喂養(yǎng)率、分娩方式),行卡方檢驗,用(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計量資料(新生兒出生體重、初產婦產前體重、滿意度評分),行t檢驗,P<0.05,組間指標展現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計算參照組和試驗組初產婦純母乳喂養(yǎng)率、分娩方式
試驗組初產婦純母乳喂養(yǎng)率、自然分娩率均高于參照組數據,剖宮產率低于參照組,P<0.05,組間指標展現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為了顯著提升優(yōu)生優(yōu)育概率,改善產科護理服務水平,建立和諧的醫(yī)患關系,提高醫(yī)院綜合實力,本醫(yī)院開展了母嬰護理門診,屬于新興的一種護理服務模式以及方法,已經在各大醫(yī)院產科服務中得到廣泛應用[2]。依據母嬰護理門診予以孕產婦就診咨詢,確保孕產婦獲得更系統且科學的運動干預以及營養(yǎng)飲食指導方案,降低孕期貧血發(fā)生的概率,同時有利于對孕婦體重增長進行有效控制[3],降低產時出血量和巨大兒發(fā)生率,有助于改善孕產婦妊娠結局,降低剖宮產發(fā)生率,有效促進產婦自然分娩率。同時依據母乳喂養(yǎng)指導方法可將孕產婦產后母乳喂養(yǎng)率增加,確保母嬰健康[4-5]。
本次數據統計結果顯示,試驗組初產婦純母乳喂養(yǎng)率、分娩方式、新生兒出生體重、初產婦產前體重、滿意度評分與參照組比較優(yōu)勢更顯著,數據指標之間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母嬰護理門診干預使用之后有利于提升純母乳喂養(yǎng)率與自然分娩率,也可提升新生兒出生體重,可提升產婦與家屬對服務的滿意度。
綜合以上結論,使用母嬰護理門診在初產婦中和常規(guī)產前門診相比較展現更具優(yōu)勢的作用。
參考文獻
倪前會,杜江平,黃霞.開設母嬰護理門診對初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21):70-71.
胡國玉,曾苑玲.產后延續(xù)性護理對產褥期母嬰護理效果觀察[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7,31(2):161-163.
涂紅星,邱嶸,鄒智杰.母乳哺育支持系統對初產婦產后母乳喂養(yǎng)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7,32(16):21-23.
單玲,焦麗娜,孫境等.床旁護理模式對初產婦母嬰護理知識和行為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11):20-22.
胡清波.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7,3(6):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