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斌 董曉麗
【摘 要】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臨床乙型肝炎的五項檢測結果,并對其進行總結,為臨床決策提供更有價值的證據。在現有條件下,在考慮乙型肝炎患者的診斷時,應綜合考慮乙型肝炎的五項血清學指標,并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實時跟蹤,以便進行合理的診斷和治療。檢測乙型肝炎的五項指標可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依據,大大提高治愈率。在檢查過程中,應采取隔離措施,避免交叉感染,減少乙型肝炎病毒的傳播。
【關鍵詞】乙型肝炎;乙肝五項;乙肝檢查
【中圖分類號】R2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6--02
1 前言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型肝炎。這種疾病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并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乙型肝炎可以多種方式傳播,主要的傳播方式是母嬰傳播,性傳播和血液傳播。臨床登記數據顯示,乙型肝炎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1]。但是,目前的治療水平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因此,及時診斷本病具有重要意義。乙型肝炎如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病情惡化,促進肝硬化及肝癌等疾病的發展[2]。同時,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對人體危害極大。
2 乙型肝炎的檢查指標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的醫療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發現,乙型肝炎患者的診斷主要可以通過五項明確的指標來進行判斷,這五項指標被稱為乙肝五項,在臨床醫學中,只要患者進行了該五項指標的檢測,并且檢測結果為陽性,即可判斷出患者患有乙型肝炎,這種檢測方法可靠有效,臨床應用價值高,可在基層醫院廣泛開展。這五項指標是現代臨床醫學中乙型肝炎診斷的常規指標。在檢查這五個指標時,核心檢測指標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而這種抗體是乙型肝炎病毒刺激機體產生的特異性產物。這種抗體在患者體內可以長時間的存留有的甚至可以永久的存留在患者的體內,這種乙型肝炎是一種慢性肝炎,不會對患者的身體突然造成大的傷害,但是卻會對人體的各個健康機能造成較大的損傷,日漸損害人體的健康。必須及時的檢查和治療。這是慢性肝炎病毒的典型標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體通常是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人體產生的中和抗體。這種類型的抗體在發病后3個月以上發生,可持續數年。e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的可溶性抗原,可用作乙型肝炎的早期診斷物質。檢測該物質可以判斷病毒是否具有傳染性,了解肝細胞的損害,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診斷,乙型肝炎的五項檢測結果應作為參考標準,并應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進行分析,以提高診斷率和治療特異性[3]。
對所有患者進行血液檢查,早晨空腹服用3至5mL的靜脈血,立即分離血清。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測試乙型肝炎的五個指標。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表面抗體(抗- HBs)、 e抗原( HBeAg)、 e抗體( HBeAb)、核心抗體(HBcAb)[3],該程序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如果對測試結果有任何疑問,可以重新檢查測試,并通過2個陽性結果確認結果。在肝炎病毒感染的情況下,由于HsBAg被包被在病毒表面,它是第一個可用作早期診斷指標的血清學指標。當HsBAg 指標出現1至3周后,在人免疫系統的作用下出現抗HBS。該抗體能夠中和肝炎病毒毒性并且可以長時間存在于體內。由于表面覆蓋了病毒的衣殼,HeBAg出現時間較晚,然而HeBAg通常與病毒DNA密切相關,并代表病毒中DNA鏈復制的活性。當患者的測試結果顯示HeBAg陽性時,表明乙型肝炎病毒在患者的肝細胞中處于活躍的增殖期,并且這段時期通常成為高感染期。臨床上,當患者的肝細胞損傷嚴重時,患者的HeBAg指數將繼續為陽性,甚至可能轉為肝硬化的風險。抗-HBe出現在HeBAg的存在下,其作用是中和HeBAg。抗HBC在體內停留的時間最長,是機體感染的標志。總之,隨著疾病的進展,血清中的五種乙型肝炎指標可呈現不同的組合。
3 乙型肝炎的相關討論
臨床資料表明,乙型肝炎的發病率很高,患者可表現急性起病或慢性感染。乙型肝炎的傳播方式主要是母嬰傳播,性傳播和血液傳播。近年來,乙型肝炎病情惡化,促進了肝癌,肝硬化等疾病的發展。同時,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對人體危害極大。大多數乙型肝炎患者為男性,臨床表現不典型,大部分無急性肝炎病史。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身體不適,失眠,低燒,腹脹,疼痛和疲勞。經檢查,患者肝臟可增大,大部分伴有鞏膜黃染色和脾臟腫大現象。如果患者的病情更危險,可能會出現下肢水腫,腹水,肝性腦病和黃疸。因此,加強臨床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5]。
乙型肝炎病毒為圓形顆粒,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外殼和核。表面抗原在病毒的表面,病毒核的內部即核心抗原和e抗原。在正常情況下,核心抗原的穩定性不高,并且更容易分解成e抗原。同時,從密切觀察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過程來看,一旦發現患者感染乙型肝炎,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會產生一定的免疫反應。乙型肝炎病毒入侵后,不同的個體會產生不同的感染結果,包括乙肝攜帶者,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的感染率與年齡有一定的關系。15至20歲和61至71歲的人數較少,分別占8.33%和3.33%。其次 20 歲 ~30 歲感染率為 18.75%。
由于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結果的差異,血清指數檢測結果也不同。當正常人體被乙型肝炎病毒侵襲時,HBsAg,HBeAg和HBcAb出現在乙型肝炎的五項檢測指標中,臨床上也被稱為“大三陽”[6]。有些患者可能攜帶乙型肝炎病毒超過10年。當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時,HBc Ab是血清檢測的最早標記物。HBeAg陽性癥狀通常較少,但它們可能仍然存在,需要反復檢測才能確診。
4 結束語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嗜肝DNA病毒,主要留在肝細胞中,嚴重影響肝細胞,甚至引起肝細胞壞死和纖維化。乙型肝炎病毒入侵后,不同的個體會產生不同的感染結果,包括乙肝攜帶者,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一種傳染病,臨床上分為急性和慢性肝炎,必須做好早期預防和診斷,及早進行治療,促進患者康復,避免并發癥發生。
參考文獻
馬彧旻.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五項檢驗臨床結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13).
田紅艷.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五項檢驗臨床結果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 2017(3).
王穎. 乙型肝炎患者的臨床乙肝五項檢驗結果分析與研究[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68):13338-13339.
王訓強, 趙春華. 乙型肝炎兩對半定量檢測的應用與價值分析[J]. 中國醫藥導刊, 2017(07):95+97.
譚麗.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兩對半”檢驗結果模式與肝炎相關自身抗體的相關性[J]. 吉林醫學, 2017(05):94-95.
王躍華, 林衛, 付吉春, et al. 乙型肝炎病毒陽性患者的HBV-DNA、乙肝兩對半和血清酶ALT測定結果關系[J]. 中外醫療, 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