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摘 要】目的:關于采用平喘方對小兒支氣管哮喘不同癥型發作期進行治療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文選擇我院在2017年4月到2018年10月收治的小兒支氣管哮喘患兒68例,按照隨機方法分為A組和B組,每組患兒平均為34例。A組患兒選擇采用常規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B組患兒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選擇平喘方加味治療,對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和比較。結果:經過不同治療,A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2.35%(28/34),B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34/34),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A組患兒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1.18%(14/34),B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71%(5/34),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B組患兒優于A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于小兒支氣管哮喘不同證型發作期治療時應用平喘方加味治療能有效的改善患兒臨床癥狀,提升患兒治療總有效率,并且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廣。
【關鍵詞】平喘方;小兒支氣管哮喘;不同證型
【中圖分類號】R47.8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6--01
小兒支氣管哮喘在兒科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病癥,病情也相對較為嚴重。臨床常規對小兒支氣管哮喘通常采用西藥進行干預,為患兒進行霧化吸入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治療見效緩慢,而且容易導致患兒病情反復發作。本文主要從中醫角度出發分析采用平喘方對小兒支氣管哮喘不同癥型發作期治療的效果[1]。平喘方主要是解決哮喘而疾苦的一個有效方劑,這個方劑能夠立足于哮喘發病之本,為患兒進行宣肺降氣,可以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本文針對于此主要選擇34例患兒進行分組對照研究,并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的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的所有研究對象均為2017年4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小兒支氣管哮喘患兒68例,按照隨機方法將所有患兒分為A組和B組,每組平均為34例。A組患兒當中男性患兒17例,女性患兒同樣為17例,患兒的最大年齡為6歲,最小年齡1歲,平均年齡為(3.8±0.8)歲;B組患兒當中男性18例,女性患兒16例,患兒的最大年齡為6歲,最小年齡為1歲,平均年齡(3.7±0.9)歲。本文兩組患兒經過診斷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當中的診斷標準,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當中關于小兒支氣管哮喘的標準。所有患兒均存在哮喘癥狀,排除存在其他肺部疾病,經統計學軟件檢驗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兩組患兒無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本文A組患兒寒性哮喘選擇小青龍湯加減治療,熱性哮喘患兒則選擇采用麻杏石甘湯加減治療,外寒里熱的哮喘患兒為患兒應用大青龍湯加減治療。本文的B組患兒均選擇采用平喘方加減治療,平喘方的主要方劑為炙麻黃25g,苦杏仁18g,桃仁15g,萊菔子20g,紫蘇子12g,地龍13g,黃芩15g,椒目10g,甘草6g。隨患者癥型對患兒加減治療,如果患兒為寒性則為患兒在此基礎之上服用平喘方合并小青龍湯加減治療,熱性哮喘患兒則選擇采用平喘方和用麻杏石甘湯加減治療,外寒里熱型哮喘患兒采用平喘方和用大青龍湯加減治療。本文所有患兒均一個星期作為一個療程,每日為患兒給藥1劑,分早晚兩次溫服,治療期如患兒存在嚴重的感染狀況,可相應的為患兒給藥抗生素。
1.3 觀察指標 經過治療后對于本文所有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進行評價和比較,調查兩組患兒治療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經過治療后如果患兒的相關癥狀體征消失,證候積分減少超過95%,說明患兒臨床病癥得到控制;治療后,如果患兒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征候積分減少超過70%,但不達到95%,則說明患兒治療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和體征得到好轉,癥候積分超過30%,但未達到70%,則說明患兒臨床治療有效;否則治療無效[2]。比較本研究兩組患兒的咳嗽、喘息和肺部濕羅音等相關指標消失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IBM SPSS25.0進行統計軟件的檢驗,采用t值檢驗兩組數據的計量資料,P<0.05表示差異明顯,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不同治療,A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2.35%(28/34),B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34/34),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A組患兒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1.18%(14/34),B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71%(5/34),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B組患兒優于A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的治療狀況請參見表1所示。
3 討論
哮喘急性發作期患兒存在有氣道壁水腫狀況,持續的氣道慢性炎癥會使得氣道重塑改變,進一步的加重了患兒氣流受阻,這種狀況會持續存在。從現代研究角度而言,哮喘患者氣道當中所存在的細胞因子較多,而且存在多種細胞表面分子,存在免疫活性細胞和炎性細胞,也存在有炎性介質分泌物,這些物質會進一步對患兒的血小板產生刺激,并且損害機體的免疫機制,容易加重患兒的氣道屏障。
從中醫角度而言,根據哮喘發作期相關狀況對于寒性哮喘、熱性哮喘和外寒里熱哮喘進行治療一般選擇小青龍湯、麻杏石甘湯和大青龍湯進行加減治療,可在治療過程中發揮出一定的治療效果。在此基礎上,本文研究平喘方進行治療的效果,平喘方主要立足于痰淤膠固的機制,能夠在治療過程中起到去痰化瘀的效果,對于患兒能有效的宣降肺氣。平喘方主要通過炙麻黃、萊菔子、苦杏仁、紫蘇子、地龍、黃芩、桃仁、椒目、甘草等相關藥物組成,一升一降,能暢通肺部氣機,起到止咳平喘的功效。椒目能夠利水平喘,使得潭水迅速消融,紫蘇子和桃仁可以起到潤腸通便的功效,地龍能夠活血化瘀。全方配合嚴謹,升中有降,可以化痰之本,再配合相關的辨證療法,能夠更好的發揮出作用和功效,因此效果十分理想。
綜上所述,對于小兒支氣管哮喘不同證型發作期治療時應用平喘方加味治療能有效的改善患兒臨床癥狀,提升患兒治療總有效率,并且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廖芳菊,周靜冬,虞堅爾,徐文斐,田冬梅,呂琦.平喘方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不同證型發作期臨床研究[J].吉林中醫藥,2018,38(10):1174-1178.
魏萍.中藥苦杏仁治療哮喘的研究[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