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芳
【摘 要】目的:通過護士分層管理的開展,實現護理質量的提高。方法:選取A區和B區兩個病區作為研究區,挑選40名接受治療的患者作為護理對象,并分別安排20名護士負責護理,就兩個病區的護理質量指標評分結果、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及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予以分析。結果:A區的護理質量、護理滿意程度均高于B區,而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則低于B區。結論:護理分層管理的開展極為重要,對于提高護理質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護士分層護理;護理質量;影響作用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6--02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在我院內部的隨機選擇兩個病區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將兩者分為A區和B區。在該兩個病區分別挑選40名接受治療的患者作為護理對象,其日常的護理分別安排20名護士負責。
A區40名患者的年齡結構為1個月—18歲,平均年齡為(4.75±3.5)歲;住院時間為3-15天,平均住院時間為15.24±7.14天。該20名護士的年齡結構為23歲-45歲,平均年齡為(25.14±3.45)歲,工作累計經驗為8個月-21年,平均為(6.58±3.26)年。關于護士的學歷條件,共有14名為中專、5名為大專以及1名本科。職稱方面的條件為:15名護士、4名護師以及1名主管護師。
B病區所選的護患基本資料為:40名患者的年齡結構為1個月—18歲,平均年齡為(4.95±3.55)歲;住院時間為3-15天,平均住院時間為(15.05±7.20)天。20名護士的基本資料為:年齡23歲-45歲,平均年齡(24.27±2.92)歲、工作累積經驗為7個月-23年,平均為(7.02±4.81)年。其中擁有中專學歷的護士13名,大專6名以及本科1名。擁有護士職業資格15人,護師資格為4人,主管護師資格為1人。所挑選的患者均無精神方面的疾病,且兩病區護患的一般性資料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2.方法
(1)建立分層管理模式。設立專門的護士分層管理領導小組,組長由分管院長擔任,具體的操作實施過程和效果管理由護理部主任負責。護理部主任在兩病區分別指定1名護士長作為本病區的具體管理人。在正式實施之前,召開專題會議,組織開展討論和意見收集,并確認初步的護士分層管理實施方案。并且要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以便對護理質量進行有效的檢查和評價。
(2)劃分層級和任職資格。此次分層管理的等級共包括4級(0-4級),按照護士具有的學歷、職稱以及工作表現進行層級劃分。具體劃分標準如下:已通過護士注冊考試,但未正式注冊,畢業參加工作第1年,掌握基礎護理操作的為0級(助理護士);已取得護士執業證書,并已正式注冊,工作年限為1年以上,有護士及以上職稱,掌握??谱o理技能和理論的為1級(初級責任護士);大專及以上學歷,本專科工作超過2年,護理工作年限超過5年,護士及以上職稱,熟練掌握??莆V匕Y患者的搶救技能和知識,同時具備一定的管理和教育溝通本領的為2級(高級責任護士);大專及以上學歷,工作年限超過6年,本??乒ぷ鞒^3年,具有護師及以上職稱,專業實踐技術和理論知識優秀,具有科研和管理、教學能力的為3級(責任組長);護理本科學歷,本專科工作超過3年,工作年限超過8年,參加過省級及以上的資格培訓并獲得榮譽證書的,有較高的業務能力和良好的科研、教學、管理能力的為4級(專科護士)
(3)明確各級護士的工作職責。不同層級護士的工作內容也有明顯差異。其中,0級護士負責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工作;1級護士負承擔病癥較輕患者和一般患者的護理工作,并參與本病區的質量控制中來;2級護士承擔病癥較重患者的護理工作,并參與到教學查房、導師帶徒、科研、質量控制等工作;3級護士承擔病癥危重癥患者的護理工作,護理操作的難度、風險度較大,并參與到病歷討論、業務培訓、護理查房、護理科研等工作;4級護士承擔重癥患者的護理工作,并在護理科研、護理門診、??婆嘤?、專科指導、護理教學、質量控制、病區管理等發揮骨干作用。
(4)落實分層培訓和考核。根據各層級護士的主要工作內容,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對于0級護士主要采取“三基培訓”;1級護士則主要采取“三基”訓練,鞏固基礎知識的探視,提高護士的搶救和應急處置技能;2級護士主要提高本專業的知識技能,參與醫院組織的培訓;3級和4級護士則主要接受先進知識技術的培訓,并安定期組織其進修。各級護士都要按照培訓內容完成培訓,經理論和實操培考核通過后才能晉級。
3.評價指標及標準
將兩個病區的護理質量評分、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以及出現的負面事件等指標進行比較。其中,護理質量評分和滿意度評價的標準為:第一,護理質量評價:分為自評和他評。主要內容包括:病房管理、服務態度、專業水平、交流溝通等,評分為百分制。第二,滿意度評價:向患者制作方法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包括:實操技能、健康宣傳教育、服務態度等。共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四個等級,最終計分方法為: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4.統計學處理
收集的數據信息均錄入SPSS13.0軟件并運用該軟件開展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的表達結果用(),并通過t 檢驗。計量資料通過卡方檢驗,存在的較大差異用 P <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①兩個病區的護理質量評價結果比較:A區的護理質量評價各項指標分數均高于B區,且 P <0.05。見表1。
②兩個病區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比較:A區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為95.00%,明顯高于B區的75.00%,且 P <0.05(=6.27)。見表2。
③兩個病區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比較:A區共發生了3例護理負面事件: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7.50%。B區共發生了10例,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5.00%,A區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B區,且 P <0.05( =4.50)。
三、討論
大量的醫學實踐表明,高質量的護理服務能夠促進患者的康復,也能為醫院創造有利的價值效益。我院此次開展的護士分層管理的模式研究中,A區(實施護士分層管理)在護理質量各方面的得分均優于B區。具體表1,表2,這就在實踐中表明了護士分層管理的模式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有效途徑。它主要存在以下三點應用優勢:激發了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改善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有效控制護理意外情況的出現。由此可以看出,護士分層管理模式的實施,無論是對護士個人成長還是醫院整體護理服務水平,均有較大的幫助和提高,具有廣泛的研究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陸金平.護士分層管理模式在臨床護理管理模式中應用對護理質量的提升價值[J].實用醫技雜志,2018,25(08):932-934.
朱同娥,宋秀芳,王海波.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5):168+173.
范秀玲.淺談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對基礎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26):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