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佩新
我校是一所調整合并的農村學校,辦學9年多來,堅持“實施幸福教育,創建幸福名校”的辦學目標,秉承“讓每一個孩子幸福成長”的辦學理念,努力開創清燕小學幸福特色教育的新天地。如今,我校已經初步形成了“幸福教育”特色,“健康、明理、博藝、善交”是我們的育人目標,“求真、樂善、尚美”是我們的校風,“樂學、進取、善思”是我們的學風。學風的好壞是衡量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良好的學風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精神力量,時時刻刻都在對學生產生著強烈的熏陶和感染,激勵學生奮發努力、幸福成長。本文將介紹我校如何把學風建設落到實處。
一、悟學風,明方向
要把學風落到實處,首先,我們應該讓孩子們知道學校的學風是什么,有什么含義。只有知道了本校學風的含義,學生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走向遠方。為了讓孩子們能深刻地領會學風的含義,我們開展了全校性的校會,由校長和孩子們一起互動交流,一同探討我校學風的內涵,把理解學風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讓學風深入人心。例如,在說到“樂學”時,有的孩子是這樣說的:“樂學就是不怕困難,刻苦學習,取得好成績,獲得別人的尊重,從而收獲快樂”;還有的孩子是這樣說的:“樂學就是要快樂地學,讓老師和爸爸媽媽放心”。在不斷的補充交流中,孩子們對學風的理解更加深刻,前進的方向更加清晰。
二、定規矩,踐于行
要把學風落實到實處,制定一些切合實際的規矩是必須的。圍繞“讓每一個孩子幸福成長”的辦學理念,我們把定規矩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班會課上商量討論,制定自己班級的班規和小組合作的協議,形成學生自主管理的局面。另外,學校少先隊輔導員和大隊干部一起制定了和諧班級的評比辦法和學生幸福成長的評價體系,保證每個孩子都有實現自我價值的空間。規矩來源于學生的建議,管理監督權也歸還學生,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
三、評先進,樹榜樣
榜樣是仿效的楷模,是某種道德理想的集中體現。榜樣所具有的示范作用就在于力圖通過提供真實可供模仿的學習形象,讓受教育者從中直接或間接得到某些教育或啟示,從而產生“榜樣能為,我亦能為”的心理自信。
“幸福教育”是我校的教育特色,秉著“幸福育人,育幸福人”的德育理念,不斷給師生和家長搭建平臺,通過各種評優評先活動,樹立榜樣,帶動群體。例如:每年的9月份開展尋美活動,尋找最美的班級、最美的教師、最美的家庭等;每個月,少先隊開展幸福班級的評比活動;期末,德育處開展幸福學子的評比活動等。一系列的評比活動,提醒孩子們、老師們、家長們做好自己,樹立榜樣。在各種評比活動中,最美家庭的評選活動對學風建設的促進特別有效,愛面子的家長都不想拖孩子的后腿,都想做到最好。
四、立課程,促學風
課程體系的設置,表面上看,似乎跟學風建設沒有多大的關系,但是經過這幾年的實踐與研究,我們發現,要孩子們喜歡學校、喜歡老師、樂于學習,課程的設置是很重要的。
我們學校是廣州市的第三批特色學校,有很多系列化、詩意化的活動課程體系。如:我們把活動課程命名為“幸福四季”,包括“浪漫的春天”“七彩的夏日”“濃情的秋季”“悅動的冬天”。春天——熱愛自然,感悟詩香,包括環保節、詩香節等;夏季——科技創新,展示才藝;包括科技節、社團展示節;秋天——承傳傳統,以書會友,包括賞月節、書香節等;冬天——追求健康,喜愛藝術,包括體藝節等。孩子們在一年四季里頭,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活動課程,享受著快樂的學習生活,良好的學風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五、課堂樂,學風好
一所學校學風的好壞,跟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很大的關系。有時學生對某門課程的學習產生消極態度,厭煩該門課程,往往正是由于該門課程的任課教師教學方法呆板,講授內容枯燥乏味。因此,教師改革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轉變學生學習態度的必要途徑之一。我校的教學理念是“快樂課堂,共同成長”。我們的課堂追求師生之間愉悅交流,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形成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良好風氣。
學風建設任重而道遠,加強學風建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需要我們全方位地思考,不斷創新,各方面聯手配合,才能從根本上激勵學生奮發努力,幸福成長,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責任編輯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