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開鉆
德育是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體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內容。體育教學不僅是傳授體育知識、運動技能,增強學生的體質,還承擔著培養學生品德修養的任務。但在學生和家長過于追求成績的影響下,許多學校和教師往往只關注如何提升學生中考體育成績,忽略了體育的德育功能。如何在體育中滲透德育,值得我們深思。
1.在言行中滲透德育。目前,初中階段體育學科也納入統一的升學考試。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的直接實施者,作為體育教師,要想培養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學生,首先自身的道德素養也要提高,才能發揮為人師表的榜樣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行為,體育教師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應該做到舉止文明、言談大方,要以雅儒的評語、積極的教學態度和認真的工作作風去影響與感染學生。體育教師要以自己健康的體魄和高尚的品德做出表率,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2.通過教材內容滲透德育。教師要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合理地選擇體育教材內容,按照教材的特點科學地滲透有效的德育。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充分理解體育教材內容,找出體育與德育的結合點,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自由發揮的平臺,體現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的三大學習方式。
為了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激發集體主義精神,教材可選用團體賽,例如田徑的接力跑、拔河、足球、毽球、排球、籃球和乒乓球團體項目等,讓學生認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為了讓學生積極鍛煉自身體魄,提高體育競技,教材內容可選擇單項項目,如田徑的跑、跳、投,球類的單人練習等。體育教師還可利用高強度、高密度的中長跑、游泳、跳繩訓練學生的耐力素質、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利用高難度的舉重、體操和跳高項目來鍛煉初中生勇于拼搏、敢于挑戰的品質。
3.在教學組織中滲透德育。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要有針對性加強教學組織,從而提高德育在體育教學中的功效。組織方法越嚴密得當,學生就會從中受到越深刻的教育。例如,通過學習隊列隊操和站軍姿,培養學生嚴格的紀律性和遵守秩序的習慣;通過體育器材的借出、回收和整理,讓學生養成愛護公物的習慣。此外,也可利用電影《摔跤吧!爸爸》,奧運明星(如孫楊、劉翔等),國家乒乓球隊、舉重隊、女子排球隊的戰績等激發學生的民族榮譽感,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同時養成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優良品質。還有在教學比賽中,制定比賽規則,培養學生公平競爭的意識,讓學生形成守規、守法的良好習慣。
4.在教學常規中滲透德育。在集合整隊時,體育教師要求學生做到快、靜、齊。若出現紀律懶散、集合速度慢、隊伍不整齊等情況,教師務必批評教育并反復進行強化訓練,直到達到集合要求為止,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紀律作風,特別是守時的時間觀念。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學會因材施教或分層進行教學,積極觀察學生的思想動向,善于與學生溝通;在高密度、高強度的練習下,多鼓勵多表揚,讓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關注后進生,給予充分肯定,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同時善于把握時機實施德育,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5.在教學評價中滲透德育。體育課堂中的評價不能只看學生體育項目測試的成績,務必與行為表現(平時成績或德育考核)相結合,建議從運動技能、運動參與、心理健康、身體健康、社會適應和德育六大方面進行評價。德育評價內容含組織紀律、團結合作、文明禮讓、頑強拼博、公平競爭、遵守紀律和互相幫助等,充分發揮體育的育人功能。等級可分為優秀、優良、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在此基礎上,制定學生課堂評價記錄表,體育教師在每次課上進行記錄,作為本學期或本學年的教學評價的依據。有效的教學評價可分為學生個人評價(自評)、學生小組評價(互評)和教師評價,評價要從客觀實踐出發,否則達不到有效評價的效果。
總而言之,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把握各種契機,根據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德育滲透,發揮體育教學的功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學生道德修養,形成健全的人格。
責任編輯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