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焯文
摘要:我國當代的工筆花鳥畫藝術對于我國傳統的工筆花鳥藝術來說有著新的藝術特點,可以稱其為我國工筆畫藝術在當代發展之下的當代性藝術風格之體現。工筆畫作為我國傳統繪畫,凝聚著上千年來我國文明與人類發展之情懷,有其獨特的藝術精神與文化魅力。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介紹當代工筆畫的藝術風貌:第一,繪畫題材的生活化;第二,繪畫技法的多樣化;第三,繪畫風格的裝飾性特點。
關鍵詞:當代工筆畫;當代性;特點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5-0165-01
從戰國時期到今天,我國工筆畫的發展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憑借其典雅濃郁的中國風,生生不息。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我國當代的工筆繪畫藝術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展現出一種當代性較強的藝術特色與風貌。
一、繪畫題材的生活化
我國當代的一些工筆畫家們在繪畫題材的選擇上更趨向于生活日常之所見、所聞,樂于表現生活中的人和事。羅寒蕾以當代的女性生活為題材來表現女性之美為大家所熟悉。她的作品《等待》中,描繪了三位處于不同位置、有著不同姿態、身著不同服飾的當代女性形象。從她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詩一般的畫境,感受著女性生活中特有的嫻靜、柔和。畫面中描繪了三位女性日常生活中的態勢。背景以大片的暖色為主,來凸顯女性生活中的溫柔與細膩。人物有坐、站、側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常見動態,為此作品之中頗具生活化的趣味。同樣作為女性畫家的雷苗,在題材選擇上,也頗具生活化氣息。在她的作品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花花草草、家庭生活中的家居日常比如說:水晶燈具、茶幾、玻璃器皿等。通過其日常生活中物像與經驗的表達,形成了它獨特的個人化的圖示語言。在她的系列作品《靜物》中,均以花、玻璃器皿為主體物。花不僅是女性的象征,也是我們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代表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關聯。
二、繪畫技法的多樣化
我國當代的工筆畫藝術在面對紛繁變化的世界,同樣也在與時俱進,不斷發展變化以,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的審美需求與響應時代發展之新變化的社會之需要。在繪畫手段與表現技法上的新發展新變化,在當代下的繪畫創作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與藝術價值,這也是時代號召下的藝術發展。我國傳統的工筆繪畫技法以勾勒填彩、三礬九染為主。當代的工筆畫不僅繼承了我國傳統工筆畫的繪畫技法,還不斷發展有了新的特點,繪畫技法呈現多樣化發展的藝術現狀。中國當代工筆花鳥畫家江宏偉老師以洗染法為主要畫法,通過對畫面的洗染,來達到一種畫面的朦朧意境之美,使得其畫面有著宋畫般古典、優雅之意境。在他的《荷》《清淺池塘》等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這一技法的運用。當代的另一位畫家金瑞,在他的重彩畫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常常以洞窟壁畫、民間繪畫為資源,運用到自己的創作當中。他在對礦物質顏料及其特質和表現力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時還吸收了一些西方現代繪畫的一些表現手法等。在《夢回埃及》中,我們可以看到,畫面的背景貼滿了金屬箔,作者并對部分金屬箔并進行了氧化的技法處理,來形成獨特的藝術效果。古代埃及壁畫以及畫中的鳥等均采取了平面化的空間處理方式,并以剝落、龜裂等特種技法運用其中。
三、繪畫風格的裝飾性特點
“中國的工筆畫藝術在繪畫藝術發展進程中有著崇高的藝術地位,它不僅承載著我國人類之文明,還通過其豐富多彩、絢麗的形式美展現東方文化之魅力。”裝飾性的風格藝術特色不僅增強了畫面的審美韻味,而且還是作者主觀情感的抒寫與個人人格修養之藝術魅力的體現。通過對物象進行有效的組織與編排的藝術處理,來達到畫面的和諧與形式美感。2016“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中國畫)金獎作品是田野老師創作的工筆人物畫《云水謠·花開之地》。畫面以一位年輕的少女為主體,少女被圍繞在幾塊不等的色塊之中,少女的頭上方是極具動感韻味的祥云,占據畫面大約三分之二畫幅的是大塊面的水紋紋絡,水紋色彩整體呈藍色,其原型是來自我國傳統青花瓷器皿中的水紋圖。呈山形狀的水紋一層又一層疊加、此起彼伏呈現在大家面前。給人一種水面淼淼、意境之清幽之意,很有裝飾性的藝術效果。少女身旁的花卉圖樣,都進行了裝形式、平面畫的藝術加工與處理。一種形似太陽花的花朵、花頭比較大,不均勻疊加在一起,由此組成了一個不規則的塊面。少女身旁還有另一種花卉,則是選擇色彩比較紛繁的幾何圖案相互拼接在一起而形成的花朵圖樣,組合穿插于畫面之中,裝飾感很強。總的來說這幅作品主要以平面化、圖案化的藝術表現方式展現在大家面前,以一種裝飾性的藝術風格,來達到一種寧靜、平淡、充滿想象的視覺藝術效果。
四、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大背景之下,我國的工筆畫藝術在當代展現著新的藝術風貌。在承揚傳統與汲取外來文化有益營養中發展創新,頗具時代特色與人文情懷。作為中國一名從事繪畫專業的學習者與研究者,我們應該不斷完善自身文化修養與藝術素養,在繼承我國優秀傳統繪畫技藝的基礎之上,借鑒現代外來文化藝術中的精髓,并且與時俱進,為我國的工筆畫藝術蓬勃發展之勢態生生不息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