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鳳嬌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在全社會的廣泛推廣,中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受到了廣泛關注。音樂是中職教育中重要的藝術類課程,為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進而樹立強烈的愛國意識,中職聲樂教學中應適當融入傳統文化的因素,這是全社會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針對當前中職聲樂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入情況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善策略,旨在為讀者提供思考。
關鍵詞:傳統音樂;音樂文4E;中職聲樂;聲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J61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5-0256-01
一、傳統音樂文化在中職聲樂教學中的融入現狀
1.教學的形式缺乏變化。中職教師大多畢業于藝術院校,其在進行教學時并未對教學藝術投入過多關注,常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并且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重復練習,以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音樂理論與實踐技巧。許多教師并未注意到,中職學生大部分對音樂還未建立起強烈的共鳴,對聲樂學習也只能以愛好與興趣推動,這種缺乏變化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很快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導致其拒絕感受音樂內涵,課堂質量也就隨之下降。
2.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低。中等職業學習的學生的音樂素養普遍低于高等院校的學生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因此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許多學生都只是以敷衍的態度參與課堂中,然而每位學生都有獨特的音樂潛能卻是教師忽略的事實,未充分挖掘學生潛能是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中職學生本身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知之甚少,教師未重視對其潛能的激發,當傳統音樂文化與聲樂課堂融合時,其常因難以理解文化內涵而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3.學生未發揮主體作用。當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與聲樂的學習都缺乏興趣與主動性時,中職音樂課堂便成為了教師的獨角戲舞臺,因此,長久以來的中職音樂教學的主導權都是把握在教師手里,這是十分不利于中職學生音樂素養發展的。
二、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中職學校聲樂教學的策略
1.通過情感教學來傳達傳統音樂文化內涵。音樂誕生于人類的情感需要,當語言與文字無法充分表達出內心情感時,人類便會尋找新的途徑,音樂就是一種直觀地抒發情感的方式,優秀的音樂作品中包含豐富的人文情懷,可與聆聽者建立情感共鳴。在中職聲樂教學中,教師若想在其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元素,首先要做的便是建立傳統音樂文化與學生的情感共鳴,讓中職學生敞開心扉,接納傳統音樂。
為使中職學生接納傳統音樂文化,聲樂教學可用欣賞環節導入,讓學生感受傳統音樂之美。比如,教師可將需要進行聲樂教學的傳統歌曲的創作背景與作者生平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對該歌曲的表達感情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教師再為學生播放該歌曲,讓學生感受傳統音樂與流行音樂的不同之處,帶給學生新奇的音樂體驗,將學生代入到優雅的傳統音樂情境中。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可以沉下心來細細品味其中內涵,進而將自身感情投入到聲樂練習中。
2.通過潛能激發來發揮中職學生主體作用。每一位中職學生都是個性化的個體,其興趣與愛好都是獨具特點的,因此在感受傳統音樂文化內涵時,其感受能力都有所不同,為使中職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有效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教師需要充分挖掘其音樂潛能。音樂是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的藝術存在形式,教師可利用適當的教學手段將傳統音樂與中職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將傳統音樂中的聲樂包裝地像學生平時喜愛的流行音樂一般,讓學生主動學唱,主動感受。
為使學生的主動練習取得實際效果,中職音樂教師還應針對傳統聲樂與流行聲樂的不同技巧進行教學,讓學生掌握傳統聲樂獨特的換氣方法,節奏規律等音樂理論,讓學生快速地掌握其中奧妙,樹立學習傳統音樂文化的信心。只有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以自身的渴望引導課堂學習的發展,教師才能確保傳統音樂文化對現代聲樂教學起到促進作用。
3.通過師資建設來打造高質量的音樂課堂。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一切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為使傳統音樂文化最大程度地融入到中職聲樂教學中,教師需要首先提升自身的傳統音樂文化素養。音樂教師作為中職學生在聲樂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應廣泛掌握各種類型的傳統音樂,比如改編京劇與越劇等傳統音樂形式,將其中元素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讓學生學唱。這并不是要求教師像戲曲演員一般專業,而是讓教師能夠靈活將戲曲元素與聲樂教學結合,以保證學生得到最直觀的傳統音樂體驗,從而保證課堂教學高質量地進行下去。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中職聲樂教學中是響應素質教育號召的重要舉措,中職音樂教師應將此視為工作的重點,然而當前的中職音樂課堂還存在教學形勢缺乏變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低于學生主體作用等問題。為改善這一現狀,教師首先應通過情感教學來向學生傳達傳統音樂文化的內涵,讓學生喜愛傳統音樂;其次,教師可通過挖掘學生的潛能來促使其發揮課堂學習的主體作用;最后,教師要不斷提升自我以求課堂質量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