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祥芳
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是學校發展的核心。目前,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不平衡的,有年齡的差異,有學科的差異,有水平的差異。通過構建教師發展共同體,以骨干教師為龍頭,將不同發展需求的教師結合在一起,共同研究發展,形成合作文化,促進共同體內的每個教師專業發展,從而達成教師專業均衡發展的最終目的。
我校有區級骨干教師10人,市級骨干教師6人,共計16人。骨干教師比例占在職在編教師的24%,但教師隊伍整體專業發展不夠均衡,有些教師教學水平比較差。基于此,我們開展了“構建骨干教師發展共同體,促進教師均衡發展”的研究。
為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帶頭作用,我校成立了骨干教師工作室,組建骨干教師發展共同體,指導、跟蹤在職教師的成長,帶動一批優秀青年教師成長為學校的中堅力量。
在學校校長室的直接領導下,由分管教學的領導牽頭,由教導處和教科室攜手負責,由各學科市、區及骨干教師具體實施,對共同體內的教師實行有計劃、有層次、分梯隊的培養。學校將提供各類學習平臺,在活動中給予政策和方法的指導。
在發展共同體中,能夠達成不同程度的教師均在合作文化的推動下,加快專業發展的速度,減小合作體內的差距,同時,骨干教師在合作體中也得到鍛煉與提升,變得更加成熟,最終形成共同發展,整體提升了教學效果。
通過“骨干教師工作室”的實踐,充分發揮了教師之間的攜手共進,有效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以“骨干教師工作室”為點帶動全體老師這個面,提升了整個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讓每個教師都能自主發展并能感受幸福。那么,我們是怎么開展研究的呢?
一、組建共同體
1.自愿結對
首先觀察教學水平比較薄弱的教師的工作態度,分析她們的言行舉止,從心理動態上把握她們的工作思想方向,引導她們樹立正確的工作觀念和積極的工作態度,并能正視自己的缺點和優點。然后再分析骨干教師的工作狀態。骨干教師大多有極強的工作責任心,有端正的工作作風,有良好的同事關系,對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也能夠循循善誘。這正是骨干教師共同體結對的有利前提,可先讓參加課題的教師自愿結對,這有利于本課題的順利開展。
2.一一對應
每個年級語數學科(英語教師較少,只能跨年級結對)都盡量配備一名骨干教師與教學薄弱的教師們結對共同研討。骨干教師可以隨時觀察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見解;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也可以隨時向骨干教師提出疑問,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共同提高
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大多數是年輕教師,雖然沒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工作積極主動,思維活躍,充滿激情,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強。骨干教師多是年紀稍長,在教學上會有思維定式,但工作經驗豐富,無論是教學設計、教學語言,還是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都比較靈活。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和骨干教師要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彌補自身的缺點,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期初訂計劃
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優勢,也各自有需要提高的地方,因此在期初骨干教師共同體認真分析各自的優缺點,對于好的地方,提出來一起學習,對于不足的地方,互相幫助改正,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夠得到一定的發展和進步,最后再根據這些點,制訂出本學年的骨干教師共同體結對計劃,并根據計劃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
計劃包括教育管理發展目標、教學發展目標、科研成果發展目標、業務進修目標四個方面,涵蓋了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旨在幫助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從各方面向骨干教師學習,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
三、指導上好課
1.如何指導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備課
(1)改變備課方式。如先說課,再備課;集體共同備課;一課多上、一課多研;等等,形成一個完整的“說課—討論—備課”的基本程序。先讓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在備課前就積極思考,主動設計,在共同體中說課;再通過集體討論,互相碰撞,汲取骨干教師的優點,改進自己的不足,在討論中迸發思想的火花;最后通過自己的再思考,再設計,形成書面的備課方案。
(2)更新教育觀念。教師的教育理念是否新穎、創新,教學形式是否多樣,教學方法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成功,因此,骨干教師應主動帶領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一起學習,一起探討,互相切磋,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共同進步成長。我們要求骨干教師、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共同學習教育教學文章,閱讀教育教學雜志,寫學習心得,同時還要求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上網收集優秀的教學案例和課件進行思考、分析和學習,通過觀看骨干教師的教學示范課進行研究學習,等等。在平時大量的學習積累中,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育理念,逐漸更新了教育觀念。
2.如何指導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上課
每個骨干教師共同體小組每月進行一次“一課多研”活動。針對某一節課,先集體備課,然后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上課,上完后大家集中研討,在達成共識后拿出最優改進方案,再由骨干教師上示范課。聽完課后,在分析成敗、總結提煉后,再由每位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上模仿課。這樣,在較小范圍、較短時間內,實現了“思考—實踐—再思考—觀摩—提升—再實踐”的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兩個維度的提升,這個過程不但周期短,而且深入、扎實、細致.有效地促進了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的上課能力。
3.如何指導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進行課后反思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見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對教學活動進行反思,可以汲取教訓,也可以總結經驗,只有經過反思以后的認識,才能真正變成自己的思想。
(1)注重利用教學研討活動,為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提供反思的機會。每次教學活動之后,我們都及時組織盡可能多的教師參與評課和交流活動,從而讓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在眾多的思想討論交流中強化教學實踐,增強教學反思。
(2)激勵引導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及時總結和提煉反思的成果。評課交流這樣的形式往往是教師思維火花的迸發,只有引導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及時捕捉,并加以深化,才有可能形成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因此,我們向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每課一反思,每課一交流,一定要勤于動筆、動腦,“強迫”自己多提出幾個“為什么”,養成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多學多問、多聽多講、多練的好習慣。通過交流自己的教學反思,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逐漸提高了教學實踐能力。
四、搭建好平臺
如何使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有勇氣、有機會、有信心地展示自己?我校提供了很多平臺,鼓勵骨干教師共同體積極參加。
活動之一:教學展示
每年的下半學期我校都要舉行“星光杯教學節”活動,以共同體為單位(一位骨干教師+一位教學水平薄弱教師)對全校、全體家長開課,充分展示共同體教師的才能,這個活動獲得了全校教師、家長的一致好評。
活動之二:沙龍研討
定期組織教師帶著自己的教育日記,圍坐在一起就自己近期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
活動之三:修改參賽教案
每學期教師整理出的教學故事,學校都邀請校外專家和老師幫助指導修改。近三年來,共同體教師撰寫參賽的案例數量大幅提升,獲獎層次也有所突破,多次在省“師陶杯”、市優秀教科研案例評比中獲一、二等獎,獲獎比例高達70%。
在我們組織的一次交流會上,很多共同體的教師都不斷表達自己情感上的變化:從最初對組建共同體的應付直至現在的接受與歡迎,由衷感謝共同體對自己的幫助。
在這些活動中,骨干教師起到了示范、督促、指導的作用,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通過模仿、請教和實踐,一步步腳踏實地走了過來,促進了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的專業成長。
五、多讀書、多學習
偉大的詩人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源地。學校應該成為書籍的王國。”在教師成長的過程中,比較集中的外在影響就是書籍。影響教師成長的書籍,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專業書籍。骨干教師經驗比較豐富,對課堂教學調控自如,但是理論水平不夠,需要大量的閱讀和感悟。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不僅要通過閱讀提升理論水平,還要將理論運用于實踐,豐富實踐經驗。另一類是教育類書籍,如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魏書生、于永正、李吉林等人的著作,這些著作引領教師們從心靈和實踐兩方面成長。當遇到困惑時,當有問題需要破解時,就能在這些書籍中尋求到答案。正如有篇文章說的:“沒有人能夠知道春風的顏色,只有當它吹拂過山川和田野;沒有人能夠知道教育的發生,只有當它讓學習者的心靈揚起風帆;沒有人能夠知道孩子們的靈魂,只有當他們自由地思考和實踐。”
為了提升教師的水平,骨干教師共同體以共同體為單位制訂了三年讀書計劃,學校要求每位骨干教師共同體教師在三年中讀15本專業書,每月做讀書摘抄,寫心得體會。近三年來,我們精心為教師送出了《教育的55個細節》《教師如何對學生說話》《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拿什么吸引學生——營造課堂氛圍的經典細節》等書籍,受到了共同體老師的普遍歡迎。教師們閱讀這些書后,以共同體為單位寫心得體會,再傳到學校網站“智慧旅行”欄目,供大家閱讀交流,以引發思維的碰撞。旅行的是書籍,但收獲的將是每一位認真閱讀的教師們,學校后期還會組織教師開展讀后感比賽,并評選出名次,除了給獲獎者頒發證書外,還有一本教育教學書籍作為獎品。
六、存在的問題
1.骨干教師對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的要求缺乏統一
有的骨干教師要求嚴格,有的骨干教師要求寬松,每個骨干教師的做法不一,整個要求有不少的隨意性,缺乏科學合理的系統性。
2.教師水平薄弱的教師內動力不夠
影響教學水平薄弱教師成長的最大障礙,不是環境,而是自身的懶惰,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做,眼高手低。教學水平薄弱的教師要提高教學水平不能只靠別人,還是得靠自己去學去做,應在骨干教師的引領和影響下,由慢跑到快跑,由不自覺到自覺的。當然,這也因人而異,如何提升和影響教學水平薄弱教師的內動力,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思考。
3.沒有讓每個教師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人的發展有走到哪兒算哪兒的懶散心理,也有精心規劃生涯的積極心理;有自覺主動的積極發展,也有被逼緩慢的消極發展,而發展的關鍵是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大多數教師在研究和成長的過程中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但也有些教師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陸冬梅.從“知之”到“樂之”:教師的專業成長之路——對Z區三位小學教師的敘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2]王小英.“草根化研究”鋪設教師成長之路[J].幼教博覽,2013(02).
[3]溫勇.研究型教師的成長與發展——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