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艷紅
摘? ? 要: 信息化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微電子技術、集成電路等高速發展,促進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互聯網的發展催生了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進一步加快了其他行業革命的腳步,為“互聯網+”的提出創造了條件。班主任如何讓“互聯網+”與家校溝通相融合,讓最新的信息技術成果為教育的發展、學生的成長提供助力,是一線教師在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 “互聯網+”? ? 家校溝通? ? 班級QQ群? ? 微信群? ? 微信公眾平臺
“互聯網+”簡單說就是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相結合,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作為國家“根基”的教育與“互聯網+”相結合形成一個熱門的模式。“互聯網+教育”將教育資源網絡化,使得知識普及面擴大,更多的碎片化時間補充知識,推動中國中小學智慧教育的進程,把智慧之樹和幸福之樹植根于孩子們心中。在這種新模式下如何讓“互聯網+”與家校溝通相融合,讓最新的信息技術成果為教育的發展、學生的成長提供助力,已經是一線教師在探討和研究的課題。現我就教學實踐,談談見解。
一、“家校溝通”的新問題
隨著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和社會人口流動性曾強的局面,“家校溝通”要面對以下挑戰:
(一)班級人數多,父母監護孩子的少。
我所帶的班級人數多,孩子們大多數來自全縣的各個鄉鎮,還有的來自外縣。孩子們的父母有的在外地上班,有的外出打工,還有的在家里務農,陪在孩子身邊的大多數是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對孩子“嬌生慣養”的多,導致一些孩子不聽家長的話,隨心所欲。
(二)交流方式單一,教師與家長互動性差。
以往家校聯系方式是開家長會,或者偶爾與家長的電話交流,老師能給予家長的時間太少,不能針對個性化的問題來解決。例如:班級每學期開家長會的次數比較少,多則三四次,少則一兩次;在家長會中教師分析學生的學習、紀律等情況花的時間比較多,老師闡述的問題大多數是學生的共性問題,不能具體談到每一個學生的情況;一些家長礙于面子,在家長會中不主動發言,對于孩子存在的問題不愿公布在眾人面前,使班主任和科任老師不能有效了解學生的在家表現情況,家長和教師缺乏溝通與交流,家校配合不及時,不能及時對學生進行有效教育。
(三)教師工作時間和家長工作時間有沖突。
作為“家校溝通”的第一人——班主任,除了上課、開會、教研外,還要關注、照顧和協調學生的生活、情緒變化及家庭關系等。科任老師除了上課、教研等外,還有承擔學校臨時性的任務。班主任、科任老師工作時間與家長上班時間可能有沖突,聯系時間不是很“對口”,使老師難以及時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家長也不能及時了解孩子在校表現情況。面對新的問題,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為我們提供解決這些問題的平臺。
二、利用成熟的信息軟件,構建可靠的溝通平臺
(一)以騰訊QQ軟件為平臺,建立班級QQ群。
騰訊QQ是騰訊公司1999年推出的即時通信軟件,支持在線聊天、視頻通話、點對點斷點續傳文件、共享文件、QQ郵箱等多種功能,并可與多種通訊終端相連。軟件的“QQ群”功能是一個支持多人聊天交流的一個公眾平臺,“群主”在創建群以后,可以邀請朋友或者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到一個群里面聊天。在群內除了聊天外,還提供了群空間服務,在群空間中用戶可以使用群BBS、群相冊、共享文件、群視頻等方式進行交流。基于此軟件的強大功能和軟件的普及性,我以它為平臺建設班級QQ群。在實際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第一步,在開學之初,建立一個QQ群,并為其取名。例如:2018年我擔任我們學校六年級2班的班主任工作和數學學科的教學工作,我將班級群取名為“三校六年級2班”,取名“三校”的原因是我們學校是“臨洮縣第三實驗小學”。第二步,在開學當天或第二天召開家長會,讓家長記下班級QQ群號,加入班級群,在加入時備注是自己是誰的家長。第三步,及時查看,將沒有加群的家長標記出,通過電話,及時向沒有加群的學生家長問明原因,并通過其他渠道進行溝通聯系。在班級QQ群里,我及時發布學校通知的相關事宜。例如:學校來人參觀學生要穿校服,學生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攜帶什么工具等。在群里和學生家長聊天,及時將學生在校表現情況、出現的問題反饋給家長。還有將學生參加學校活動的照片、視頻發到群里,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除了學習之外,哪些方面還得到成長。利用QQ群使學校與班級、班級與家庭形成一種動態、高效、雙向乃至多向的教育互動形式。
(二)以“微信”為平臺,建立班級微信群。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收入的提高,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在家長中越來越普及。智能手機的APP應用程序種類繁多,騰訊公司開發的社交軟件——微信,得到無數中國人的青睞。微信作為一個免費的即時通訊服務程序,不僅支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還為用戶提供“群聊”、“搖一搖”、“掃一掃”、“朋友圈”等其他服務。我們班大多數學生家長在使用微信,為了讓家長與老師、家長與家長之間方便溝通,我利用微信的“群聊”功能,建立了班級微信群,給家長分享“群二維碼”,邀請他們加入班級微信群里。在班級微信群里,班主任或科任老師與家長交流可以是一對一的,也可以是一對多的,群成員還可以多對多地進行交流。班級微信群在家校互動中擔任“交流大使”的重要角色,可以及時、迅速地傳遞信息,不必擔心打擾對方的工作與生活。班級微信群不是班級QQ群的補充,而是與班級QQ群并行的交流平臺,通過多平臺的建設,讓教師與家長的交流多元化。
(三)以移動通信公司為平臺,建立班級校訊通。
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半導體技術的進步、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推動了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進程,但這并不能使家校溝通完全依賴QQ、微信等通信軟件,因為部分監管孩子的家長是老年人,他們難以熟練、高效地使用這些軟件,因此“校訊通”仍然有用武之地。通過移動通信公司提供的平臺,教師將學校通知、學習成績、學生當天作業完成情況等信息以短信的形式直接發送到家長的手機上,使家長及時、方便、全面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四)以微信公眾號為平臺,建設學校宣傳新陣地。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群體對學校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以往學校對于自我的宣傳無非是每學年的招生簡章、教育期刊和報紙。由于我們學校是“小學”,沒有能力與資金建設網站,網絡宣傳無存談起,但“微信公眾號”為學校進行網絡宣傳提供契機。騰訊公司在微信的基礎上新增功能模塊,推出——微信公眾平臺。微信公眾平臺具有操作便捷、交流高效、形式豐富、推送精準等特點。個人、學校、企業等通過微信平臺可以打造一個微信公眾賬號,可以群發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我們學校申請一個微信公眾賬號,學校可以隨時隨地發布學校的相關信息,還可以提供教育資訊和服務,家長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來了解學校校園文化、學校舉行的各種活動,學校或者教師獲獎的情況,還有給家長提供的一些教育策略,在滿足家校溝通需求的同時提升學校的知名度。
(五)以“美篇”為平臺,建立班級宣傳窗口。
微信公眾平臺能有效地來宣傳學校辦學理念,教研活動等,可用到班級宣傳時,微信公眾號又有了不足之處。微信公眾號內容的編輯離不開電腦,班主任工作煩瑣,難以抽出大量時間制作微信公眾平臺的宣傳內容,于是“美篇”走入了人們的視野。美篇是一款圖文創作分享應用APP軟件,能發100張圖片,任意添加文字描述、背景音樂和視頻,在短時間內可以寫出像微信公眾號一樣圖文并茂的文章。美篇軟件操作簡單,用戶可以用手機或電腦進行圖文創作,利用軟件提供的親子、生活、節日等海量背景模板,為班級的宣傳提供了各種場景,制作好的“美篇”還可以一鍵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信群、QQ群、QQ空間等社交平臺。班主任或科任老師將每次活動中的場景拍成照片或視頻,在“美篇”中進行編輯,使用背景模板,添加背景音樂,然后發布到班級微信群、班級QQ群里,讓家長及時了解班級舉行的各項活動,讓家長了解到孩子不僅在成績上有所提高,在其他方面也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蕾.有了微信群,家校溝通還這么難?[N].中國城市報,2018-10-22(002).
[2]余明輝.對“家校共育”應有正確認識[N].經濟日報,2018-11-09(007).
[3]梁好.厘清家校合作的邊界[N].江蘇教育報,2018-11-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