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峰
愛是教育的前提,是師德的核心內容,更是特教學校班主任工作的法寶。要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教師就必須有良好的師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在特教學校中,教師應讓學生始終生活在充滿愛的環境中,幫助他們塑造健全的人格。
理解和尊重是關鍵。理解就是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人格。
學生犯了錯誤,教師在進行批評教育時應循循善誘,一味訓斥只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特教班主任要從愛出發,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真心幫助特殊學生健康成長、融入社會。教師有愛心,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
以理服人,以情促行。特殊學生的教育工作,說到底是一個愛的工作,但僅僅停留在愛上是不夠的。特教教師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這種修養是師德的“調節器”和“控制閥”,要對學生有耐心、有條理地進行引導。
在教育教學中,特教教師要滿足學生在情感上的需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元素,對學生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特教班主任要具有寬廣的心胸,不在學生面前計較個人得失。若與學生發生沖突,班主任首先要嚴于律己,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能夠寬容,表明教育者對教育對象有足夠的信心,也體現出對事業、對學生的誠摯的愛。
提倡賞識教育,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特教班主任要將學生當作有思考能力的、有發展潛力的主體看待,而不是只能被動接受教育的對象。把學生當成教育的主體,用贊賞的眼光去看他們,會發現他們有許多可愛之處。
每個學生都有崇拜的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特殊學生也不例外。班主任在了解學生的理想之后,可以向他們提出要求,讓學生鼓起勇氣去追尋理想。愛不是溺愛和縱容,而是把溫情和要求相結合,要“嚴中有愛,愛中見嚴”,對于接受能力弱的學生更要“嚴中有愛,嚴之有序”,不急于求成。教師只有尊重學生,才能要求學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總之,作為特教班主任,我們的責任不僅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教育學生成長為人格健全的人。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是抽象的,而是一個具體的教育過程,是建立在對學生的理解、寬容、賞識、信任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心理特質。只有擁有愛、付出愛,師生關系才能體現平等和尊重,特殊教育的效果才會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