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整理 本刊編輯部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一陣微風,一場小雨,春天在不經意間就悄然來臨。最是一年春好處,美則美矣,卻也正是農家最為繁忙的時刻。俗語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勤勞的人們在春日里滴下了多少汗水,便會在秋日收獲多少碩果。走進農田,皆是一副忙碌景象,當前春耕春播正穩步推進。
“千層石樹遙行路,一帶山田放水聲。”調優結構的畫卷,在春耕生產的田野上不斷延展。春播是全年農業生產的大頭,占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的50%,也是安排作物茬口、調整種植結構的重要節點。截至上月底,全國已播各類農作物占春播意向面積的7.9%,達到10 650萬畝。其中,糧食作物已播4.4%,達到4 200萬畝,進度同比基本持平。早稻已育秧規模折成應播大田面積達42.6%,已栽插4.2%,進度分別比上年快1.4和0.7個百分點。中稻(一季稻)已育秧規模折成應播大田面積達14%。春玉米已播3%,春小麥已播15.9%,薯類已播22.8%,進度均同比相當。


春意濃,隴原大地一片蔥蓉,預備著迎接新生。行走在隴原大地,不時可見載著肥料、地膜等農用物資的車輛,鄉鎮集貿市場農資店里人來人往,村部培訓室科技特派員正在為群眾逐一講解農業科技知識……處處呈現春耕備耕的繁忙景象。眼下正值春耕生產大忙時節,甘肅省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把合作社和新型職業農民作為兩支主要力量來培育和支持,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積極推廣農業機械化、農業產出物綜合利用等現代農業技術,把農業保險做實做細。同時做好后期自然災害防御工作,確保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截至4月初,我省今年春小麥播種基本結束,玉米、馬鈴薯等大秋作物即將開始播種。據農情統計,我省今年預計春播總面積4100萬畝,目前已完成春播面積1061.2萬畝。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在山東調研春季農業生產工作中強調,要加快創新農業經營方式,積極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發展,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把小農戶逐步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春耕在即,2019年全省第二期農民合作社輔導員培訓班在定西開班。對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進行系統再培訓,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問題整改工作進行了再安排再部署,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職責,靠實責任,細化實化整改措施,確保按時限節點要求,高標準高質量圓滿完成整改任務。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業農村領域數量最大的農民自組織,毫無疑問應當成為鄉村振興的骨干力量,承載了產業發展、生態建設、脫貧攻堅等眾多的任務和角色。去年以來,為了切實打通“小農戶”與“大市場”對接不順暢、聯結不緊密這個我省產業扶貧的痛點和難點,省委、省政府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上有了較快增長,實現了貧困村2個以上合作社全覆蓋,徹底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而如何推動合作社由“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合作社輔導員在整改工作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
“我們合作社在成立之初有不少問題,各樣資料與運營方式也不規范,胡亂發展。后來,當地的輔導員指出了我們的缺點和毛病,又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好的政策與運營方式,現在合作社規范了,發展起來也更順風順水了。一百多個社員都賺到了錢,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大家都很高興!”參與培訓的蘭州市維紅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張維珠高興地說。
無疑,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發展,已成為我省調整農業結構,穩定糧食生產,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現代農業的中堅力量。
為了確保扶貧產業強勁發展,春耕生產順利進行,今年,禮縣全面保障產業扶貧及春耕生產穩步推進。全面整頓和規范提升合作社經營水平,通過注銷一批、整頓一批、規范一批、提升認定一批的要求和組建聯合社的方式,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產業化水平。全面落實農業保險和防風險各項政策,引導和增強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廣大農戶主動參保的意識,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模式,大力推行訂單種植,有效規避市場風險。
“各地的情況不同,因此合作社的發展也有差異,在合作社的問題上,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像我們縣相對是比較落后的,起初有許多合作社都是家族性的,一家子好幾個人成立了合作社,缺少代辦領辦人才,運營方式也比較粗放,在財務方面沒有專業的人員,執行上有偏差,體制機制也常常不清楚。但是通過我們的指導,情況轉好,近幾年還出現了幾個國家級示范社。合作社發展好了,帶動能力增強,附近的農戶想要發展、脫貧,就不是什么難事了。”作為多年為合作社服務的老輔導員,東鄉縣農業農村局經管站尹國倉在合作社發展的問題上也有自己的見解。

入春以來,我省積極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指導服務,推動農技服務適度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聚焦,提高關鍵技術覆蓋率和到位率。開展“農機鬧春耕”,指導機手做好機具保養、調試和檢修,探索農機互助、設備共享,提高農機使用頻率和作業效率。充分利用“農機+農技”開展春耕生產工作,推進大面積增產增效。
隨著現代化農業的不斷發展,如今的農民已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過去。先進農機裝備的使用,實現了春播由傳統向精量、精準的農業現代化轉變,從播種、中耕、田間管理到采摘的全程機械化,提高了農機作業效率和質量。今年,永昌縣結合農機深松整地項目,大力推行深松整地和秸稈低茬收割操作66萬畝,為提高播種質量打下了堅實基礎。對全縣2458臺農業機械進行了年檢,對新增的409名農機駕駛人員進行農機安全生產知識培訓,檢修各類農機具3萬余臺,確保春播。此外,該縣圍繞設施農業、舍飼養殖、防災減災、節水灌溉、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加工與銷售及動物防疫等工作,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和農牧業項目培訓,舉辦了各類農業科技培訓班7場次,培訓人員420人次。
眼下,春耕備播正緊鑼密鼓地進行,過去傳統的“農技課堂”,局限于辦講座或在教室里上課,內容常常生澀難懂,實際操作性不強,許多群眾學了技術卻在生產中用不上。近年來,我省為滿足廣大群眾的生產需求,不斷探索新辦法,把“農技課堂”搬到群眾身邊,讓群眾從過去的“靠天吃飯”轉變為“科學耕種”。
為此,臨澤縣緊緊圍繞戈壁農業發展、鋼架拱棚生產、動物疫病防控、有機肥替代化肥等農業重點任務的落實,結合全縣“鄉村振興進農家”學習宣傳實踐活動開展,組織60余名縣、鎮技術干部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群眾提供技術服務,面對面指導群眾抓好春播管理工作,指導種植戶開展茬口選擇、育苗管理等技術指導工作,引導群眾科學合理安排種養結構,全縣共舉辦各類培訓141場次,受訓人數達到7300人次,發放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信息、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宣傳單共計1.1萬份。
開春以來,寧縣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和農家院落,面對面講解,手把手指教,全身心投入到生產一線,幫助群眾解決耕地、播種、施肥、覆膜、病蟲防治等方面遇到的難題。


在漳縣的田間地頭,設施蔬菜大棚、養殖合作社內,“土專家”“田秀才”現場指導培訓交流的場景隨處可見,成為春耕生產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提高新時代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創業致富能力,幫助農民解決春耕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積極組織“土專家”“田秀才”深入鄉鎮村社,走進田間地頭,通過集中培訓、現場咨詢、發放資料、田間指導、地頭示范等方式,“面對面”解疑答惑,“手把手”培訓指導,培訓農民達2.28萬人次,解決實際問題300多個,印發各類培訓資料3.4萬份,帶領群眾發展設施蔬菜、畜牧養殖等特色富民產業,不斷提高增收致富技能,受到廣大群眾的熱情“點贊”。
高臺縣綜合運用微信公眾號、村級宣傳欄等線上線下平臺,密集宣傳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支農惠農政策、市場信息動態等,鼓勵引導農民群眾調整產業結構,拓寬增收渠道。至目前,接受群眾技術咨詢1200余人次,發布各類信息2000余條。圍繞全鎮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積極邀請縣農業技術專家和“土專家”“農博士”,組織開展種養實用技術、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技能培訓6場次,受眾達到1000余人次,提升群眾應用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
瓜州縣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技人員和科技特派員進村入戶,手把手給農民群眾講解科學種植、測土施肥、病蟲害防治及反季節蔬菜種植管護等農業知識。“我們鄉大力實施沃土工程,采取走進來講,送出去學和能人大戶現身說法等形式開展科學技術培訓,提高了種植管理水平,增加了作物的產出,提高了種植效益。”梁湖鄉副鄉長魏仲技說。
在岷縣的田間地頭,設施蔬菜大棚、養殖小區內,“土專家”“田秀才”現場指導培訓交流春耕生產的場景隨處可見,成為春耕生產中的一大亮點。這些“土專家”深入田間地頭舉辦“田間課堂”,結合精準脫貧實際經歷和經驗,用通俗易懂的方言,通過面對面、互動式的現場講解和演示,講授實用性強的春耕春播知識及養殖技術,給廣大農民群眾“傳經送寶”,幫助他們做好春耕備耕工作,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當前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期,我省各地各有關部門迅速行動,把各項工作抓緊抓好抓實。進一步做好了農資供應工作,加強市場監管,保證種子、化肥、農藥、柴油等物資充足供應、質量可靠。
去冬今春以來,臨澤縣農業、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開展冬、春季農資打假護農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哄抬物價、假冒偽劣行為,及時組織各經銷企業做好化肥、農膜、種子等農資調運儲備工作,共調入儲備各類化肥2.2萬噸,農膜1200噸,各類農作物良種302噸,全力保障春耕生產農資需求。
為做好春耕春播工作,寧縣各大農資市場積極調運儲備化肥、農膜、農藥和種子等物資,全力保障春耕生產。目前寧縣已儲備化肥5000多噸、農膜300多噸、農藥10多噸、各類農業機械10000多臺(件),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漳縣積極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整治行動,加強化肥、農藥等農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哄抬物價和無證經營等違法行為,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農資,在整頓中沒有發現假冒偽劣農資產品。
高臺縣抓好農資儲備,引導農資經營人員備足種子、化肥、農藥、地膜等農用物資,并組織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定期不定期開展農資打假行動,有力有效維護農資市場經營秩序。
民勤縣充分發揮供銷合作社農資供應主渠道作用,早計劃、早安排、早動手,多方調運春耕備耕所需農資,確保春耕農資不斷檔、不脫銷,滿足農戶購買需求。
“春節前我們就把農用物資儲備好了,玉米種子100多噸,化肥2000多噸,農膜200多噸,供應不成問題。”蔡旗供銷合作社負責人金紅平說。買得方便,還要買得放心。為凈化農資市場,民勤縣還加大農資市場檢查力度,確保春耕物資質量合格、價格穩定。
永昌縣加強對農資市場的監管檢查,積極開展春耕期間的農資市場、農機產品和配件市場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哄抬物價、經營假冒偽劣農資、摻雜使假等坑農害農行為,維護了農資市場秩序和廣大農民利益。
“確保重要農產品供給,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說,今年各地要堅持“穩”字當頭,著力穩面積、穩政策、穩產量。當前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期,我省春耕春播生產工作正有序展開,“千層石樹遙行路,一帶山田放水聲”,一幅欣欣向榮、草木新生、綠色發展的美麗畫卷正在隴原大地緩緩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