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艷芬
摘 要: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傳統文化深刻的內涵對各門類學科都影響深遠。中國畫由于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比較大,因此中國畫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并且在當前與不同文化交流。基于此,在中國畫的教學過程中要將現代和傳統進行有機結合,從而讓中國畫得到更好的傳承。
關鍵詞:傳統文化;中國畫;國畫教育
圖騰是最早出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也是最早的藝術表現形式,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很多優秀文化都是通過繪畫的形式來進行傳承的。因此,繪畫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一種文化。中國文化歷史比較悠久,而繪畫也發展了很多年,其具體的繪畫方式和工具都是長久傳承下來的。而在中國畫的教學過程中,培養人才至關重要,關系著中國畫的發展和未來。
一、高校國畫教育的源頭和特點分析
中國畫在高校的課程體系當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其是傳統文化不可忽視的載體。我國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美術學院的教材和課程構建都是從西方學習而來。在這種背景下,美術學院對于傳統的國畫教育并不注重,很多美術院校的教育模式和體系沒有與傳統文化形成有效的聯系。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各個高校都有了自己的美術專業,但國畫教育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來自西方的文化藝術也對中國畫的發展造成了沖擊。很多高校在這種背景下開始注重中國畫的影響,并且對中國畫的教學方式進行優化和改革,但是并沒有形成科學有效的完整體系。很多高校在國畫的教學過程中,并沒有擺脫傳統大學的綱領,將素描寫生作為學習中國畫的重要基礎。但素描寫生并不是中國畫的核心和基礎,因此高校要掌握傳統文化的特點,探索出中國畫的發展規律,以此來進行國畫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傳承者。高校應該對當前中國畫的教育進行改革,讓其能夠與社會和經濟相符合,以發揚傳統文化作為目標和基礎,通過創新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趣,保證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國畫的原理和思維。
二、當前中國畫教學情況分析
(一)社會大環境的現實影響
當前社會生活節奏比較快,這使得實用觀念比較盛行。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許多美術專業生認為傳統的文化學習對于專業的學習和發展沒有作用,且過于耗費時間和精力,難以取得有效的成果,因此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并不重視。其次,當前高校藝術生的招考制度導致很多藝術生的文化分數比較低,這使得藝術生對于自身的定位會有明顯的偏差,認為其只以專業為主,文化學習并不重要。另外,長期以來我國受西方繪畫和學院模式的影響,很多高校在美術教育體制和人才培養上過于注重技巧和方法,輕視理論,對美術人才的培養并不重視。上述這些因素在客觀上都讓學生養成了輕視文化的觀念,這使得中國美術教育的長遠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制約。
(二)教學思路不清晰
經濟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深入使得很多高校都有了自己的美術專業。學生通過高三的突擊培訓就能夠報考藝術專業,這導致其文化基礎十分薄弱,造成藝術專業學生的藝術修養和文學素養比較低。學生在學習中國畫的過程當中,需要浸潤在傳統文化中,要求有書畫技能,并且能夠對傳統藝術有一定的審美能力。首先要有豐富的人文知識,這方面的知識涵蓋十分廣泛,但是至少應該包括繪畫者的品行、修養以及繪畫者自身的情感體驗。如果沒有這些藝術基礎作為前提和基礎,高校中國畫的課程教學效果就會顯得差強人意。因此,很多高校在進行中國畫教學時,還是以臨摹、寫生和創作為流程來培養學生,傳統繪畫的理念和技藝與現代繪畫差異比較大,這會讓學生圖畫的表達形式差異顯著。高校要在教學的過程中理清思路,有效融合國畫和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趣,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繪畫技能。學習國畫的過程十分漫長,學校在招生時要多維度對學生進行考核。
(三)中國畫教學的思想不穩定
當前中國畫教學的思想并不明確和統一,這是當前文化藝術教學波動過大造成的。改革開放以后,教學秩序逐漸恢復并且走上規范化的道路,但是當前很多高校的教師處在這個階段當中,老教師深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但是大多已經退休,這就造成了中國畫在教學的過程中傳承傳統的繪畫技巧有了較大的阻礙。隨著當前教育的改革,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一直存在且不可避免,高校的學生在面對這種文化碰撞時不能夠全面地進行反思,因此容易在這種情況下迷失,教學難以取得應有的效果。要想在傳統文化視角下促進中國畫教育的順利開展,需要對教學的思想進行明確,對傳統的教學認知進行改變,打破禁錮。
三、傳統文化浸潤下中國畫教學的實踐和思考
(一)落實文化基礎
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提升中國畫教學的效果,首先需要明確中國畫的文化基礎是什么、什么是中國畫。在眾多的影響因素當中,最為根本的是文化基礎,其在中國畫的發展過程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首先要學習繪畫史。學習這些是為了能夠明理,將當前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繪畫發展中階段位置進行對應。學習繪畫史能夠讓學生根據當前的學習狀況和興趣有重點地進行研讀。其次要研讀畫論。畫論是畫家和理論家在長期的藝術浸潤當中總結出來的具有獨特性的一些理論,這是最為重要的學術思想資源,能夠表現出古代繪畫者對于繪畫的審美和認知。中國畫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會產生大量的畫論,包括品評繪畫、技法展現等。通過對畫論進行深入的研讀能夠讓學生形成自身的繪畫認知。最后是旁參其他畫種的知識。中國畫專業的學生不能夠僅限于學習中國畫,也要對其他畫種的理論和技法加強了解。近現代的國畫大師都是以寬廣的胸懷了解世界藝術后才形成了自身的藝術思想,例如徐悲鴻、林風眠等。如果沒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單純利用技法學習容易使人迷茫。另外,中國畫與書法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書法也是中國畫專業學生需要學習的一項內容。在唐朝時,中國畫與書法之間就有聯系,但是兩者之間真正實現有機融合是在元朝,中國畫和書法為一體的基礎理論十分多。我國書法成熟較早,是發展非常完善的藝術形式,能夠體現出中國的藝術精神。學習書法基礎是進行中國畫學習的前提。另外,中國的詩詞歌賦也具有中國藝術的典型特征,對這些詩詞歌賦進行深入的探究是國畫教學當中至關重要的方面,這些藝術形式的學習和貫通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和把握中國畫的精髓之處。
(二)完善教學手段
開展中國畫的教學對傳統的中國畫進行全面和系統性的分析,能夠保證中國畫傳統文化精神的傳承,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要與傳統的中國文化進行融合,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歷史進程的選擇,其遺留下來并受到人們的喜愛和傳承,能夠表現出地域文化的基礎,也是中華民族自身的精神食糧。在學習中國畫的過程當中,需要認可和尊重傳統文化,這樣才能夠對中國畫的藝術規律進行掌握。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中國畫的內涵分析給學生,學生首先要對中國畫的學習充滿興趣,才能夠去研究和探索中國畫的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中國畫的學習效果,而不是機械地利用西方的素描和色彩基礎進行訓練,這樣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對學習國畫毫無幫助和意義。要想提升中國畫的學習效果,就要學習古代優秀的畫稿,這有助于學生分析解剖畫作意境和繪畫方式技巧,對經典進行有效解讀,保證學生能夠自覺地建立中國畫的學習體系。
(三)多元文化影響下形成美學概念
當前文化逐漸趨向多元化,要想讓中國畫學習與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融合,需要讓學生樹立美的概念,理解美的含義。中國傳統的審美理念在中國畫的品評當中十分適用,在不同的時期評價標準也會發生一定的改變,但是文化觀念為基礎的內容是不會發生任何改變的。將國畫與西方作品進行比較能夠發現,中國畫更加注重意境和趣味,倡導暗喻和意境美。因此,要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多去感受祖國的山河美景。當前教育尤其是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的藝術學科,要想在世界文化當中保持優勢、長盛不衰,就需要立足于民族優秀的文化,不斷對自身進行完善,促進自身的發展,這是當前民族文化品質決定的。因此,在高校的中國畫教學中,學生要經常參與一些實踐性的活動,感受實際生活和自然,甚至去體驗異域風情的美好,提升自身的審美趣味,豐富自身的情感,完善自身的人格。這是對中國文化的認知的積累,在自我反省的過程當中提升個人的修養,在繼承傳統文化當中創造出新的經典。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文化沒有止境,中國畫更多強調的是平常的觀察,強調一種美觀,這是學習中國畫需要注重的內在修養,需要對自身進行不斷完善。學習中國畫需要將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基礎,從傳統的文化中對中國畫的內涵和文化品位進行認知和評論,在中國畫的學習當中對社會、自然、生活等進行感悟,這樣才能夠形成自身的風格。高校在開展中國畫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中國畫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提升繪畫藝術就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為我國國畫發展和優秀文化宣傳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朱德華.新的境遇 新的挑戰──“中國畫教學精英峰會”活動綜述[J].藝術探索,2001,(3).
[2]武曉梅,董文陽.淺談中國畫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情結[J].滄桑,2001,(5).
[3]范揚.關于中國畫教學的歷史回顧與現狀思考[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02,(1).
[4]王愛榮.中國畫教學應從傳統入手[J].呂梁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3).
作者單位:
滇西科技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