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相辰
摘 要:在傳統的社會結構中,女性處于絕對的劣勢地位。雖然改革開放以后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但是由于經濟和政治地位與男性的較大差距以及封建思想的影響,使得女性不斷被符號化和貶低化,不僅在家庭和社會中喪失話語權,甚至還要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伴隨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世界迎來了一個“人人都能發聲,傳播無處不在”的時代。新媒體的低門檻使得女性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能力增強。然而在新媒體影響下的女性主體意識發展究竟如何?新媒體時代下究竟縮小了性別差距還是有所擴大。筆者通過對時下熱點事件進行分析,對新媒體影響下的女性主體意識進行思考和分析。
關鍵詞:女性;標簽化;媒介環境;新媒體
一、新媒體影響下的女性
(一)新媒體的定義
新媒體就是能對大眾同時提供個性化的內容的媒體,是傳播者和接受者融會成對等的交流者、而無數的交流者相互間可以同時進行個性化交流的媒體。新媒體的特征具有交互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本,個性化與社群化。以微博為例,微博用戶可以通過WEB、WAP等各種客戶端實現即時分享。
(二)女性網民在互聯網中的表現
根據《2017 年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 2017 年 6 月,中國網民男女比例為 52.4:47.6,同期全國人口男女比例為 51.2:48.8,網民性別結構趨向均衡,且與人口比例基本一致,而在 2012 年,中國網民中男性占比為 55%,比女性高出了 10 個百分點。進入微博搜索“女權主義”超級話題,可以發現有3905.2萬的閱讀量,1094個帖子,可以說擁有極大的影響力。由此可見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女性在網絡上的參與度不斷提高,獲得了更多的話語權。
二、女性主體意識在微博中的表現
(一)新媒體給予女性更多話語權
新媒體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平民化和低門檻,讓我們從單純的信息接收者,變成了信息的接收者和發布者,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我們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就打破了傳統社會男性對話語權的壟斷,女性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甚至可以控訴男性的暴行從而得到法律的保護。女性在新媒體平臺有更加自由的表達環境,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地位,促進了男女平等。
(二)女性敢于在微博中發聲
蔣勁夫的女友在網絡上曝光了其家暴的照片,隨后這些內容被轉載至微博,引起中國網友的熱烈討論。搜索#蔣勁夫承認家暴#熱搜,可以看到17.3億閱讀量以及24.3萬條討論,這場鬧劇最終以蔣勁夫承認家暴,并被判有罪而告終,但是過程的復雜和輿論的交鋒卻耐人尋味。11月20日新浪娛樂發布蔣勁夫女友被打照片,很多網友表示信息不明不便表態,但很多男性網友表示一個巴掌拍不響,蔣勁夫打她是因為她出軌,并且網傳很多版本。隨后蔣勁夫發文承認家暴,輿論開始迅速將矛頭指向蔣勁夫,為其女友鳴不平。大量女性網友站出來,與依然站邊蔣勁夫的男網友進行有力交鋒,由于有理有據,女網友很快便獲得全面的勝利。女性自身的發聲以及對社會熱點事件的參與有利于女性地位的提升。
三、女性主體意識在新媒體傳播中出現的問題
(一)微博中存在性別標簽化和刻板印象
新媒體雖然賦予了女性的一定表達權和更加公平自由的平臺,但是網絡世界畢竟是現實社會的衍生,在網絡中對女性的歧視和不公同樣存在。2018年11月26日,杭州發生一起嚴重車禍造成5死10余人受傷,環球網(1273萬粉絲)標題為《杭州車禍女司機被公訴,曾駕車沖撞致5死12傷》,名為“坂口竹內都是天使”的網友表示“就是無法接受只寫女不寫男,為啥前幾天撞死六個小孩的畜生就不寫男司機?”,這條評論多達2317條贊,同時多達340條回復,大多數為男性對其的抨擊,2000多個贊說明很多女性已經意識到了互聯網對女性的歧視,但是只有少量的女性評論說明大家只是內省的認同,而不敢發聲。而在2018年11月22日葫蘆島一名男性司機故意撞死5名未成年人并造成19人受傷,微博話題名稱為#汽車撞倒多名學生#(2.5億閱讀量,9.1萬討論),從媒體到網友,沒有人會對司機的性別做出過多的解讀,大家的關注點只有事件本身。因此,可以看出在微博中,依然存在大量對女性歧視的現象。
(二)沉默的螺旋對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產生影響
德國女社會學家諾依曼在1974年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論,她認為人是社會動物,人在發表自己的觀點之際會對周圍的意見環境進行觀察,當發現自己處于“優勢”意見時則會大膽表達自己觀點,反之則會選則沉默。我們可以看到在強大的輿論面前,女性有限的聲音往往被男性更大的聲音所淹沒。在杭州女司機撞人案中,一個名為“一直沒有貓格的橘先生”的網友表示“對啊干嘛強調女司機”,底下的35條回復幾乎清一色的在攻擊她,一開始她還會強有力的回復,但是隨著攻擊越來越多,她只能無奈的表示“直接寫司機就好了呀”。由于信息壓力所帶來的人身攻擊,使得她不得不轉向沉默。這種現象在網絡中屢見不鮮,很多覺醒的萌芽被扼殺在持續不斷的信息流中。
(三)網絡中偽意見領袖的低俗化和商業化
進入微博搜索“女性”關鍵字,可以發現“新浪女性”、“悅己女性網”等擁有100萬以上粉絲量的大V,微博意見領袖的影響范圍廣,對時事熱點反應迅速,常常能夠針對熱點事件發表言論,因此在社會中處于較低社會地位的人可能會聚集在此,尋找歸屬感和安全感。由于“知溝”理論的存在,經濟地位高者往往比經濟地位低者能夠更快的獲取和識別信息。因此這些信息識別能力不強的網民很容易被大V的情緒所影響,以至于一些充滿狹隘的言論也會被大家所接受,由于網絡門檻較低,且網絡審查不夠嚴格,導致很多低俗化和商業化的大V魚目混珠,而一般人很難對其進行識別。如“綠帽社”(486萬粉絲)等大V以男女朋友出軌為營銷熱點,里面充滿了兩性之間的謾罵,實際上這些意見領袖不僅毫無營養和學習之處,還會加劇兩性之間的矛盾和相互的指責。
四、網絡中提高女性主體意識的對策建議
(一)政府和媒體加強議程設置的能力
政府在網絡中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因此政府應該首先在網絡中營造出有益于女性的輿論環境,采用從上至下的方式,加強頂層的宏觀規劃和輿論引導,通過持續不斷的信息流構建出相對平等的男女關系,建立媒介與女性和諧發展的語境。媒體尤其是官媒作為輿論話語權的掌控者,必須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性別平等意識,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增強兩性平等意識,在新聞報道中去除標簽化,打破對女性的刻板印象。鼓勵女性利用新媒體發聲,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甚至運用新媒體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二)提高社會整體素養
根據《2017 年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國網民依然以中等學歷群體為主,初中、高中 / 中專、技校學歷的網民占比分別為 37.9%、25.5%。可以看出我國網民的整體學歷較低。低學歷和低門檻造就了我國互聯網輿論的現狀,網民整體素質不夠高,很容易受他人情緒的煽動和影響,公民意識和法律責任單薄。因此應加強網絡文化建設,進一步增強我國網民的法律素養和理性精神,建立清潔的網絡環境。
(三)女性自身的覺醒
新媒體時代顛覆了人們以往的角色和定位,原本單純的信息接收者在新媒體時代變成了信息編纂者。我國女性因為歷史和現實原因,在真實的現實生活中大都處于劣勢地位。女性總是活在家庭中,為了家庭,為了孩子,這樣的思維,以及自己對自己的刻板印象使得女性的社會地位很難有大的突破。雖然女性網民的數量已經與性別比例接近。但多數都集中在時尚、美妝等領域,本質上來看還是反映了社會對女性依舊更多強調外在,而非內在價值。因此,女性應該更多地參與公共事務。相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女性為社會做貢獻的增加,兩性問題會有長足進步。
五、結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的開放性和多樣性,讓女性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即使是家庭主婦也可以通過新媒體來獲取信息,女性通過互聯網對時事熱點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遇到歧視和不友好行為也可以在新媒體中抱團取暖,這些都是在傳統媒體和傳統社會做不到的。但是網絡的參與是有限的,而且根據調查女性大多聚集在美妝、時尚等領域,對社會熱點以及時政消息的關注度遠不如男性。而且大多數女性網民的學歷不高,對信息的識別能力不強。很容易被謠言、流言所誤導。網絡世界是現實社會的延伸,男權主義在微博中處處都有體現,再加上一些官微和政府媒體性別敏感度不高,不知不覺將女性標簽化,使得女性在網絡中也很難獲得平等待遇。因此,想僅僅通過新媒體的發展來解決兩性平等問題是不現實的,政府和媒體的工作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衡月月.自媒體對于女性主義發展的影響[J].視聽,2018 (11).
[2]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3] 劉利群,張敬婕.中國媒介與女性發展報告(2015-2016)[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
[4] CNNIC.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北京: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7.
[5] 宋好.微博時代“意見領袖”特點探析[J].今傳媒,2010 (12).
[6] 陳亞男.從新浪微博看新媒體時代女性形象[D].沈陽:東北大學,2013.
[7] 2017年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https://wenku.baidu.com/view/ddd8ed1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0a.html.
[8] 趙丹.新媒體環境下的女性形象研究.新媒體研究,2016 (08)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