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欣 孫照學 黃志
【摘要】職業教育更多是面向企業需求的人才,實現學生畢業即就業是職業教育的迫切目標,那么我們作為高職中的城鄉規劃專業更應采取有效的措施來促進校企深度融合。這里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教學實踐平臺的搭建、學生職業角色的轉換。
【關鍵詞】高職院校 校企深度融合 措施研究 城鄉規劃
【課題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專項課題(GZE1317014)。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0-0236-01
一、促進校企深度融合的措施
1.“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新標準、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涌現的今天,我們在校企深度融合的過程中,首先注重專業教師的隊伍建設。我校引進注冊建筑師、規劃師等很多具有企業實踐經驗的 “雙師型”人才。并且對于新招聘的教師,我們要求其去企業進行實踐鍛煉半年以上。特別是對于現在的BIM技術,我們也組織教師去企業進行學習。“雙師型”人才學以致用,將基礎理論和生產實踐融會貫通,為了將新方法和新技術及時傳遞給學生。在教學過程與設計過程深度對接中,對教師的要求是既能教學又能完成設計任務,專業核心課的任課教師既可以是學院的專業教師,也可以是設計院的技術人員。
2.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首先,要深入企業進行調研,了解設計院對于各個崗位的職業需求。在專業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校企共同完善了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以學生為本、雙輪驅動、訓研創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雙輪驅動”即深化校企合作的“第一輪驅動”和加強教研結合的“第二輪驅動”。“訓研創一體”即通過對院內“理實一體 ”實訓場所的充分利用 ,開展教學單項實習和仿真實習,同時利用“校中廠”進行綜合實習和生產實訓,利用“廠中校 ”開展生產實習和頂崗實習。針對于城鄉規劃專業,我們也應了解設計院的需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開設課程,以實踐案例為導向,課程中模擬設計院的工作情境,并且在畢業答辯時請設計院人員來參與點評。
3.教學實踐平臺的搭建
實踐教學環節的實施,主要包括課程實訓環節、綜合實習環節及畢業頂崗實習環節。由企業全面參與課程實訓環節的組織,開展城鄉規劃方向課程標準建設,實踐教學內容比以往更多地加入了企業的建議,盡量將企業最需要的知識、最關鍵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質提煉出來,融入課程之中,突出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并通過以真實的規劃項目為任務的項目驅動法應用于實踐教學各環節。例如,我們去年在教學實踐環節中結合當時黑龍江的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以蘭西縣為例,設計院技術人員與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調研踏勘,然后進行圖紙的繪制,最后完成方案的匯報,使得學生經歷了設計的全部過程,加深對課程的理解和知識技能的掌握。
4.學生職業角色的轉換
由于我們的學生剛剛經歷了高中階段的學習,來到大學后,身份仍然以學生自居,沒有實現職業角色的轉變。特別是對于城鄉規劃專業而言,首先應擺在自己設計者的身份,在做規劃設計的時候要依據國家法律規范、行業標準、甲方意見和群眾意見,如果一意孤行,勢必會導致項目失敗。那么作為高職院校,我們要多組織企業人員來我們學校進行講座,告知學生工作性質。我們也可以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參觀實習,這樣可以使學生對于角色更好的轉換,只有這樣在課程學習或者頂崗實習中才能更好的接受理解專業知識。
二、結論
校企深度融合的職業素養培養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增強就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利于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工作在滿足個人可持續發展需要與滿足社會發展需要之間的有機結合;有利于解決當前的就業結構性矛盾,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在高職城鄉規劃專業辦學過程中,我們主要采取了“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教學實踐平臺的搭建、學生職業角色的轉換的措施來促進校企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李宇,夏麗芝,柴芬友.高職園林技術專業工程方向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 《現代農業科技》,2016 年第 1 期
[2]馬莉,郭蕊欣,王斌.高等職業院校專業建設“五個對接”的實踐研究.《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年第25期
[3]王蕾.探索多元化深度融合園林工程技術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的方法.《現代園藝》,2017年第5期
[4]溫和.高職園林技術專業多元化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實踐[J].黑龍江科學,2016(13)
[5]何力.基于“五個對接”的現代學徒制模式構建.《教育現代化》,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