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考政治主觀題承載著新高考一體四層四翼的要求,材料和設問既考查必備知識,更要求關鍵能力,還體現(xiàn)學科素養(yǎng),題目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新性愈加明顯。這使得高考政治主觀題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該文通過文獻分析法對高考真題進行材料分析,將材料分為要素結構、主體結構、過程結構,分別研究組織答案,在教學中取得了較好效果。
關鍵詞:高考政治;主觀題;審題;材料結構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3-00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070
從近幾年高考政治主觀題看,得分率普遍比較低,這反映了很多學生雖然掌握必備知識,但是缺乏關鍵能力,即高考要求的獲取信息和調動知識的能力。因此,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提升關鍵能力的訓練顯得尤為重要。
一、結構化審題的流程
二、結構化審題的要求
(一)審設問
從近幾年的政治主觀題看,其設問的結構包括考查知識范圍和考查類型。
知識范圍為我們明確了調動和運用哪些知識,一般分為兩種:一是運用某個具體的知識,這要求對該知識深入分析;二是給出一定的范圍,這需要在范圍內盡量選擇相關知識。
考查類型為我們明確了答案組織的思路和策略,一般分為原因類、意義類、作用類、如何類、說明闡釋類、評析類。不同的類型總體思路雖然都是原理結合材料,但是答題思路稍有區(qū)別。(見附表1)
以上是對知識范圍和考查類型的一般性分析,在實際做題中,還存在模塊差異。對于知識范圍來說,“經(jīng)濟生活”和“政治生活”往往給定范圍,這就需要教師對這兩個模塊進行宏觀把控。“生活和哲學”基本都是給定某一具體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對哲學重要知識進行深入分析。對于考查類型來講,同樣是原因類設問,“經(jīng)濟生活”的答案主要包括理論原因和材料原因等,而“政治生活”的答案往往從參與政治生活的不同主體考慮。
(二)審材料
高考題的材料一般都很精練,每句話都有其特定的涵義,即使一些材料出現(xiàn)重復性、冗余性的信息,也是符合其整體的內在結構的。因此,我們在審讀材料時,要明確每句話、每段材料在整個材料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材料的整體結構。
材料所呈現(xiàn)的事件往往都包括起因、經(jīng)過、結果三個要素。“經(jīng)過”又分為要素結構、主體結構和過程結構三種。
要素結構指事件發(fā)生過程的不同側面,這些側面之間是平行關系。2018年全國I卷第38題中的材料的事件是:馬拉松。事件原因是經(jīng)濟發(fā)展、國家戰(zhàn)略推進;事件經(jīng)過是場次增加、人數(shù)多、服務業(yè)發(fā)展、營業(yè)收入增加;事件結果:馬拉松熱。從事件的經(jīng)過看,“場次增加、人數(shù)多、服務業(yè)發(fā)展、營業(yè)收入增加”從不同的側面說明了馬拉松“熱”,或者說馬拉松的“熱”就是通過場次增加、人數(shù)多、服務業(yè)發(fā)展和營業(yè)收入增加這幾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的。
主體結構指事件發(fā)生過程的主體要素,這些主體之間往往代表不同的權力行使和職能配置。2016年全國Ⅲ卷第38題中材料的事件是“互聯(lián)網(wǎng)+”措施。事件經(jīng)過是以習近平為組長的黨的領導小組成立、全國人大通過《“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國家發(fā)改委提出報告,提出具體措施。事件的經(jīng)過看,“中央、全國人大、國家發(fā)改委”均做出反應,從不同主體說明了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的重要性。
過程結構指事件發(fā)生過程的時間順序。2018全國Ⅱ卷第40題中的材料的事件是雜交水稻。事件原因是設問問題;事件經(jīng)過:1973年三系配種、1989年兩系成功;1997年三代超級雜交水稻成功、2017年創(chuàng)造畝產新紀錄、培育“海水稻”、培養(yǎng)亞非拉人才;事件結果:為世界糧食生產做出貢獻。從事件的經(jīng)過看,“1973年三系配種、1989年兩系成功、1997年三代超級雜交水稻成功、2017年創(chuàng)造畝產新紀錄、培育“海水稻”,從時間的跨越上、從認識的反復性上體現(xiàn)了我國雜交水稻研發(fā)推廣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原因。
三、結構化審題的意義
(一)提供新的解讀思路,指明解題方向
在以往研究文獻時,一些教師將高考政治主觀題的材料分為結構優(yōu)良和結構不良型。所謂“結構優(yōu)良”,指的是材料與答案一一對應;“結構不良”指的是時間和事件上重復、冗余的材料,這種材料往往給閱讀者和答題者造成干擾,模糊學生對主干信息的認識。如果從方便學生答題的角度分析,我認為是可以這樣劃分的。但是將材料分為結構優(yōu)良和結構不良很有可能給人一種這樣的暗示:即結構不良的試題并不是高考的要求,而實際上,從近幾年的高考主觀題材料看,他們稱之為“結構不良”的高考材料考查得更為頻繁。“結構不良”的材料本質上也符合其內在的邏輯結構。材料越重復,信息越冗余,說明出題人越在強調某個問題,這恰恰為我們的解題提供了思路。而本文將材料分為要素結構、主體結構和過程結構,這種表述更加中性,更易于學生和教師理解。
(二)優(yōu)化審題流程,提高答題效率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也認識到訓練的重要性。但是他們往往忽視了對材料的分析,或者對材料的分析流于形式,未能具體分析材料的結構。高考最突出的就是其選拔性功能,按照結構功能主義的思想,它的選拔性功能決定了必須有相適應的問題結構,因此,對高考政治主觀題的材料結構進行精準分析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審題過程流程化,明確不同階段要求,能夠幫助學生精準地分析材料,提高答題效率。
三、結語
高考政治主觀題考查的形式越來越多樣,主要體現(xiàn)為主觀題材料結構的豐富性,既有傳統(tǒng)的要素型結構,又出現(xiàn)了主體型和過程型。高中政治教師只有在平時的復習中幫助學生學會對文本進行分析,對材料進行適當?shù)姆诸悾拍苷业浇鉀Q問題、組織答案的方法。不過,要素型、主體型和過程型材料結構并不能完全涵蓋全部的高考材料類型,這需要廣大的高中政治教師共同研究,集思廣益,集體勾勒出高考政治主觀題材料的全貌,為教師備考指明方向,為學生復習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張霞.高考政治主觀題解題方法指導[J].廣東教育(高中版),2018(3).
[2]牛文斗.高考政治主觀題解題技巧[J].新課程(中),2010(2).
[3]張少銳.淺析高考政治主觀題的解題技巧[J].才智,2015(11).
[4]李天賜.2018年高考新課標全國文綜卷Ⅰ政治試題解析[J].中學政史地(高中文綜),2018(Z2).
[5]王華寶.從高考政治試題看理性精神的培育——以2017年全國新課標Ⅰ卷文綜政治第39題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7(29).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岳志斌(1988— ),男,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