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是一門涉及內容廣泛的課程,課堂講述環節也是比較復雜的。本文對這門課中需要注意的教科書與經典著作、教材與講授這兩對重要關系進行展開講述,旨在為教師和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門課程,把握重點,以此來更好地解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環節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活動;方法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3-019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166
一、教科書與經典著作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這門課程在大學是作為一本教科書存在的,并且和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相互匹配著作為大學馬克思主義原理課堂上的經典著作文本,也作為相關專業學生研究這門學科的基礎讀本。他們具有共同性,具體表現在:首先,兩種文本的理論和精神所具有的本性是相一致的;其次,所具有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一致的;再次,兩者的理論訴求是一致的;最后,兩者的根本目的性是相同的。這些共同性是教材編寫者在撰寫過程中強調的,并且結合教學實際,師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也很少在這四點上出現什么大的問題。關鍵是來探討兩者的差異性。
(一)原生態與衍生態的差異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這本教科書的編寫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以經典著作的形式存在的馬克思主義原理才是最初形式的馬克思主義原理,也是所謂的原生態。而我們日常所接觸的,有關于馬克思主義的教科書是衍生而來的馬克思主義原理,相對于經典著作而言,缺乏系統化、理論化的特點。
教科書在傳達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思想內容,自身特點和成果展示的過程中,結合教學特點重新規劃一下自己的詮釋思路和演繹特點,這樣更符合教學心理,也便于學生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文本。
(二)直接性與間接性的差異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作為一門課程所使用的教材,它的編寫過程一定是滿足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明白什么樣的知識體系能夠滿足學生精神需要,同時也能在評估測評的基礎之上,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同時對學生所能接受范圍之內的知識體系進行梳理。由此可見,教科書本質上是以教學為目的,更側重于教學環節,不論形式還是內容都傾向于師生對話。
(三)多樣性與唯一性的差異
馬克思主義相關的教科書作為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者學習的工具,所以在編寫過程中,一定要考慮不同文化水平的學習者的能力,面向的受眾就有多樣性,那么就一定會造成教材的多樣性,否則就會違背了目前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理念。而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具有唯一性的,當然也是在相較于教材的前提下,對于任何讀者和研究者而言,經典著作都是唯一的、既定的,不隨讀者的多樣性而改變。
二、教材與講授的關系
(一)既成性、穩定性與生成性、動態性的差異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這本教材一旦出版放入到學校進行使用,就不會出現頻繁改動的情況,在實踐過程中是具有穩定性的。可是在馬克思主義的課堂上,無論是教師的講授還是學生的學習,這一過程都是動態的,不是一成不變的。甚至這種改變和流動性是值得鼓勵和提倡的,因為教學環節中面向的主體更加廣泛和多樣,教師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需要,和他們的實際學習水平,在平衡大家需要的基礎上進行授課。在此基礎上構建的課程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的課堂更具有個性化。
(二)普遍性、共同性與特殊性、獨特性的差異
馬克思主義相關的教材在編寫方面都是具有共性的,因為在編寫的過程中他們所編寫的基礎都是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所以在內容上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和相似性,主要表現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上。但在講課環節上則更多地表現出獨特化和特殊化的特點,由上文可知,講課環節是具有多元化的,這是由學習者的個性所決定的。在課堂環節教師授課主要側重于如何轉變思想,不同的教師講授這門課有不同的風格,教師思想的個性化呈現出課堂內容的多樣化。
(三)目的性、客體性與工具性、主體間性的差異
教材按照課程目標編寫,是對人才最終需要掌握能力和知識的一種期待,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目的,而教學過程則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的一個工具,且由上文表述可知,其更具有主觀性和主體性。同時,教科書是具有客觀性的,它是一個承載思想和觀念的載體,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體,靈活的教學過程服務于課程目標。
三、結語
馬克思主義這門課程不論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還是奉行資本主義的國家,這個經典都值得被傳遞,而傳遞的主要形式就是課程。在學習過程中應注意以上所闡述的問題,了解問題和注意事項,才能更好地掌握這門課程,把握好如何學習。
參考文獻:
[1]李德芳,張云閣.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新探索——“第二屆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與學術研討會”綜述[J]. 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4).
[2]倪志安.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中應處理好的三個重要關系[J].教學與研究,2008(8).
[3]彭繼紅.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和時代性——《馬克思主義原理》教學的一些體會[J].教學與研究,1993(4).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姜美慧(1989.1— ),女,漢族,吉林四平人,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