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離不開創新教育,把創新教育巧妙、有機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并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尤為重要。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對學生滲透創新意識的培養,在積極評價中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為學生營造創新的氛圍,讓學生成為創新的主人。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創新意識;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4-008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079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的關鍵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由此可見,樹立全民族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人才,是國家和民族生存發展的關鍵,也是現代教育的根本任務。作為學校教育主要形式的課堂教學,如何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在導入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常言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新課時能否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往往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教師言簡意賅的開講,恰到好處的提問,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誘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主動探討和發現問題。在導入環節中,可以運用情境導入法、問題導入法、設疑導入法,也可以聯系生活實際,激趣導入,還可以由教師直接運用簡介背景導入。總之,要使用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形象地感知課文、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導入方法,要能夠喚醒學生的探索和創造的意識。
二、在民主教學中營造創新意識氛圍
教學環境與學生學習有著密切的關系。民主、寬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就像人生活在最適宜的氣溫下一樣心曠神怡、情緒高漲,可以使學生在心理放松的情況下形成一種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大膽想象,主動參與,產生善學、愛學的激情,使創新得以實現。反之,如果課堂氣氛嚴肅,就會抑制學生的積極性,阻礙學生的思維。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首先要做到熱愛學生、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激勵學生。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學生才能熱愛教師,才能使學生放開膽子敢想、敢問、敢說、敢試,才能主動地追求和創新。教師要用親切生動的語言,微笑和藹的表情,自然真摯的體態表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商量的口氣與學生交談,如“誰想說說”“誰來幫幫他”……從而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和求知興趣,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在合作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既要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又要發揚合作精神,在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合作、探究性學習要讓學生作為主動的求知者,要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這就需教師有效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學生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首先,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特點引導學生質疑,努力創設問題情境,提供質疑的契機,讓學生有法可循。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由于競爭意識和好勝心的激勵,他們自然會竭盡全力想出一些與他人不同的主意,由此點燃創新思維的火花。
其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學習文中的內容。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合作、探究的基本步驟和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在細細品味后談自己獨特的感悟,從而在個性化理解中激發出學生的創新意識。
第三,每篇課文都有留白,作者不會把頭腦中所有的思維內涵都表達出來,而是等待讀者去加工和填補。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按照文章的線索、思路和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挖掘和表達出空白處的內涵,達到對文本材料的充實完善和創造性解讀。
四、在積極評價中激勵學生大膽創新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走向,影響著教學效果。在“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理念的倡導下,肯定的、積極的、富有激勵性的評價可以激活教學氣氛,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及時的評價、及時反饋矯正,是對學生嘗試結果的判定。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集思廣益。
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問,并評選每課的最佳問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學習自然就成了學生自身的需要和快樂的源泉,他們自然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也就會提出很多問題。
五、拓展延伸,在自主學習中讓學生成為創新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每個學生都有創造的欲望,創新教育就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意識到自己的創造力,并在創造活動中感受到創造的愉悅和快樂,因此,課堂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創造思維的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自由思考。
只有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才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解放學生的思想,落實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真正給予學生自由,放松學生的身心,給他們一個自由的空間,激發學生的靈感,發展和尊重學生的個性。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選擇自主學習,喜歡合作的學生則可以選擇與同伴合作,既能滿足多樣化的學習,又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奇,劉汝德等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 陳志強.淺談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8(12).[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王保軍(1972. 7— ),男,漢族,河北寧晉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