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它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的必要手段。課外體育活動則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學校體育目的的重要途徑。筆者在對石家莊市第一中學體育課和體育課外鍛煉情況的調查中發現,體育課和體育課外鍛煉的開展不盡如人意,學生的身體健康在體育課和體育課外鍛煉中并沒有得到很好發展和提高,針對這一現象筆者運用文獻法和問卷調查法深入了解其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從多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以糾正當前存在的問題,期望學校體育課和體育課外鍛煉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體育課;課外鍛煉;體育與健康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3-012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115
一、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號召,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中央文明辦等七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計劃明確提出,要切實保障體育課時,嚴格落實每天鍛煉1小時。作為體育教師,我們應當積極響應這一號召。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學業壓力日益增加的情況下,體育課越發被教師和學生忽視,體育課與體育課外鍛煉時間被縮短,學生通過體育課和體育課外鍛煉的學習對于運動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效果甚微。除此以外,由于缺乏必要的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呈現下降的趨勢,這一現象在高中階段是較為常見的。那么,作為體育教師,我們務必要重視體育課和體育課外鍛煉的開展。體育課和課外鍛煉如何開展以及怎樣開展得更好便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體育課和體育課外鍛煉的開展現狀
(一)體育課程的開展現狀
1.體育課程的內容與開展現狀
通過實地調查,石家莊市第一中學各年級體育課均為每周2節,教學項目分為足球、籃球、排球、壘球、健美操、武術、體能幾個選擇。學生通過選修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進行學習,但是在選擇過程中學生不免出現“隨大流”的現象,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組織以及對學生的管理缺乏系統性,導致體育課的教學效果較差。偶遇霧霾或陰雨天氣,體育課則由室外課改為室內課,大多數的室內課實質是自習課,甚至被其他學科的教師占用,學生的體育課變得少之又少。而高三年級體育課程開展情況尤為不理想,體育課被各類文化課學習所取代,學生的鍛煉時間被嚴重縮減,身體素質很難得到鍛煉和提升。
2.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參與情況及滿意程度
通過調查問卷顯示,體育課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進行參與,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的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但是由于繁重的學業,學生即使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也會利用體育課的時間選擇在教室進行自習。同時,在體育課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放羊式教學”以及缺乏系統的教學組織管理,致使學生對運動項目缺乏了解及鍛煉,漸漸對該運動項目失去興趣。研究顯示:40%的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滿意度不高。
(二)體育課外鍛煉的開展現狀
1.體育課外鍛煉的內容與開展現狀
通過實地調查,石家莊市第一中學體育課外鍛煉分為課間跑操和課外活動。課間跑操時間為每天上午第二節課后的大課間,以高一高二年級全體學生跑操的形式展開;課外活動的時間為每天下午第三節課,以自由活動的形式展開。課間跑操稍帶有強制性,因此開展較為順利,而高三年級取消體育課外活動時間,因此,體育課外鍛煉的開展情況在高一高二年級開展較好,在高三年級則開展較差。
2.學生對體育課外鍛煉的參與情況及滿意程度
由于體育課外鍛煉除跑操外,缺乏系統的組織與管理,同時學生對運動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術技能的匱乏,以及繁重的學業,大多數學生在課外活動時間在教室進行自習,少數學生在操場散步,極少數學生選擇在操場鍛煉,高三年級則沒有機會參與體育課外鍛煉。50%的學生參與體育課外鍛煉,而90%的學生對體育課外鍛煉滿意度低。通過調查顯示:95%的學生希望學校將體育課外鍛煉系統地組織起來使學生積極參與。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體育課的選擇多為傳統項目,在社會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新興運動項目如雨后春筍。學生對現有的運動項目喜歡程度較低,在課程選擇中不免有隨波逐流,“隨大流”的現象,這會使學生對自己所選擇的運動項目學習興趣打折扣。并且,學生對于體育課的重視程度較低,這也使學生體育課的學習效果不理想。
2.學生在有限范圍內選擇喜歡的運動項目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激發了自己的運動興趣,培養了運動愛好,有利于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為課外體育鍛煉打下基礎。但是,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準備不充分,在教學過程中缺乏教學系統性,導致學生對運動項目的學習熱情大打折扣,致使學生在體育課上沒有很好地掌握運動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體育課外鍛煉的開展。
3.雖然學校規定每天下午第三節課為體育課外鍛煉時間,但是學生并沒有積極參與體育課外鍛煉。體育課外鍛煉缺乏系統性,放任學生自由活動,由于學生沒有很好地掌握一到兩項運動技能,并且沒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因此浪費了課外體育的鍛煉時間。
4.體育課與體育課外鍛煉缺乏銜接。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上沒有很好地使學生掌握運動知識技能,導致學生沒有利用好體育課外鍛煉時間,這也就很難使學生培養運動的習慣,也就不利于身體素質的提高。
5.高三年級由于升學的壓力,體育課程少之又少,課外體育鍛煉時間也為零,這致使高三年級學生嚴重缺乏體育鍛煉,身體素質呈下降的趨勢,這違背了學校體育的目標,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二)建議
1.學校在體育課運動項目加入新興運動項目,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體育課的教學水平和效果。學生積極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運動項目,并且學習掌握這一運動技能,為其培養運動興趣愛好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學校應監督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以及體育課外鍛煉,避免利用體育課上自習的情況發生,保證每一節體育課的教學效果。
2.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恪盡職守,認真選擇教學內容和方法,在教學組織和設計上認真選編,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需求,充分利用好一節課的時間,通過指導學生身體練習,使學生掌握運動項目的基本知識以及運動技術技能,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的運動愛好。
3.學校應將體育課外鍛煉系統地組織起來,以競賽、游戲、社團等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外鍛煉,使每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到體育課外活動中,并從體育課外活動中受益。學生通過體育課外鍛煉更好地掌握了運動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緩解學業的壓力。
4.充分做好體育課與體育課外鍛煉之間的銜接,防止兩者脫節。學生在體育課上掌握一到兩項運動技能,培養好運動習慣,就可以充分利用體育課外鍛煉時間進行身體練習,這樣既保證了體育課外鍛煉的開展,同時更有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5.高三年級學生可以通過步行或者慢跑等積極方式上學、回家。由于面臨升學,當務之急是學業,但是學生身體素質下降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在體育課外鍛煉缺失的情況下,利用好上學以及放學的時間,通過步行或慢跑的形式進行鍛煉,既培養了學生的運動能力,也可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能。
參考文獻:
[1]郝思哲.體育課教學質量與學習滿意度及課外體育鍛煉意向關系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2(1).
[2]宋麗丹.加強體育課,促進青少年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研究[C]//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2015.
[3]羅少功.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理論研究[D].河南大學,2013.
[4]翟昕元,張一民.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對中學生體質的影響[C]//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三).2015.
[5]馮曉玲.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的成因分析與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
[6]金宗強,姜衛芬,鮑勇,等.“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中學生體育課運動負荷測試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1).
[7]郭海玲.中學體育教師對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現狀認識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8]周倩怡,陸華忠,盧三妹,等.高校體育課與陽光體育相結合的改革實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2(6).
[9]李燕妮.關于高校體育課外活動的發展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9).
[10]陳淑玲.高校體育課外活動現狀與對策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
[11]馮澤瓊.少年強則國強——試論“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的價值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3).
[12]喬玉成.青少年鍛煉習慣的養成機制及影響因素[J].體育學刊,2011(5).
[13]陳鳳蓮.論如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與習慣[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96(12). [責任編輯 杜建立]
作者簡介: 王曉屹(1993.12— ),女,漢族,河北保定人,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