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曼 徐華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歸納法等研究方法,通過檢索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1980-2018年)收錄的有關身體協調能力的文獻為研究對象,旨在對提高和改善身體協調能力方面有較為全面的了解,為今后研究人體運動機能水平以及身體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參考理論和依據。
關鍵詞:身體協調能力;體能訓練;身體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3-017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158
隨著時代科技的迅速發展,國民身體素質有所下降,功能性體能訓練逐漸滲透社會體育事業。其中,身體協調能力素質也受到各學術界學者的逐漸關注。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本文中的研究文獻數據是通過CNKI中國知網對關于身體協調能力方面的文獻進行檢索,將研究結果進行整理與分析。
(二)歸納法
將檢索的相關文獻進行歸納與總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通過不同的專項運動來提高身體協調能力方面的研究分析
宋宜清、黃福嬌學者指出運用運動生理學分析復雜多變的武術技術動作得知,武術動作套路運作的連貫性、聯動性,都能從整體上改善和提高身體的協調能力。張娜、李愛華等研究學者一文中,通過對北京市某跆拳道館中30名訓練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并進行整理與分析,得出結論:身體協調能力對跆拳道連貫動作是非常有幫助的。誠然可見,要想提高身體協調能力,我們需要加強身體靈敏速度和動作速度,以及身體柔韌性和平衡性的培養。無論是武術還是跆拳道的一系列動作都能將這些加以強化,使身體機能水平得以改善,從而提高身體協調運動能力。
楊俊濤與馬麗娟等眾多籃球運動研究學者指出:經常參與籃球運動,學習并掌握籃球中左右手交替運球,反方向完成技術動作練習和變換練習組合等專項訓練均能顯著提高身體協調能力。在球類運動中,蘭曉巍等研究學者認為足球的專項練習訓練,左右腳交替運球,轉身射門等技術動作練習,不僅能將技術動作更熟練,更連貫,也能迅速提升身體協調能力,以便取得優異運動成績。
楊得峰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方法對山東省某市部分青少年進行了為期半年的調查研究,得出結論:游泳不僅能改善青少年心血管及呼吸機能,消化系統也得到了改善,更重要的是游泳能使青少年神經系統保持長時間的興奮狀態,更好地協調了運動中樞及神經肌肉的協調性,同時也提高了神經的靈活性,從而對青少年的身體協調能力也大大提高。
何金華和王文生兩位學者針對14-15歲年齡段的男女少年,進行并采取多種跳繩訓練方法,為期三個月,通過實驗組與對照組測試結果進行比較,實驗組的前后測進行比較,對照組的前后測進行比較,得出有利結論:跳繩是一項有助于提高身體協調能力的運動。
由此可得出,無論是從事何種運動,都與身體協調能力息息相關,先天能力占一部分,但是也可以靠后天鍛煉和培養從而得以加強與改善。這些學者的研究具有鮮明的觀點,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參考依據,從論文層次劃分和篇數上來看,這方面研究很缺乏,所以,進一步細化研究的空間很大。
(二)通過韻律操來提高身體協調能力方面的研究分析
舒世粉學者通過對啦啦操選修課程班級的35名女學生,在課堂中運用啦啦操動作中的上下肢配合,強烈動感的節奏感,還有身體動作與強有力音樂節拍的配合,進行了實驗前后對比。實驗表明,啦啦操運動對大學生的身體協調性有顯著的提高。另外,李偉在文中表明,街舞中的動作不僅是由走、跑、跳組合而成,也是通過身體各個關節和身體各方向旋轉,方位變換,連貫起來組合成套,其中能牽引人體各部位肌肉群的協調性,從而全面提高身體協調能力,順勢完成街舞一系列變換高難度動作。李俊怡、胡悅等學者在討論民族健身操在學校開展的前景下,使學生了解民族特有的文化,有利于繼承并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也表明民族健身操不僅可以使身體達到健康狀態、身心愉悅,還能通過不同舞種和身體姿態的變換從而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身體協調能力。
以上三位學者通過研究表明,操舞動作加上音樂節拍的配合,能帶動身體肌肉群,各個關節,上下肢的配合,從而帶動全身性的協調性。兩位學者的研究結果均有較新實質性的意義,為今后身體協調能力相關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對于將各類簡單易學的韻律操有針對性改善身體協調能力,還有很多待解決問題,更細化更具體的動作要求標準,使之成為一項持久發展的運動項目。強化此項目并推廣到城鄉的學校體育中,值得我們后來人進一步探索。
(三)通過器樂學習來提高身體協調能力方面的研究分析
齊婭琳一文中提到:人腦分為左右兩半球,左右大腦的神經中樞需要均衡發展,故利用器樂學習來訓練大腦神經系統的協調性和平衡性,使左右腦協調發展,從而使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得到發展。所以,我們加強后天對大腦的神經訓練,開發智力,開發左右腦,通過大腦神經系統對音樂的感知,肢體與器樂彈奏的配合,能夠促使身體協調性得到很大的提高。邱波學者也表明身體的協調性是能靠后天鍛煉培養的,利用二胡演奏,通過有節奏感的音樂,將身體的神經系統、各個關節以及肌肉的張力與收縮,充分地協調帶動起來,從而帶動身體性協調性配合,達到身體和情緒演出時的最佳狀態。杜青蘭在文中也認為通過鋼琴彈唱,利用正確的歌唱方法,專業性編配的伴奏織體,可加強腦和手的配合,再加上鋼琴彈唱訓練中的“角色互換”,都能有效地提高身體協調能力。可見,以上三位學者的研究表明,利用器樂學習,對人體的身體協調能力具有顯著提高。此外,不僅對身體協調能力有促進作用,也對人體的大腦均衡發育,各項機能水平都有所提高和改善。學者們的研究思路和論點均較為新穎,為今后我們的研究提供思路與新方向,根據所搜索文獻顯示,此方面文獻較少,有些細化方面值得我們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