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在胃鏡治療肝硬化并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月份至2018年12月份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每組患者5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普通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優質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優質護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總體護理效果,有效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
關鍵詞:優質護理;胃鏡;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其并發癥較多,其中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具有極高的病死率[1]。所以患者在出血時,務必采用有效的止血手段,以保障患者的生命質量,采用胃鏡下治療肝硬化并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臨床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本文以2018年1月份至2018年12月份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份至2018年12月份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每組患者5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普通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優質護理。對照組患者男39例,女11例,平均年齡(51.56±16.82)歲,觀察組患者男36例,女14例,平均年齡(53.27±16.75)歲。首次出血患者63例,二次出血患者37例,患者家屬均簽訂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行胃鏡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普通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優質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①部分患者在術前會出現焦慮、恐慌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并將治療過程與疾病相關知識告知患者,向患者解釋手術治療的必要性,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幫患者樹立信心。術前禁水、禁食6h~8h,在術前15min~30min使用山茛菪堿10mg對患者進行肌肉注射,注射山茛菪堿可有效抑制胃液分泌及胃部蠕動,采用注奧曲肽(50μg/h)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在減少胃液分泌及胃部蠕動的同時可將門靜脈壓力降低,減少患者在術中的出血量。
②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注意患者嘔吐物。、大便的形態與顏色,注意是否再次出現便血、嘔血等情況,同時遵醫囑給予止血、抗感染輸液治療。術后2d后可引導患者輕微下床活動,2周內不可過度活動,向患者及家屬做好飲食護理宣教,并講解飲食不當的危害,2周內可給予半流質食物,將口服藥物碾碎服用,以減少藥物對患者的血管造成損傷。
1.3 療效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兩組患者發生并發癥的發生率(并發癥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21.0軟件中分析,率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Plt;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出現再出血2例,潰瘍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8%,對照組患者出現再出血4例,潰瘍1例,穿孔2例,胸骨后疼痛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8%,(x2=4.421,P=0.036),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肝硬化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極易引發各種并發癥,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多數肝硬化患者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都會引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且易造成出血[2]。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手段是用胃鏡下治療肝硬化并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其具有損傷小、恢復快、出血定位準確等特點,患者在進行手術之前有著充分的心理準備及患者術后的病情觀察、飲食宣教等可有效預防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了優質護理,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優質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在普通護理的基礎上將護理工作進行強化,將整體護理水平進行提升。護理人員在患者進行手術之前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術后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強化止血與抗感染護理,降低了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的幾率,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科學有效,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瑞玲. 胃鏡下治療肝硬化并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護理[J]. 基層醫學論壇, 2017, 21(9):1092-1093.
[2]邊召杏. 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護理經驗[J]. 飲食保健, 2017, 4(4):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