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觀察鳥巢式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出生的66例新生兒,將其作為對象展開臨床分析。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新生兒33例。對照組為常規護理,觀察組為鳥巢式護理。結果:兩組護理后新生兒生長情況的比較差異顯著(P<0.05)。兩組新生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鳥巢式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可充分促進新生兒的生長,提高新生兒的體質量,提高新生兒家長對護理措施的滿意度,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鳥巢式護理;新生兒;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出生的66例新生兒,將其作為對象展開臨床分析。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新生兒33例。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15例;日齡為1d~5d,平均日齡為(3.12±0.42)d;體重為2300~4500g,平均體重為(3400.61±50.36)g。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6例;日齡為1d~6d,平均日齡為(3.57±0.64)d;體重為2200~4600g,平均體重為(3400.53±50.48)g。納入標準:(1)所有入選均為新生兒;(2)所有新生兒家屬均認可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兒;(2)顱內出血的新生兒。兩組新生兒資料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為常規護理。注意對新生兒實施保暖防護,定期密切關注暖箱內的光線、溫度,為新生兒提供舒適的生存環境。
1.2.2觀察組為鳥巢式護理。在對照組基礎上,為新生兒實施鳥巢式護理。將浴巾放入到暖箱中,浴巾的厚度約為3cm左右,主體大小要與暖箱中的床墊相匹配。將浴巾的四個角,向內并向下卷曲成條形狀態,順著新生兒的身體四周進行圍繞,將浴巾制作長發鳥巢形狀,頭端厚度為6cm,兩側和腳端厚度為10cm。在對鳥巢形狀的浴巾使用前,先將其放入到暖箱中進行預熱,預熱時間至少為30min,鋪上床單。將裸體的新生兒放入到暖箱中,在新生兒頸下放入軟枕,調節暖箱中的溫度[1]。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新生兒經過護理后,體質量情況、10d生長狀況、頭圍情況,同時制定臨床護理滿意度評價標準:①十分滿意(80~100分):新生兒體質量超過25mg,生長狀況較好;②滿意(60~79分):新生兒體質量超過20mg但低于25mg,生長狀況一般;③不滿意(60分以下):新生兒體質量未超過25mg,生長狀況緩慢甚至未生長。總滿意=(①+②)/(①+②+③)*100%。
1.4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統計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配對t對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兩組護理后新生兒生長情況
根據表1,兩組護理后新生兒生長情況的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比較兩組新生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
根據表2,兩組新生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
3 討論
目前,臨床中對新生兒進行護理時,常用的護理方法為常規護理。但是,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常規護理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會對新生兒的體質量產生較大促進作用。在此基礎上,臨床開始重視新生兒護理方法。曾有研究指出,鳥巢式護理方法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較好[2]。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分析鳥巢式護理方法對新生兒的作用,明確該護理方法可有效提高新生兒的體質量,促進新生兒的身體生長。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10d的生長為(13.52±2.34)mm,對照組護理后10d的生長為(9.85±2.17)mm。該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的生長速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此外,觀察組家長的十分滿意度和滿意度分別為75.76%和96.9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67%和78.79%。由此可表明,觀察組的整體護理效果更好。在對新生兒實施鳥巢式護理時,主要是對新生兒所要生存的暖箱內環境進行護理,將浴巾制作成鳥巢形狀,使患兒的生存環境更加舒適。
鳥巢式護理,屬于新穎性護理方法,主要是圍繞新生兒的身體狀況,對其生存環境進行綜合護理。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研究重點分析鳥巢式護理方法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媚梅.觀察鳥巢式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7):7244-7244.
[2]任會玲.鳥巢式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對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7,24(1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