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回饋教學用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及對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就診于我院潰瘍性結腸炎患者106例,按就診順序平均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分別行常規健康教育和基于回饋教學的健康教育。觀察患者干預前后的用藥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結果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用藥依從性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干預前的評分(p<0.05),且干預組患者干預后的用藥依從性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常規組患者干預后的評分(p<0.05)。結論 回饋教學用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健康教育中,可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效果顯著。
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服藥依從性;健康教育;回饋教學
潰瘍性結腸炎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性疾病,以結腸黏膜連續性和彌漫性炎性反應為主要病理改變,患者多會出現腹痛、腹瀉、膿血便等癥狀,潰瘍性結腸炎具有病情遷延和易復發的特點,且易并發腸穿孔、腸瘺和消化道癌變等疾病,患者需長期服藥,但患者用藥依從性差是影響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回饋教學應用于護理中是通過讓患者復述醫護人員提供的信息,對患者的記憶情況和理解力進行評估的方法[1],為了探究其用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筆者進行了如下研究: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就診于我院潰瘍性結腸炎患者106例。納入標準:經結腸鏡檢查確診,符合2012年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學組制訂的《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中的相關診斷標準[2],處于緩解期,患者充分了解本次研究,且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排除標準:慢性血吸蟲病和腸結核等導致的感染性結腸炎者,缺血性腸炎者,放射性腸炎者,合并腸道局部狹窄及結腸癌者,合并嚴重并發癥者,精神障礙者及溝通障礙者。
按就診順序將106例患者平均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常規組53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2例;平均年齡為(40.95±4.51)歲;平均病程為(6.19±1.73)個月;病情:輕度25例、中度19例、重度9例。干預組53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平均年齡為(40.91±4.56)歲;平均病程為(6.23±1.78)個月;病情:輕度23例、中度20例、重度10例。統計學分析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常規組: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需告知其癥狀緩解后逐漸減少藥物的劑量,避免病情復發;并告知患者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劑和氨基水楊酸類制劑等治療,會產生皮疹、多毛和骨質疏松等副作用,但停藥后副作用會消失。
干預組:患者實施基于回饋教學的健康教育:由科室護士長和4名護士組成研究小組,通過“頭腦風暴法”制定適合本次研究的健康宣教內容,明確用藥方法(與常規組相同),具體實施步驟如下:⑴傳遞信息:護理人員應用通俗易懂的向患者講解用藥方法,并說明按時按量服藥的重要性。⑵復述信息:護理人員讓患者復述用藥方法,并進行針對性的提問。⑶效果評價: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復述的信息對其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進行評估,若復述準確、全面,則健康教育結束;若復述有誤,則需給予針對性指導,直至患者完全掌握。⑷結尾開放式提問:患者掌握用藥方法后,護理人員可進行開放式提問,對患者的掌握程度進行再次評價。
所有患者均進行6個月的隨訪。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用藥依從性及生活質量。
應用Morisky用藥依從性問卷(MMAS-8)[3]對患者的用藥依從性狀況進行評估,問卷共包括8個條目,其中第1、2、3、4、6、7個條目的“是”計為0分、“否”計為1分,第5個條目的“是”計為1分、“否”計為“0”分,第8個條目可分為“從不”、“偶爾”、“有時”、“經常”和“總是”,分別計為1分、0.75分、0.5分、0.25分和0分,總分0~8分,且總分越高,則患者用藥依從性越好。
應用中文版炎癥性腸病問卷(IBDQ)[4]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問卷主要包括腸道癥狀、全身癥狀、情感能力和社會能力4項內容,共32個條目,每個條目分值為1~7分,總分為32~224分,且評分越高,則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22.0軟件分析處理研究數據。若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用藥依從性和生活質量: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用藥依從性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干預前的評分(p<0.05),且干預組患者干預后的用藥依從性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常規組患者干預后的評分(p<0.05)。見表1。
3.討論
常規健康教育僅在患者出院時給予一過性用藥指導,注重知識的單向傳授和灌輸,忽視了患者知識的掌握情況,其出院后會逐漸淡忘或忽視醫囑,影響治療效果。回饋教學使健康教育信息呈雙相傳遞模式,可讓護理人員快速檢查患者記憶和理解上的錯誤,并及時糾正患者的錯誤記憶,在不斷的提問和反饋中,患者掌握了服藥的正確方法,為患者出院后按時、按量服藥提供了保障,可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質量。本次研究中,干預組患者實施基于回饋教學的健康教育后,用藥依從性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干預前和常規組患者干預后的評分(p<0.05)。
綜上所述,回饋教學用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健康教育中,可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符麗曼,張曉菁,黃春香.回饋教學對緩解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運動訓練依從性的影響研究[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8,24(2):206-209.
[2]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學組.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2012年·廣州)[J].中華內科雜志,2012,51(10):763-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