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在消化內科患者護理中開展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選某院收治的消化內科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者經過相應護理之后的心理狀況改善效果以及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在兩組患者焦慮癥狀評分、抑郁癥狀評分在護理之后觀察組患者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lt;0.05;兩份組患者滿意度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lt;0.05。結論對消化內科患者在臨床護理中加強健康教育,可以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緩解緊張、疑慮、焦慮等不良情緒,提升遵醫性,從而利于治療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健康教育;消化內科護理;臨床應用效果
引言
消化內科是醫院護理的重點區域,消化內科患者的病癥復雜而且變化比較快,以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潰瘍和消化道腫瘤等疾病為主,如果沒有及時有效的診療手段會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消化內科患者中,患者對于護理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其需要護理來穩定病癥,緩解壓力,降低病患壓力。很多患者由于對相關健康知識知之甚少,使得在遵醫性方面較差,從而對臨床治療及護理的開展方面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為此,十分有必要對消化內科患者開展健康教育。本文對此展開概述。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某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消化內科收治的病患80例,按照隨機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40例),行常規護理,觀察組(40例),對照組中男、女為25例、15例,患者年齡24-77歲,平均年齡(49.4±7.6)歲。觀察組患者男、女為24例、16例,患者年齡26-79歲,平均年齡(52.4±8.3)歲。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gt;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按照消化內科臨床護理方法進行常規護理,通過對患者進行日常指標的監控,從而使我們對臨床癥狀進一步的了解。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護理,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以及臨床護理方案,具體如下:(1)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利于后續工作的開展。同時向患者發放健康知識宣傳手冊,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等形式,讓患者更加了解自身疾病以及相關的治療知識、保健知識等,使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得到提升,從而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2)在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多與患者進行交流,護理人員應該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針對不良情緒患者進行及時的疏導,時期認識到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以平和的心態接受治療。此外,健康教育應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避免患者產生抵觸情緒,這對于提升健康教育效果是十分有益的。(3)著重向患者強調消化內科疾病與飲食的重要關系,結合患者具體病情,指導患者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告知患者疾病治療及康復期間的飲食原則,如應當進食清淡易消化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暴飲暴食等,以防使病情加重。(4)為患者營造安靜舒適的休養環境,使患者有充分良好的休息,從而對疾病康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1.3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焦慮情況評價采用SAS進行評分,抑郁情況評價采用SDS進行評分,以上兩項評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心理狀況越差。
(2)護理滿意度: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統計,分成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和計量資料比較分別行χ2和t檢驗,Plt;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評分
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差異不顯著,護理后觀察組的心理狀況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lt;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7.5%(39/40),對照組的這一數據僅為80.0%(32/40),兩組差異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lt;0.05)。詳情見表2。
m? e a ? p? :yes; font-size:11.0pt; mso-ansi-font-size:11.0pt;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mso-font-kerning:0pt; mso-fareast-language:EN-US; mso-bidi-language:EN-US;} .MsoPapDefault {mso-style-type:export-only; text-indent:18.0pt;} /* Page Definitions */ @page {mso-page-border-surround-header:no; mso-page-border-surround-footer:no;} @page Section1 {size:21.0cm 808.0pt; margin:2.0cm 49.6pt 2.0cm 49.6pt; mso-header-margin:36.85pt; mso-footer-margin:36.85pt; mso-paper-source:0; layout-grid:15.6pt;} 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page Section2 {size:612.0pt 792.0pt; margin:72.0pt 90.0pt 72.0pt 90.0pt; mso-header-margin:36.0pt; mso-footer-margin:36.0pt; mso-paper-source:0;} div.Section2 {page:Section2;} --gt;
摘要:目的:探討在消化內科患者護理中開展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選某院收治的消化內科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者經過相應護理之后的心理狀況改善效果以及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在兩組患者焦慮癥狀評分、抑郁癥狀評分在護理之后觀察組患者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lt;0.05;兩份組患者滿意度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lt;0.05。結論對消化內科患者在臨床護理中加強健康教育,可以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緩解緊張、疑慮、焦慮等不良情緒,提升遵醫性,從而利于治療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健康教育;消化內科護理;臨床應用效果
引言
消化內科是醫院護理的重點區域,消化內科患者的病癥復雜而且變化比較快,以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潰瘍和消化道腫瘤等疾病為主,如果沒有及時有效的診療手段會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消化內科患者中,患者對于護理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其需要護理來穩定病癥,緩解壓力,降低病患壓力。很多患者由于對相關健康知識知之甚少,使得在遵醫性方面較差,從而對臨床治療及護理的開展方面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為此,十分有必要對消化內科患者開展健康教育。本文對此展開概述。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某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消化內科收治的病患80例,按照隨機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40例),行常規護理,觀察組(40例),對照組中男、女為25例、15例,患者年齡24-77歲,平均年齡(49.4±7.6)歲。觀察組患者男、女為24例、16例,患者年齡26-79歲,平均年齡(52.4±8.3)歲。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gt;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按照消化內科臨床護理方法進行常規護理,通過對患者進行日常指標的監控,從而使我們對臨床癥狀進一步的了解。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護理,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以及臨床護理方案,具體如下:(1)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利于后續工作的開展。同時向患者發放健康知識宣傳手冊,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等形式,讓患者更加了解自身疾病以及相關的治療知識、保健知識等,使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得到提升,從而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2)在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多與患者進行交流,護理人員應該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針對不良情緒患者進行及時的疏導,時期認識到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以平和的心態接受治療。此外,健康教育應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避免患者產生抵觸情緒,這對于提升健康教育效果是十分有益的。(3)著重向患者強調消化內科疾病與飲食的重要關系,結合患者具體病情,指導患者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告知患者疾病治療及康復期間的飲食原則,如應當進食清淡易消化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暴飲暴食等,以防使病情加重。(4)為患者營造安靜舒適的休養環境,使患者有充分良好的休息,從而對疾病康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1.3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焦慮情況評價采用SAS進行評分,抑郁情況評價采用SDS進行評分,以上兩項評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心理狀況越差。
(2)護理滿意度: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統計,分成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和計量資料比較分別行χ2和t檢驗,Plt;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評分
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差異不顯著,護理后觀察組的心理狀況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lt;0.05)。見表1。
3討論
近年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大幅提高,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較大改變。消化道疾病已經成為了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發病率逐年提升,且消化內科疾病的種類多,呈現出多樣性,同時由于患者飲食規律和生活規律的不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化道疾病的診療效果,也給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帶來了著更大的挑戰。因此消化內科診療過程中必須要做好臨床護理,提升診療效果和質量。
研究顯示,消化內科患者中有很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進而影響到睡眠質量,促使生活質量的降低。而患者出現不良情緒的原因,除了與疾病造成的不適有關之外,患者健康知識掌握過少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為此,我們對消化內科患者開展了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者健康衛生與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度,幫助患者糾正錯誤生活習慣,調整身心狀態,繼而提高臨床療效,減少合并癥與再住院率。護理人員應注重個體化、針對性健康教育的制定與落實。
通過本文研究可以發現,接受健康教育的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在護理之后得到顯著緩解,心理狀況改善效果明顯好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且兩組患者滿意度觀察組也高于對照組,患者對健康教育護理模式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消化內科護理中引入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焦慮及抑郁程度,同時還能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提升治療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在臨床護理中進行廣泛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宋衛紅.健康教育在消化內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01)
[2]張欣.健康教育在消化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