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中醫體質辨識及干預在高血壓前期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觀察對象均為本院接收的高血壓前期患者,共抽選300例進行研究,時間為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間。以數字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常規管理)與觀察組(在常規管理的基礎之上,根據中醫體質辨識結果實施中醫調養和治末病健康管理)各占150例。比較兩組患者的血壓水平變化情況。 結果:干預前,兩組護理人員的收縮壓與舒張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明顯較干預前降低,且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結論:在高血壓前期治未病健康管理中應用中醫體質辨識與干預,可以促進血壓水平控制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高血壓前期;治未病;健康管理;中醫體質辨識;干預
高血壓為目前臨床中發病率極高的疾病之一,近年來,該疾病的臨床發病率伴隨著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呈逐年增長的趨勢,該疾病為導致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一項重要危險因素,中國疾病防控中心最新研究結果表明[1],我國高血壓防治的形式極其嚴峻,對此局面,應當于早期開展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針對高血壓前期患者實施積極有效的干預與治療,延緩疾病進一步發展。中醫體質辨識具備操作簡便、易于為患者接受、將已病防變和未病先防的治未病目標實現等優勢。本次研究特選取部分高血壓前期患者進行比對分析,以明確中醫體質辨識及干預在高血壓前期治未病健康管理當中的應用效果,其詳細研究內容整理如下。
1 資料、方法
1.1 資料
在本院接收的高血壓前期患者中選取300例作為研究對象,收治時間為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間。依據數字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例數均為150例。
對照組:依據患者的性別,男性患者例數占85例,女性患者例數占65例;年齡平均值為(54.43±4.59)歲;癥狀維持時間平均值為(4.59±0.52)個月。
觀察組:男性患者例數和女性患者例數分別為88例和62例;年齡平均值為(54.48±4.51)歲;癥狀維持時間平均值為(4.63±0.49)個月。
入選標準:年齡在40歲或以上的患者;無心血管疾病存在的患者;有頭暈、頭脹以及頭疼等癥狀存在的患者。
剔除標準:心血管風險等級為高危的患者;高血壓繼發性患者;有其他惡性病變合并存在的患者。
比對兩組高血壓前期患者的資料數據,組間未有明顯差距存在(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僅開展常規管理,即醫護人員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血壓水平等,叮囑患者開展低鹽飲食(每日鹽攝入量在6克以下)、戒煙酒(尼古丁與飲酒對于血壓水平的控制極不利)、嚴格控制體重(減重目標和減重速度依據患者的自覺癥狀以及臨床檢測相關指標確定,首次最佳減重目標為5公斤)、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等措施。
觀察組患者均在接受上述管理的同時,實施中醫體質辨識及干預,其詳細內容見下: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計兩組高血壓前期患者的血壓水平(舒張壓和收縮壓)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相關數據經過分析和匯總之后,均采用SPSS22.0版處理。兩組高血壓前期患者的血壓水平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若組間數據比對差異具統計學意義,則采用P<0.05表示。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干預前的舒張壓和收縮壓同對照組相比較,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舒張壓與收縮壓均明顯較干預前和對照組低,P<0.05。詳細結果見下:
觀察組患者干預前后收縮壓分別為(149.93±5.17)mmHg與(134.52±2.26)mmHg,其舒張壓分別為(91.15±5.72)mmHg和(82.26±4.13)mmHg。
對照組患者干預前后收縮壓分別為(149.86±5.09)mmHg和(145.59±3.41)mmHg,其舒張壓分別為(91.23±5.69)mmHg和(86.69±3.58)mmHg。
3 討論
祖國醫學認為,身體健康即為人體處于陰陽平衡的狀態之下,疾病的發生為人體陰陽失衡所致[2]。“未病”為隱性狀態,“已病”則為顯性狀態,祖國醫學當中的治未病即為在疾病發生之前開展預防操作,針對已經發生的病變開展相應的防治措施,預防其進一步發展,疾病恢復以后通過積極有效的改善措施預防病情反復發作[3]。目前臨床針對高血壓前期干預與管理,主要實施中醫治未病的思想或者理念,以促進患者生活質量與臨床癥狀的改善,將高血壓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減少,同時將疾病對靶器官產生的損害逆轉,充分發揮出治未病獨特的優勢,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4]。
高血壓疾病同中醫體質學之間有密切關聯存在,不同個體對病理過程的傾向性以及對于疾病的易感性均存在差異,體質差異和疾病治療以及預后改善之間亦有較大的關聯存在[5]。體質為影響高血壓發生的一項重要因素,且貫穿于疾病的整個發生過程當中。為高血壓前期患者開展中醫體質辨識,將患者的體質分型明確,并且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實施控制措施,以預防高血壓的發生[6]。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舒張壓以及收縮壓均顯著低于干預前和對照組。該研究結果進一步表明,為高血壓前期患者的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實施中醫體質辨識及干預,可以促進其血壓水平的改善,對疾病發生具有預防作用。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中醫體質辨識可以拓展固有的體檢模式,對體檢辨證模式的形成有利,且有利于結合體質辨識為患者開展針對性的干預方案,在亞健康人群中應用具有積極的保健作用和養生作用,且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其可促進中醫體質的改變,對機體健康有利。
總而言之,中醫體質辨識及干預在高血壓前期治未病健康管理中有顯著的應用效果,有進一步推廣實施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郭曉倩. 中醫“治未病”健康管理干預高血壓前期人群的臨床效果[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7, 15(16):1989-1992.
[2]梅超紅, 王德惠. 基于中醫體質辨識的生活方式干預對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影響[J]. 吉林中醫藥, 2017, 37(5):440-442.
[3]朱燕波, 王琦, 虞曉含,等. 中醫體質量表-41條目簡短版的結構效度和反應度評價[J]. 中國全科醫學, 2017, 20(26):3282-3286.
[4]俞潔, 周常恩, 陳梅妹,等. 大數據技術在中醫健康管理中的應用[J]. 中醫雜志, 2017, 58(14):1189-1191.
[5]莊曉鳴, 黃帥立. 從膏方調體談中醫治未病思想在2型糖尿病中的應用[J]. 江蘇中醫藥, 2017, 49(6):65-67.
[6]李寅, 艾靜, 湯崢冬,等. 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中醫體質分布規律初探[J]. 臨床誤診誤治, 2017, 30(7):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