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骨科高齡手術患者在醫院康復護理過程中護理管理經驗的分析與總結。方法:選取86例在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間,在本院接受骨科手術治療的大于70歲以上的高齡患者作為本次的觀察對象,將其均分為觀察組n=43例,采取常規護理模式,對照組n=43例,采取康復護理管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結果: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6.98%)較對照組(23.26%)更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為(13.11±2.54)d。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7.22±3.12)d,觀察組住院時間要短于對照組(P < 0.05)。結論:對高齡骨科手術患者康復護理管理,有利于控制并發癥,并促進患者術后恢復,縮短其住院時間。
關鍵詞:骨科;高齡;手術;護理
高齡骨科手術患者由于機體功能衰退,容易出現心律失常、低體溫、低血壓、下肢靜脈栓塞等并發癥,不僅會影響臨床治療效果,還會影響其術后康復。因此需采取一定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加強并發癥控制,促進手術治療順利實施。我院對 43 例高齡骨科手術患者采取了康復護理管理,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86例在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間,在本院接受骨科手術治療的大于55歲以上的高齡患者作為本次的觀察對象,將其均分為觀察組n=43例,對照組n=43例,其中,觀察組當中男26例,女17例,年齡為70~81歲,平均年齡為(75.2±4.9)歲,對照組當中男 24 例,女 19 例,年齡為 70 ~ 83 歲,平均年齡為(75.6±5.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骨折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健康宣教、用藥指導、出院指導等。觀察組實施康復護理管理,具體如下:
(1)體位護理:在詢問檢查患者骨折部位后,根據骨折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體位保持方法。對于脊柱骨折的患者則需保持側臥位或者平臥位使患者保持脊柱平穩狀態。
(2)移動護理:在搬運胸腰椎骨折類患者時,應采取滾動法或者平托法來保持患者的身體軸心線與脊柱一致,以防止脊柱發生扭轉屈曲,造成二次傷害,在搬運股骨骨折類患者時,專業醫護人員托扶并適當牽引患者受傷肢體。
(3)身心護理:在平時對老年患者的護理中,要對心理和生活方面分開護理。在心理方面,護理人員要針對老年患者的抵觸、恐懼等心理特點進行疏導,使患者緊張恐懼心情得到舒緩,放松心情,積極配合治療。在生活方面,專業的護理人員通過科學有效的生活護理;另一方面對患者的飲食、大小便、洗護、行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指導、耐心的協助。
(4)安全防護護理:在患者護理過程中,安全護理要防護到位,以防患者住院期間發生摔傷等,護理人員需將不同病患程度的患者分級,對于高危患者,不但要安排入住到監護病房,還要進行24 h不間斷監護,將患者病床打好床擋,向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充分講解住院治療過程中的相關安全知識,在病房衛生間、床尾等等相對危險地方警示患者,嚴防出現墜床、滑到等再次受傷情況發生。
(5)壓瘡預防措施:老年人因身體各項機能退后,行動遲緩,加之受傷后在病床上躺臥時間較長,壓瘡產生之后破裂更容易感染,所以在老年患者臥床期間,護理人員首先要將患者床褥保持干凈、清潔、干燥,勤換專用隔尿墊,減少患者因尿液、汗液等長時間對皮膚產生的刺激,還要科學指導并協助患者在病床上(不應圖方便選擇氣墊床或翻身床)采用側臥30度的姿勢多多活動四肢,這樣不僅可以使患者皮膚抵抗力增強,還有助于患者久臥自身力量的恢復。
(6)在老齡患者術后,因生命體征相對不是很穩定,因此患者需要有常規心電監護24h-72 h的特級護理。在術后患者生命體征穩定以前,護理人員需要每間隔15 min觀察一次脈搏呼吸情況、血氧飽和度以及神志清醒程度,待體征達到平穩以后,每間隔4 h為患者測量體溫,通過體征穩定前后護理,及時發現患者出現的病情變化并處理,讓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得到最大保障。
(7)術后活動訓練護理:患者病情較重不能下地活動,應在康復師的指導下,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在病床上進行功能訓練,而在指導患者可下地活動前,為患者進行充分評估,在護士、醫生、康復師共同在場協助指導的情況下,麻醉作用消失后的患者借助提前調節好的助行器進行適當的活動康復訓練,在活動中隨時觀測患者出現的身體反應。在患者病情不斷好轉自身體力逐漸恢復情況下,對患者適當增加活動鍛煉強度且前提是患者不會因為活動量增加而使患肢更疼或感到更加疲憊,加快康復速度。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心律失常、低體溫、低血壓、下肢靜脈栓塞)發生率。另外,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9.0軟件,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對比進行χ2檢驗;等級資料分析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使用(Mean±SD)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lt;0.05為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6.98%)較對照組(23.26%)更低,兩組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 0.05),具體如表 1 所示。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住院時間為(13.11±2.54)d;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7.22±3.12)d,觀察組住院時間要短于對照組(t=6.699,P< 0.001)。
3 討論
高齡骨科手術患者體質相對薄弱,身體機能有所衰退,耐受性較差,再加上其他因素影響,容易出現心律失常、低體溫、低血壓以及下肢靜脈栓塞等并發癥。這些并發癥會對患者生命健康產生一定程度影響。因此在高齡骨科患者手術治療過程中,需采取針對性措施來預防并發癥,以保證手術治療成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6.98%)較對照組(23.26%)更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為(13.11±2.54)d。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7.22±3.12)d,觀察組住院時間要短于對照組(P < 0.05)。由此表明,對高齡骨科手術患者康復護理管理,有利于控制并發癥,并促進患者術后恢復,縮短其住院時間。
參考文獻:
[1]楊利. 高齡患者實施骨科手術的護理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2017, 33(3): 145-147.
[2]常亞男 . 高齡患者實施骨科手術護理研究 [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6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