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產后康復護理中應用延續性護理的效果。方法: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接收240例產婦。將產婦分組時采用隨機數表原理,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為120例。予以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至正常出院,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提供延續性護理。對比兩組產婦相關指標。結果:統計兩組產婦自理能力優良率,對照組為89.2%,低于觀察組的100.0%,檢驗兩組數據Plt;0.05,符合統計學意義;對比兩組產婦抑郁評分、感染率以及乳腺炎發生率,觀察組產婦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檢驗兩組患者各類數據Plt;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產婦產后康復中提供延續性護理可全面提高產婦自理能力,并有效預防產后抑郁,降低產后并發癥的發生,應用效果較好。
關鍵詞:延續性護理;產后康復;效果
生活水平提高,產后護理質量也在不斷提升。產婦出院后康復護理對其身體恢復具有重要的影響[1]。有效的護理措施有助于產婦順利度過產褥期,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母嬰結局。延續性護理是院外護理的一種延伸。本文分析產后康復護理中應用延續性護理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接收240例產婦。產婦年齡范圍在22-38歲,平均年齡為(28.3±2.8)歲。自然分娩132例,剖宮產108例。將產婦分組時采用隨機數表原理,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為120例。分析兩組產婦的各項基礎性資料,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研究。
1.2方法
予以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至正常出院,在院內指導產婦正確母乳喂養、新生兒護理與乳房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提供延續性護理。具體如下:
(1)建立健康檔案。護理人員需全面詳細登記產婦的各項基礎資料,建立健康檔案。檔案中需包括產婦年齡、性別、分娩方式、居住地址、聯系電話和新生兒健康狀況等。(2)構建延續性護理小組。組建延續性護理小組,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育兒專業知識與產科實踐護理經驗,同時還需具備演示能力、語言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為確保護理小組成員能夠更好的服務產婦,還需強化護理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產婦產后情況觀察,與產婦交流、了解產婦產后情緒、指導產婦日常生活,健康宣教等。延續護理應定期展開,每次護理時間在20-30min。(3)護理措施。護理人員指導產婦強化自身健康保健,主要有乳房清潔、傷口護理、排泄物、惡露等。指導產婦正確避孕和產后性生活。在產婦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可進行功能鍛煉。密切觀察產婦情緒變化,并講解如何調整不良情緒。如產婦家人與產婦對嬰兒性別有強烈的期待,護理人員還需加強心理疏導,消除錯誤的認識。指導產婦新生兒護理和正確母乳喂養、新生兒黃疸、睡眠、排泄、臍部等護理措施[2]。提醒產婦按時對嬰兒進行預防接種。如產婦存在相關問題,護理人員需詳細講解,以提高健康知識認知度。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產婦生活自理優良率、抑郁評分、感染率以及乳腺炎發生率。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活動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1處理各類數據,兩組患者的計量資料應用均數()來表示,并經t原理進行檢驗;計數資料則采用百分比(%)表明,組間差異采用x2表示,如數據檢驗Plt;0.05,表明兩組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統計兩組產婦自理能力優良率,對照組為89.2%,低于觀察組的100.0%,檢驗兩組數據Plt;0.05,符合統計學意義;對比兩組產婦抑郁評分、感染率以及乳腺炎發生率,觀察組產婦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檢驗兩組患者各類數據Plt;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3.討論
妊娠和分娩時一種正常的生理過程,但產后產婦心理、生理均會發生變化,容易增加心理不適、新生兒哺育不良等,同時大部分產婦產褥期并不具備自我護理知識,很容易在產后出現系列的并發癥,對產后身心恢復構成不利影響。在現代化臨床醫學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多種新型的護理模式不斷應用于臨床中。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越來越突出。針對產婦產后康復的相關性操作,延續性護理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提高產婦自我互利能力,有助于產婦術后身體恢復。延續性護理是在院內護理基礎上,將護理操作延伸至院外,以促進產婦產后恢復。實踐表明,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在產婦產后康復中提供延續性護理可全面提高產婦自理能力,并有效預防產后抑郁,降低產后并發癥的發生,應用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1]張紫琪,廖碧珍,楊光靜,等.盆底康復延續性護理模式對初產婦產后性功能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8,32(14):786.
[2]岳潔雅,侯睿,吳婉華,等.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對產婦盆底康復認知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8):883-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