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痔瘡手術患者進行中醫護理干預措施,并分析其臨床效果。方法:選擇在本院進行手術的170例痔瘡患者,使用抽簽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常規組患者進行一般護理,研究組患者進行中醫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的便秘改善情況和護理滿意度進行統計和對比?結果: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顯著優于常規組患者,Plt;0.05;研究組患者的便秘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常規組患者,Plt;0.05?結論:在痔瘡患者的術后康復過程中,采用中醫護理干預措施,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有效改善其便秘情況。
關鍵詞:痔瘡術后康復行;中醫護理干預;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擇在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進行手術的170例痔瘡患者,使用抽簽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每組患者85例?研究組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4例;年齡21~78歲,平均年齡(47.61±5.16)歲?常規組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6例;年齡22~79歲,平均年齡(47.94±5.28)歲?所有患者均無其他腸道疾病,在手術之前均未發生便秘情況,并排除了其他肛門直腸疾病需要手術和直腸癌患者?對比兩組資料,其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gt;0.05),可比較。
1.2方法
常規組患者進行一般護理,主要包括飲食指導?心理護理?健康教育以及提供干凈整潔的治療環境等等?研究組患者在常規組患者護理方法基礎上進行中醫護理干預措施,詳細操作為:1)提肛運動:護理人員可以指導患者在吸氣時向上提收肛門,屏氣不動,然后呼氣,將肛門緩慢放下,放松全身,患者取臥位?坐位或站位均可;護理人員可以取患者仰臥位并讓其雙腿保持交叉,大腿和臀部用力夾緊,肛門漸漸用力上提;還可以讓患者坐在床邊,雙手叉腰,雙足交叉并起立,與此同時肛門收縮上提;此外,還可以讓患者保持站立,兩腳交叉,雙手叉腰,將足尖踮起,同時肛門上提?這些方法均保持3~5s后還原,重復15~20次,每天訓練2~3次?2)耳穴貼壓療法:辨證選穴,可以選擇三焦?胃?小腸或大腸所對應的穴位,對于虛秘者可以增加腎?脾所對應的穴位,實秘者增加神門?肺和乙狀結腸所對應的穴位,護理人員要對患者耳穴周圍的皮膚進行清潔,并選擇相對應的耳穴,用耳穴磁珠貼貼在所選的穴位上,并用拇指和食指進行前后按壓一直到麻木酸沉,每次時間為3min,每天3次,左右耳交替進行?3)腹部按摩療法:患者躺在床上,放松腹肌,雙腿彎曲,將一只手掌放在肚臍的正上方,使用除了拇指之外的四指手指指腹進行按摩,按摩順序從結腸的上?左?下方向進行,到左下腹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增加指腹壓力,放松時吸氣,按壓時呼氣,感覺不到疼痛為宜,每次按摩的時間大約在10min?腹部按摩療法通常選擇在晚上患者入睡之前或清晨起床時,在按摩之前應該排空小便,需要注意的是不應該在饑餓或過飽的時候進行?4)穴位按壓療法:在患者入廁時或便前,使用雙手食指的指腹在雙側的迎香穴稍微用力進行按揉,時間在5~10min之間,讓其有明顯的酸脹感?在每次排便時,上手的四指可以在雙側天樞穴進行按壓,一直到有明顯的酸脹感按住不動?堅持一段時間就會有便意,然后屏氣增加腹壓,就可以進行排便?另外,護理人員可以指導患者使用食指或拇指以點按的方式對足三里?關元穴?中脘穴進行按摩,每次按摩時間在5~10min之間,也有利于排便?
1.3評價標準
觀察并分析兩組患者的便秘改善情況和滿意度?其中便秘診斷以《中醫內科病癥診療常規》為標準:排除患者患有腸道器質性疾病;重者大便干燥如粟且艱難,并伴有神倦乏力?少腹脹急;糞便堅硬干燥?排便時間3d以上1次,間隔時間延長?當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改善視為無效;患者排便欠暢?便質較軟并在3d內排便視為有效;患者短期沒有出現復發情況,解時通暢?便質轉軟,在2d內排便視為治愈?患者的滿意度通過本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進行評定和統計,分數低于70分表示不滿意,分數在70~85分之間表示患者基本滿意,分數高于85分表示患者極為滿意?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4.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前者表示方法為(均數±標準差),后者為百分比?如果Plt;0.05表示數據差異之間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便秘改善情況對比
常規組患者的便秘情況改善有效率為87.05%,研究組為97.64%,常規組顯著低于研究組,Plt;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對比
常規組患者的滿意度為83.52%(71/85),研究組患者的滿意度為86.47(82/85),常規組顯著低于研究組,Plt;0.05?
3結論
痔瘡屬于臨床常見的肛腸科疾病,術后受心理障礙、切口疼痛等因素影響,導致患者易產生大便秘結不通或大便干結等癥狀,病情嚴重者可能會發生出血或延長排便時間等并發癥,直接影響手術效果
有研究報道,中醫護理干預能縮短痔瘡術后便秘患者的排便時間,給予其健康宣教、心理指導與飲食干預等措施能加強患者與家屬對疾病知識的認知,囑咐其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告知患者正確飲食對形成排便習慣有直接聯系,糾正不良排便習慣,將以往治療成功案例詳細告知患者,幫助建立重建排便習慣的信心,同時根據患者病情給予腹部按摩、穴位按壓、耳穴貼壓或提肛運動等措施能有效改善便秘情況,具有時效性。
中醫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幫助患者加快康復,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與一般護理模式的常規組患者相比,使用中醫護理干預措施的研究組患者其便秘情況顯著改善,并且滿意度也明顯提高。
總而言之,在痔瘡患者的術后康復過程中,采用中醫護理干預措施,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有效改善其便秘情況,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參考文獻:
[1]徐詠云.觀察痔瘡術后中醫護理的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94):115.
[2]孫英.痔瘡手術后尿潴留的中醫護理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7):90+93.
[3]陳立春.痔瘡術后中醫護理康復的應用評價[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94):18527.
[4]沈冬妹.中醫護理在痔瘡手術后便秘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30):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