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CCU病房AMI患者心理進行分析,并分析其護理對策。方法:選取到我院CCU病房治療的65例AMI患者,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35例,采取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30例,在此基礎上,分析其心理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結果:轉出CCU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躁狂、抑郁、憂慮比例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AMI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護理可改善其心理狀態,具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心理問題;AMI;CCU
冠心病監護病房(CCU)是醫院的特殊場所,主要救治危重癥心血管疾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種嚴重的冠心病類型,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研究發現,AMI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例如焦慮、躁狂、抑郁等,使其難以接受角色的突然轉變,影響患者的康復效果及生活質量。本文將對CCU病房AMI患者心理進行分析,并分析其護理對策,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到我院CCU病房治療的65例AMI患者。根據護理方案不同,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36~71歲,平均年齡(55.74±4.97)歲。對照組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齡37~72歲,平均年齡(56.97±4.75)歲。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分析其心理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具體包括:(1)焦慮:對該類患者,應及時發現患者的心理變化,耐心、疏導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的發生,做好疾病知識宣教,引導其正視自身的病情,了解相關危險因素,以病情條件好的患者作為案例,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增強其治療信心;(2)躁狂:對該類患者,應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尊嚴及權利,采取人性化護理,使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納;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使家屬多陪伴患者,給予患者情感安慰及家庭溫暖;(3)抑郁:在護理時,應熱情接待患者,向患者講解疾病及治療相關知識,以親切的語言開導患者,增強其安全感、歸屬感;(4)憂慮:對該類患者,應詳細講解轉出CCU的注意事項,包括飲食、運動、日常生活等,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信心,從而減輕心里負擔,使其主動配合治療
1.3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入組時及轉出CCU時的心理問題情況,主要調查焦慮、躁狂、抑郁、憂慮等幾項。
1.4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21.0進行數據處理,使用(%)表示各項心理問題發生率等計數資料,采取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轉出CCU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躁狂、抑郁、憂慮比例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AMI是一種嚴重的病癥,患者發病后,身心均處于應激狀態,可能出現多種心理問題。例如,短暫性心肌缺血發作后,會出現明顯的疼痛感,患者面臨疾病的危險,可能產生不安、憂慮、緊張等復雜的情緒狀態,部分患者會感到遺憾和后悔,焦慮情緒明顯。同時,由于發病時會出現心前區疼痛、一過性意識喪失、呼吸困難等癥狀,因此患者會產生一種瀕死感,在病情平穩后,希望家人安慰和陪伴,但受到CCU制度限制,探視時間減少;患者限制下床活動,且與家屬隔離,容易出現躁狂表現。此外,患者住院4~5d后容易出現抑郁癥狀,嚴重甚至可能出現輕生念頭[1]。
為改善患者心理問題,使其能夠達到精神愉悅的狀態,應對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了解其產生的原因,并給予針對性護理,使其更加積極的配合醫護工作,提高治療效果,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尤其是中青年患者,其承受能力更脆弱,更容易出現應激行為,應進行重點干預。在本次研究中,轉出CCU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躁狂、抑郁、憂慮比例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充分顯示了給予患者針對性心理問題干預的應用價值。以往有研究顯示[2],對CCU病房的AMI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后其疾病治愈率可達到98.31%,表明心理干預可降低臨床治療的難度,促進患者康復,也證實了其可行性。
綜上所述,針對AMI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護理可改善其心理狀態,具有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劉愛軍,劉穎.人性化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狀態的影響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09):159-160.
[2]周玲,劉俊.心理護理在緩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情緒及改善心理狀態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5):225+227.